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送礼促销”放大公共安全漏洞
作者:木须虫


  公共安全并不单单是管理者的责任,根本在于社会机构和公民都能够恰当地把公共安全防范,根植于经营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使之常识化、常态化。

■木须虫

  1月3日上午10时许,数百市民前往位于陕西延安双拥大道中段的 “延百东大上品”商场,拿手机展示商场所要求收集的38个微信好友的 “赞”,争着领取床上用品。然而,由于人数众多,场面十分混乱。11时许,延安警方30余民警赶至现场劝离人群,并责令商场停止活动。事件未造成人员受伤(据1月4日《华商报》报道)。
  上海外滩踩踏事故敲响新年公共安全警钟,事故带来的启示是,大量人流聚集一旦失控,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而事故一旦发生,亦是难以控制的。踩踏事故虽属偶然,但是在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的今天,已然成为城市公共安全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在诸多踩踏惨剧中,相当部分都是由于商业活动引起的,如体育比赛、演唱会、促销等。上海外滩踩踏事故,起因便是跨年灯光秀。而发生在延安商场的促销活动,若非警方及时介入和劝离,未必不会再酿悲剧,不免让人捏了一把汗。
  当然,延安商场的促销活动若非置身于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的背景中,其景象恐怕人们会习以为常。应当来说,类似的活动但逢节假日,在各地都频繁上演,早已司空见惯。狼来了使人觉得狼的可怕,然而,喊多了或者这种事情离自己很远,假以时日,通常都会漠然置之。
  正所谓祸患积于忽微。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带给人们的反思,更多还是制度层面上如何加强监管,如大型活动备案制度等。应该说,我们并不缺少这样的制度设计。如,2007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施行了《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同时,一些地方对该条例的施行,也作了相应的完善和具体设计,形成地方性法规。这些法规规定,大型群众性活动执行安全许可制度,由部门进行审批。
  然而,从执行层面来看,制度本身难逃牛栏关猫的尴尬。原因并不复杂,审批管理难以满足活动举办的便利性需要,同时,对于监管来说也是负担,审批了意味着承担责任。相反,不审批的未发生危害的,也是惩治无据。特别是,像延安商场一类的送礼促销活动,本身的活动规模也难以预计,通常都处在模糊地带,也容易游离在监管之外。
  公共安全并不单单是管理者的责任,根本在于社会机构和公民都能够恰当地把公共安全防范,根植于经营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使之常识化、常态化。延安商场因为送礼促销诱发的秩序混乱,折射出的恰恰是这些方面的缺失。商家眼里只有商业利益没有公共责任,而大多数顾客,对于促销亦是贪小便宜地盲目争抢。恐怕这些才是值得关注和反思的地方。防范踩踏等公共安全隐患,一方面需要监管,另一方面需要固化社会的法律责任,使其成为商业伦理的一部分。此外,也要加强国民安全教育,提高公民安全意识与素养,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调查】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送礼促销”放大公共安全漏洞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