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田珍祥)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就网络交易平台内易发的违法违规问题,向社会发布风险警示,督促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进行对照梳理和自我整改,进一步加强平台管理。
国家工商总局此前监测发现,网络交易平台内易发的违法违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主体准入把关不严。一些网络交易平台内存在未办理营业执照,却以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方能使用的企业名称从事经营活动的网店。一些平台内存在未依法取得行政许可,从事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经营的网店,违反有关市场主体准入方面的规定。
二是商品信息审查不力。一些网络交易平台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存在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无合法进口来源证明等问题。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商品信息的进入审查、日常监测、违规处置不到位,在处理权益受损者维权诉求和监管部门的执法协查时门槛高、效率低。平台经营者涉嫌在明知、应知、故意或过失等情况下为商标侵权、虚假宣传、消费侵权等行为提供便利和实施条件。
三是销售行为管理混乱。违规促销,如一些平台和平台内经营者存在“活动前先提价、后打折”,“先低价打折吸引消费者关注、后以无库存为由不予销售”,“未如实全面介绍促销活动内容诱导消费者盲目消费”等违规促销行为。一些平台存在虚假宣传及广告违法问题,如使用“全网价格最低”、“史上最低价”、“销量第一”、“排名第一”等绝对化语言进行广告宣传。
四是信用评价存有缺陷。主要是用户评价真实性难以考证,无法区别真实交易和虚假交易,评分累计值参考因素单一;评分权限设置不合理,使部分商品在保质期内出现问题时消费者的自身权益难以得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