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日本马桶盖受捧警示“中国制造”
作者:岳纲举


    ■岳纲举
  最近,网络上盛传的一篇名为《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和争论。其内容显示,很多中国游客去日本抢购马桶盖。对此,有网友认为,这让“中国制造”实在太没面子。也有网友认为,这是部分国人追求洋品牌的心态在作祟。《人民日报》就此评论称,这一怪象背后隐藏着深层原因:模仿型消费阶段已基本结束,只有创新供给才能激活和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部分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马桶盖的现象是典型的 “屁股决定脑袋,脑袋支配双脚”的消费形态。有报道称:“日本的马桶盖能让小屁屁洁净似玉、如沐春风。”于是,国内的部分消费者选择用“脚”投票,跑到日本购买马桶盖。其实,日本销售的智能马桶盖并不是什么稀罕玩意,也算不上高科技产品,在我国的一线城市,它甚至已经非常普及。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商品,部分消费者也要漂洋过海到日本购买,这值得国内洁具企业认真思考。
  事实上,据笔者了解,国内的许多洁具企业早已推出了智能马桶、马桶盖产品,并有高中低多个档次,价格从万元到千元左右不等,功能也较为齐全,除臭、冲洗、烘干、抗菌等一个都不少。按理说,这样的产品应该能够满足国内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然而,为何仍有许多人不辞劳苦跑到日本去购买类似产品?究其原因,就在于两个国家的企业对产品细节的打造和采用的质量标准不同。前不久,一位2012年在日本购买了马桶盖的网友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我买的日本产马桶盖已用了两年时间,其每次进行自我冲洗后都和新的一样干净,连上面的螺丝都带有磁性,作用是防止用户拆卸时,螺丝不会掉出来,如此考究的产品令我叹服。”
  其实,无论在制造水平上还是研发能力上,中国的洁具企业都完全具备制造出精品马桶盖的能力。以松下电子坐便盖为例,其在全球销售的电子马桶盖都产自中国杭州。由此可见,国内洁具企业输给日本洁具企业的原因,不在于技术水平,而在于对产品细节不够重视。而这种不重视也不仅体现在马桶盖一种产品上,还体现在电饭煲、电动牙刷等其他品类的产品上。国内相关企业不重视打造产品细节的后果是,连与“智能”毫不沾边的陶瓷刀、保温杯,也成为了“日淘族”的热捧商品,原因是这些产品的质量和设计确实与日本造的产品存在较大差距。国内企业须得明白,在这个消费者需求极度个性化的时代,其对一件产品的打造不仅要做到高端化、智能化,还要做到精细化、个性化,而后者需要企业用心去做,从过去粗放型的制造思想中跳出来才能实现。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两个国家制造产品最严谨、最认真,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日本。日本企业对产品细节的高度追求为消费者带来了极致的产品体验,而这恐怕正是“中国制造”所缺乏的。笔者认为,若国内企业能够学习日本企业的这种精神,在产品细节方面下功夫,又何愁洋货带来的压力?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2 版:生活·家居】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日本马桶盖受捧警示“中国制造”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