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过去20年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消费主要是以娱乐和获取一部分信息为主的话,那么随着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信息消费也开始转向日常消费的方方面面。日前,八大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共同展望了2015年ICT行业的十大发展趋势。
宽带中国将迈向新阶段
过去两年中,宽带中国战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明年会进一步进入普及阶段,并且从 4兆时代迈向8兆时代,8兆用户会突破50%。国际上则会向10兆发展,我国也将一直追赶,并出现一个阶段性的跃升。预计明年光纤宽带的用户或光纤到家的用户会超过8000万户,宽带的用户占比会达到40%。
国家会加大力度加强农村宽带建设,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
由于2014年已经提前完成了3G和4G移动宽带的指标,2015年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可以预期,宽带中国可以顺利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
云计算和大数据演绎新平台
未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将快速演进,融合将会加深。新技术可以把大数据计算速度提升30至100倍,进一步降低成本。
另外,新型数据中心产品快速市场化,有很大的优势。贴近市场的企业,反过来可以影响技术和标准。这一点,在过去移动通信产业里可以看到,在互联网领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谁能够贴近市场、贴近用户、贴近用户需求,谁就可以反向影响技术的走向。
车联网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
过去,人们认为车联网可以提供导航、上网、看视频、听音乐等锦上添花的功能,是一种附加的服务,没有也可以。未来,车联网将转向车的本质属性——安全和有效出行,因此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车联网将进入一个全面提升交通安全和效率的新时期,这也是全球共同努力的方向。
车联网正在给我国的汽车产业带来新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模式和思维,使我国的汽车产业有更大的发展。未来5年,人们可以看到大规模地应用。到明年,全球20%的汽车会装配可以嵌入式联网的设备。
移动互联网孕育新变革
移动互联网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已经7年了,在过去的7年里,主导了整个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和创新的节奏。未来10年中,它仍将是产业里最具活力、创新最快和规模最大的部分。明年,移动互联网将会向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延伸,会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新产品和新生态形成。
移动互联网产业去年的全球产值大约1.6万亿美元,排在所有产业的第11位。全球汽车产业大概3万亿美元,房地产大约是6万亿美元,但ICT领域跑得比房地产快,是具有非常大规模增长潜力的产业。
以4G大发展为前提,移动视频会成为主要的形态,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移动生活,尤其是目前正在大规模推进的移动企业级应用等,将非常流行。云和端的整合趋势并没有减缓,此外还有O2O、线上线下ICT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结合等,跨界的模式会越来越多。
美国和欧洲都已经有了APP经济,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孕育新一轮的创新和变革,而这个变革的意义不仅仅在产业本身,还会辐射到传统产业的各个方面。未来,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不仅将会是物联网发展领域最重要的方向,也将会形成非常大的市场。
4G全面启动 5G加快布局
2014年是我国4G发展元年,而明年将是全面启动年。到12月底,我国的4G用户数已经突破8000万。一年时间已经超过韩国和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4G国,网络也成为全球第一大的4G网络。2015年用户预计会达到两至三亿,将跃居全球第一大用户国,用户规模甚至会超过全球总数的1/3。这体现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优势,也体现了中国企业的能力。无论是运营商、建设方还是产业链其他各方与市场优势的结合,展现了我国在4G中越来越强大的推动力甚至是主导力量。
此外,五模和全模的芯片,包括VoLTE和LTE大规模试验和商用等4G方面的创新研发,也让我们可以期待,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的4G创新中心。
同时,在2015年,5G将是信息通信业最值得关注的领域。无论国际上还是在我国,5G标准都将开始加速制定。
重点保护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
2015年,网络信息安全方面首先会注重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关键基础设施的分级分类、资产清单管理等工作将成为首要任务。同时在工业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的安全保护将成为新的焦点。
此外,信息资源保护成为各国的新焦点,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的推进,变得更为重要,尤其是个体对个人的信息控制力比较弱。另外,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应用也将带来新的信息资源保护问题。
工业互联网引导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在美国叫先进制造,德国叫工业4.0。
工业互联网将使制造业实现供需对接、动态资源配置、能源的智能、虚拟制造、虚拟资源最大化等等,制造将从规模化定制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要实现人员、资源、生产线各个方面最大程度地利用,能够按照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来组织整个生产相关产业链,就要实现数据在机器、车间、工厂、信息系统、劳动者、消费者等产业链、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流动。这就要用到大数据的应用,需要搭建一个是全面、有深度的工业互联网。美国和德国都提到一个概念叫工业APP,这是未来智能制造的变革方向。
网络空间法制建设将加速推进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互联网立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预期,《电子商务法》、《电信法》、《网络安全法》的立法进程将会加快。
网络空间的治理,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形成法治监管,执法、司法和守法各个环节共同合力,将网络空间变成一个法治空间,这可能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制度建设问题。法律保障将会成为整个ICT产业和互联网发展最根本的保障。这个进展虽然不是那么快,但目前它正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加速推进。
信息消费推进信息经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辉说,互联网信息消费和兴起中的信息经济,有非常深的内在关联。我国的互联网在过去20年中,基本上是娱乐性、媒体性的;现在,它正在向消费型的互联网转变。这个转变正在揭开我国互联网发展新一轮的序幕,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消费者角度看,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模仿性、排量式的消费基本结束,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逐渐成为主流,信息消费正好符合了这个大趋势。因此,预计到明年,我国的信息消费的总量会突破3.4万亿,增长会突破24%,比整个社会消费的量、甚至比整个GDP的增长量要高得多。其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像智能终端,包括互联网的信息消费占比,将首次突破80%。
也就是说,创新驱动的信息消费会成为信息消费的主导,也会成为整个国家社会消费的重要新兴力量。
更重要的是,信息通信技术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最终会改变整个传统产业的运行模式和增长方式,这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部分。信息消费、尤其是新兴信息消费,在未来发展中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器智能开启智能化时代
从技术层面来说,像HTML5、人工智能、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等技术广泛应用。明年,手机可能是一个集成传感器最多的终端。从智能终端到智能硬件,或者到机器智能,一个智能化时代即将到来。
过去7年中,智能手机的爆发带动了整个全球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但明年的增速会降到12%左右,不会再像过去一样的高速增长了。目前看,可穿戴设备和泛智能终端可能是下一轮的爆发点,今年可能会首次突破1亿元的规模。
与之相关的是智能硬件的变革,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智能硬件,会超越我们的想象,种类会非常多,这是可以看到的新方向。像小米做空气净化器,有人做智能插座,以后,任何一个东西都可能智能化。
此外,智能产品从过去的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向用于生产领域的机器延伸。由过去人的智能变为由机器产生的智能,这两个是结合在一起的。而这会开启未来10年、20年或者30年的一个大浪潮。智能机器可能成为下一轮发展的突破口,对我们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组织产生革命性影响,当然目前还只是一个发端。
(本版文章均由本报记者武晓莉采写,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