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伴随着《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炸鸡配啤酒成“人气”韩食。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田珍祥
近段时间,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李冉正在准备签证资料,去韩国。
很难想像,她从11岁起就开始迷恋韩国。“5分钟,就看了5分钟视频,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国家。”毫不掩饰自己痴迷韩国时尚文化的李冉说,像她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几乎没人不受韩国时尚文化的影响。
从商品广告代言,到电视综艺节目,再到旅游、购物,中国市场上“韩”流劲吹,这样的现象还会维持多久?没有人能准确回答。
韩星广告满天飞
在大街小巷逛一圈,看看商场的俊男美女的广告,或者坐在家里看一会儿电视,总会看到几个“熟悉”的韩国人。如今,大到汽车、家电,小到食品、饮料、日用化妆品,韩国明星代言广告已经渗透到各个消费领域。
“由于中国企业纷纷争抢韩国明星代言人,导致今年部分明星的代言费飙升了两倍左右。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埋单的还是消费者。”北京一家大型传媒广告公司总监王彦鹏说,消费者疯狂地追星,正好迎合了商家的需求,于是商家借此“广而告之”,而韩国明星则顺势把“天价”代言费纳入了腰包。
热播韩剧是造星的主力。去年的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主演金秀贤在中国代言的品牌涉及汽车、牛奶、巧克力、网站等多个领域。王彦鹏透露,其与中国的12家企业签订了代言合同,每家的代言费用平均为16亿韩元(合人民币约900万元)。而早前的《继承者》的主演李敏镐也与中国的10多家企业签订了广告代言合同,平均代言费为12亿韩元(合人民币约680万元)。
“商家当然是精明的,高额的广告代言费并没有吓退他们,因为他们明白,年轻的消费者是品牌的追逐对象,谁抢先抓住了90后、00后的眼球,谁有望在未来的市场上获得更大空间。”王彦鹏说。
“明星对消费者的影响作用确实不可低估,就拿《来自星星的你》的‘啤酒炸鸡’的标配来说吧,相信您也这么吃过一回了吧?”李冉用微信把这句话发过来,不忘在最后加上一个吐舌头的表情。
韩版综艺节目火爆
对于25岁的北京白领周炎来说,上下班坐地铁时的一项“必修课”就是,挤在人堆里乐滋滋地观赏手机上下载的韩国电视综艺节目。
周炎说,自己最喜欢看的韩国综艺节目是RunningMan。这档风靡亚洲的综艺节目,由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的SBS电视台打造,开播4年来,曾分赴越南、中国、泰国甚至澳大利亚录制节目,所到之处无不引来数万粉丝们疯狂堵截。周炎和男友就曾经去过其在北京的节目拍摄现场——后海。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流行的综艺节目,原版多来自韩国。从湖南卫视热播的《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四川卫视的《两天一夜》,再到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都是从韩国引进的版权。以《奔跑吧兄弟》为例,韩国团队不仅参与节目策划,还派驻核心团队参与节目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不擅长做综艺节目的北京卫视也不甘落后,与韩国MBC电视台联合制作《勇敢的心》,最终把北京卫视推上了周日晚收视榜第二名,总算从“韩”流中分得了一杯羹。
《奔跑吧兄弟》第二季的独家冠名权以2.16亿元成交,浙江卫视同时宣布该节目在2015年将播出两季,理由是“观众和客户强烈呼吁”。
央视也坐不住了。12月,央视风云音乐频道直接引进RunningMan的原版节目进行播出,引发收视热潮。
在优酷土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上,RunningMan、《两天一夜》《无限挑战》等这些经过翻译的韩国节目同样占据其重要地位,每集点击量达数千万次。
伴随着韩版综艺节目在中国的火爆,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原创能力不足的指责从未间断。“节目版权是从别人那里买来的,甚至制作团队也打包租来的,为什么就不愿意花钱搞原创呢?”周炎说。
韩国网店推中文版
你知道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男女主角千颂伊和都敏俊的拍摄房间已成景点了吗?你知道一款RunningMan成员宋智孝戴过的帽子,代购价高达600多元,仍然供不应求吗?如果不知道,或许说明你已经不再年轻了。
27岁的刘楠楠最近打开一些韩国的服饰网店,竟然发现已推出了中文版页面。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对于喜爱韩国消费品的人群而言,此前会选择淘宝或代购,而现在有了更简单的选择。
事实上,早在2012年,韩国最大的综合性购物网站Gmarket就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并推出了全中文版的页面,国内不少消费者迅速成为其拥趸。
除了在线购物,还有旅游。韩国文化观光研究院日前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截至10月份,访韩中国游客约有524.6万人次,占赴韩游客总数的43.7%,首次创下突破500万人次/年的纪录。刘楠楠告诉记者,她在今年“十一”期间就又去了趟韩国济州岛,那是近3年里的第二次“访韩”。
韩国政府及商界也频频向中国游客招手。今年年初,韩国政府推出“赴济州岛免签”;年末,韩国流通业与众多旅行社联手,针对中国女性游客推出“韩流灰姑娘”的旅游产品,服务涵盖造型设计、百货购物、入驻最顶级酒店,拍摄时尚大片等;韩国法务部、文化体育观光部日前也与该国银行机构合作,推出“访韩优惠卡”,涵盖韩国百货店、酒店、医院、免税店等13个品牌,中国游客凡持卡消费,便可享受免税、各种折扣等优惠。“‘韩’流挡不住——韩剧看多了,就想韩国旅游购物,每次去都觉得一切很新鲜。”刘楠楠笑着说。
文化软实力取胜
“韩国商品或服务取得的巨大市场成功其实多数并非胜在质量的硬实力,而在文化的软实力。”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分析道。
朱巍告诉记者,从1998年开始,韩国就从国家层面相继出台《文化产业振兴法》、《21世纪文化产业设想》等相关促进发展本国文化的政策。从上世纪末开始,以文化带动产业发展,以文化输出融合科技和资本输出,已经形成韩国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实,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国文化部门的反思,应该充分学习和借鉴韩国文化传播经验,将文化与产业结合发展,没有文化底蕴的资本和技术的硬输出,远不及文化软输出来得稳定和持久。”朱巍对此并不讳言。
事实上,近年来,韩国文化软输出产业已渗透到各个消费领域。单纯以医疗、护理、健康管理为主题的旅游服务来看,2012年,赴韩就医的中国人共32503人,这一数据是2009年4724人的近7倍。据韩联社报道,赴韩就医中国人约七成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女性,超过一半是做美容或整形手术。中国人赴韩就医人均花费169万韩元(合人民币约9500元)。“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由于相关监管机制不完善,‘韩’流消费也存在不少侵权隐患,尤其赴韩美容和旅游服务,近年来已经引发了不少投诉。”朱巍说。
而在已经准备签证资料的李冉眼里,去韩国旅游,那就是5个字,“诱惑挡不住”。
●声音 借鉴韩国经验 留住本土消费
针对赴韩游持续火爆的现象,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可借鉴韩国经验,从打造消费环境、做好文化输出以及降低商品价格入手,提升国内旅游消费吸引力。
一是提升免税店的服务营销水平。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韩国免税购物业拥有的独特优势在于会员制度和强大的营销推广能力。韩国是全球少有的实施免税店会员等级制和积分制的国家,而且免税店的积分还能与集团旗下的百货、超市等共享使用,大大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韩国免税店拥有包括机场店、市内店、网上、机上等多元渠道,常年举办打折优惠和促销活动,还专门推出了中国人专用电梯、中国团队游客柜台和汉语翻译等服务。
二是推进免签、航权开放等优惠政策。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说,当前要将免税购物业作为拉动旅游业发展、输出中国制造、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制定国家层面的促进免税购物业发展的计划。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说,未来需要制定面向海外游客的新签证政策,简化签证手续;适时推广入境游免(退)税政策的试点化改革,以此为吸引力和增长点,优化入境游的购物环境和市场秩序;开辟新航线,部分放开新航权,优化我国热点旅游城市通向主要客源国之间的交通可达性。
三是挖掘文化的独特魅力。韩剧、韩国明星等文化输出力量强大,不少哈韩族到了韩国就是为了购买明星同款的用品。专家指出,我国也应挖掘自身的传统文化,通过影视剧、书籍、音乐、有特色高质量的旅游商品等塑造魅力,推动消费。 (田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