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召开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中央媒体采访座谈会
新闻记者在沈阳市铁西区政务服务中心采访“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实施情况。
■本报记者 王文郁 文/摄
2月5日,国家工商总局宣传中心与辽宁省工商局在沈阳市联合召开辽宁省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中央媒体采访座谈会。国家工商总局宣传中心副主任陈叔弘,辽宁省工商局副局长郑红一、企业注册指导处处长李冰,沈阳市工商局副局长王伟民,沈阳市铁西区工商局、鞍山市工商局及辽宁省国税、地税、质监局的有关负责同志,辽宁省社科院的学者及部分企业代表参加了当天的座谈。与会人士针对辽宁省开展“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相关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先行先试 扎实推进
郑红一表示,辽宁省工商局紧紧围绕商事制度改革,在“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企业年检改为年报、简化住所登记手续等方面先行先试,多项改革举措走在了全国前列,激发起投资热潮,为辽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辽宁省开展“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多个省市专程来辽宁省现场考察,或要求提供相关文件材料,准备加以借鉴。
郑红一介绍说,辽宁工商部门在没有任何参照,也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的情况下,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在不断探索中寻求突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李冰在座谈会上介绍,在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中,2014年8月1日,辽宁省政府周忠轩常务副省长主持召开了第80次省政府业务会议,专题研究推进全省“三证合一”工作。会议议定:推进“三证合一”工作,由省工商局牵头,由省编委办负责,将此项工作纳入简政放权改革,统筹谋划安排。会议强调:要明确各级政府和牵头部门的职责,省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按时制定完成工作方案,强化对市县工作的指导,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按照国务院的时限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市级政府是工作的实施主体,各市市长要亲自过问,常务副市长要具体抓,加大资金、技术力量的投入力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014年8月7日,辽宁省政府以文件的形式向国务院报送了《辽宁省推行“三证合一”工作方案》,提出了全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改革目标、改革思路、方法步骤、工作进度、责任分工。
步步为营 形成合力
李冰表示,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重点任务的通知》部署要求,在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辽宁省于2014年12月1日在沈阳、鞍山、朝阳等市启动“三证合一”登记制度试点工作。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启动,省工商局制定了《关于开展“三证合一”登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从10个方面对试点地区政府提出工作要求,并通过在试点市召开现场会议的方式进行具体部署。同时,组织举办了推行“三证合一”登记业务培训班,对试点地区工商、质监、税务部门的业务人员进行动员部署、政策解读和软件实务操作培训,强化对试点地区的业务指导。试点地区政府认真落实相关要求,组织相关硬件采购、网络调试,梳理机构权限,编制办事指南、业务流程,为按时启动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试点运行两个月内,适用“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办理企业登记1975户,其中设立登记业务量892次,核准登记平均用时7天;变更登记业务量1126次,核准登记平均用时6天。
辽宁省国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副处长张志伟表示,为保障“三证合一”工作顺利实施,省国税系统做到了3个到位:把办理“三证合一”的相关流程和标准处理好;向上级税务机关请示了申办流程和工作时限;将配合工商工作视为职能转变为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措施,充分理解整合资源的重要意义。
辽宁省地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副处长宋晓军表示,“三证合一”在顶层筹划后,由地税部门配合推进,从而实现多方共赢,为企业服务的效率大幅提升,也从过去各自为战实现目前互通互联,可以有效堵塞监管漏洞。
辽宁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李忠权也认为,“三证合一”极大地缩短了办证时间,方便了企业,便民又高效。
今年3月底前,辽宁将在全省全面铺开面向企业的“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王伟民表示,2014年12月1日,在沈阳市铁西区政务服务中心发出了全省第一张加载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号的企业营业执照。实行企业“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是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最大程度实现注册便利化的有效抓手。预计3月1日起将在沈阳全市范围内全面实行企业“三证合一”登记工作,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准备在部分地区试点对个体工商户的“三证合一”登记工作。
“三证合一”企业“点赞”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法律事务部部长王珊珊、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非航部部长冯玉良和鞍山聚龙股份有限公司温春梅都表示,他们都在为所在公司的下属公司申办或变更企业登记事项时,感受到“三证合一”所带来的高效和便捷。
王珊珊说,沈阳机床集团下属有20多家公司,公司存在历史时间长,办理证照变更的业务也特别多。“三证合一”前,经常是拿着三四份相似的材料跑多个部门的窗口办理业务,而办完一个证照的全部手续,经常是快的要1个月,慢的可能要二三个月。最近企业新办的一个营业执照,“三证合一”只用了5天时间。现在组织机构代码证不用年检了,也不用4年一换证了,真是方便。
去年12月,温春梅为鞍山聚龙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办理了该市的第一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仅用5天时间,公司董事长都有些不相信这次执照拿到得这么快。温春梅说,已往各个管理部门都是串联式的,需要一个接一个地跑,而每个部门都有10天左右的办证时效,所以多个部门逐一跑下来,怎么也要1个月时间,现在效率真是太高了。
“一要为改革措施‘点赞’,因为‘三证合一’方便企业高效进入市场,从而轻轻松松地经营;二要为参与和推进‘三证合一’的部门‘点赞’,因为他们的服务意识越来越强。今年我们公司增资、变更时,将会进一步采用‘三证合一’模式。”冯玉良说。
辽宁省社科院研究员冯贵盛长期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他在座谈会上谈到“三证合一”以来自己的4个感受:“三证合一”在审批制度上取得了突破;服务性政府把困难留给自己,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体;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活力,有利于减轻经济下行压力;行政部门合作共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三证合一”所取得的成效已经显现。据李冰介绍,“三证合一”实现了企业一个窗口办理、一套表格申请、一套材料申报、一次办结三证,减少了企业的办事时间和申请材料,为市场主体准入进一步提供了便利。据统计,试点单位在1天时间内办结的登记业务190次,2天时间办结的登记业务238次,3天时间办结的登记业务186次,4天时间办结的登记业务191次,5天时间办结的登记业务213次。
李冰称,“三证合一”取消了组织机构代码收费制度、年检制度、4年有效期限制度,不再要求公司向税务部门提交验资报告或评估报告,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创设成本,改革红利得到了充分释放。仅取消新设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收费一项,试点地区两个月1975户企业就节省了近30万元。以2014年辽宁新设立的10.3万户企业计算,将达到1500余万元。加之后续的变更、年检、换证费用,以及验资评估费用,数额会更大。“三证合一”实现了工商、质监、税务部门共同审查材料和登记事项的审查结果互认共享,极大地提高了政府部门行政审批效率,在加强税收征管、实施信用惩戒、严格市场退出等方面,强化了部门联动,形成了监管合力,在提高商事制度改革协同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