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别让列车“升级涨价”成惯性
作者:司马童


      铁路服务不能动辄“升级涨价”,因为这势必继续压缩广大旅客乘坐“便宜车”的空间。改制的目的并非“涨价”,升级的追求莫盯“高价”。如果把“升级涨价”当成了一种服务常态和思维惯性,哪怕列车运行稍有提速,习以为常地就想着去搞成“涨价包装”,这就明显有悖于“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发展宗旨,倒是更像“垄断”之下的舍我其谁和为所欲为了。
■司马童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安排,全国铁路已开始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并增加多趟车次,部分动车组升级为高铁。列车升级后,票价也随之升高,以北京南至青岛的D331次为例,升级后将改为G193次。前者运行时间为5小时21分钟,二等座票价为249元,升级后时间缩短了23分钟,同样的二等座票价却变为314元 (据12月10日《新京报》报道)。
  “加量不加价”或许真的只能属于广告语,此次全国列车“调图”后,最显恰如其分的概括表述,应该就是“提速又提价”了。10列动车组升级为高铁,46列特快车变为“直达特快”,2列普速列车升格为快速旅客列车,涉及这些车次的乘客,将比往年多掏不少车票钱。而这当中,像“时间只缩23分钟,价格却涨65元”这样“性价比不高”的现象,显然会让很多消费者感到郁闷。
  铁路服务今非昔比,这当然是实情。不过,若问老百姓对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是怎么看的,恐怕只能这样来回答:车种选择的确越来越多,可想舒心地坐车貌似也越发不易;快速的往往坐不起,坐得起的车又太少!随着列车升级带来的又一轮“提速涨价”后,原本就有的“坐不起”与“坐不上”的现实矛盾,可能还会更加凸显出来。
  向来有一种说法,称看不懂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吐槽“提速涨价”。换成大白话来说,就是你不愿意多花钱,可以选择去坐车速慢的列车啊;又称动车一般平常铁轨就能开,而铁路运营方这些年造了那么多的高架铁路,巨大的成本投入岂能不要求回报云云。这类观点看似立场公允、合情合理,但实际上其思维逻辑值得商榷——莫非听到公众埋怨油价高、过路费高和票价高,就要请其选择“走路回家”了?
  铁路服务不能动辄“升级涨价”,因为这势必继续压缩广大旅客乘坐“便宜车”的空间。改制的目的并非“涨价”,升级的追求莫盯“高价”。科学技术在铁路建设中的不断植入和运用,其本意是为着成本更为减少,效率进一步提高。如果把“升级涨价”当成了一种服务常态和思维惯性,哪怕列车运行稍有提速,习以为常地就想着去搞成“涨价包装”,这就明显有悖于“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发展宗旨,倒是更像“垄断”之下的舍我其谁和为所欲为了。
  看起来,铁路方面对“升级涨价”的“行驶路径”并不隐讳,有网友也颇显无奈地说:“如果吐槽就能让票价降下来,我就高兴了。问题是,我们在这些事上到底拥有多少话语权呢?”没错,有些时候,民意的分量确显单薄;但越是如此,也越需要人们直言不讳地点破症结、发出声响。不然的话,类似“时间只缩23分钟,价格却涨65元”的“升级喜讯”的炮制者,就会愈加自鸣得意。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话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别让列车“升级涨价”成惯性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