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刚
如今,滑雪已成为一项时髦的冬季休闲活动,当人们脚踏雪板驰骋在被白雪覆盖的雪道上时,身心得到了彻底放松。然而,下滑的急速在给人们带来快感的同时,也伴随着危险,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若不注意防护,不仅容易损伤到身体,严重的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专业人士建议,进行滑雪运动时切勿忽视安全防护。
前不久,滑雪爱好者张先生与几位好友结伴去滑雪。在滑单板的过程中,他因转弯时速度太快而摔倒在地,造成左腿两处骨折且伴有韧带拉伤,这次意外让他整个滑雪季都只能在家休养,同时也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据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副主任医师黄野介绍,每年冬季都有很多在滑雪过程中受伤的患者来就诊,其中很多患者因滑雪摔倒而骨折。在这些骨折的患者中,有80%左右为小腿及膝部受伤,有10%左右为髋部受伤,另有10%左右肩部受伤。膝部损伤往往是因摔倒、被绊倒或在做急速转弯动作时造成的,两名滑雪者相撞往往会造成膝部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受损或半月板损伤。
事实上,几乎每家滑雪场都提供专业的教练服务。但据记者了解,有不少初学者为了省钱,不肯请教练,而是在雪场自己摸索滑雪技术,这大大增加了发生危险的几率。
2月23日,记者在北京南山滑雪场看到,雪道上有不少初学者在小心翼翼地练习着滑雪动作,其中不少人没有佩戴安全头盔和护目镜。黄野表示,滑雪是一项速度快、对灵敏度要求较高的全身运动,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具有一定水平的滑雪者,都应该在滑雪前做足热身运动,让自己的脚腕、手腕及膝关节彻底活动开,以减少损伤。但事实上,很少有滑雪者重视这一点,他们大多在穿戴好雪具后就直接上雪道滑行,这是十分危险的。
黄野表示,在所有的滑雪装备中,头盔是最重要的。有些已掌握一定滑雪技巧的人因觉得戴头盔不舒服而不愿佩戴,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在滑雪时,人体处于快速向下俯冲状态,体重加上惯性,一旦摔倒,最容易受伤的就是头部。所以,无论滑雪水平如何,滑行时都应该佩戴头盔保护头部。“从历年滑雪受伤的患者情况来看,下肢骨折的人要比上肢骨折的人多很多。”黄野说,这是因为在滑雪过程中,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就是膝关节及周围组织。除了骨折外,滑雪时还容易发生扭伤、擦伤、戳伤等。其中,扭伤容易导致脚踝、腰部和膝盖受伤;擦伤主要发生在身体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等,这主要是因为滑雪者没有控制好速度和方向,与其他滑雪者或障碍物发生碰撞后造成的;戳伤最容易伤到手腕,这是滑雪者在摔倒时用手扶地而造成的。
黄野表示,很多人在受伤后只关注骨骼损伤的程度,而忽视韧带损伤,殊不知后者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会加重损伤情况,影响到肢体活动。例如,若踝关节受伤而没有及时处理,则容易导致习惯性脱位。因此黄野提醒滑雪者,在滑雪过程中若遭遇局部损伤,可在24小时—48小时内冰敷,以减少内部出血量;在48小时—72小时内热敷,以加快血肿吸收。注意,热敷和冷敷的顺序一定不能颠倒。
●相关链接
滑雪安全须知了解滑雪场
滑雪者到达滑雪场后,应该在第一时间了解该雪场的大致情况,特别是雪场设备设施的分布情况及警示标志位置,同时了解雪场的安全管理规定,以免造成麻烦。
量力而行
初级滑雪者应先在平缓的雪道上练习滑雪技术,当自己完全能够控制好雪板且可以自如地躲避其他滑雪者或障碍物时,再到较高级别的雪道上滑行。
在雪道上滑行时,切记不要停留。摔倒后,应先把雪板放到雪道两侧,之后再重新穿戴。在滑雪过程中,若感觉自己有些疲劳,则不要坚持滑行,须稍作休息后,再继续滑行。
当心“撞车”
在滑雪过程中,无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物发生碰撞都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应尽量避免。在滑行过程中,当要发生“撞车”时,滑雪者可以强行减速,若来不及减速或无法停住,则可以委屈一下自己,主动摔倒,以达到减速目的。
滑雪者在滑行过程中摔倒时,不要挣扎,尽量背部着地,四肢稍微抬起,直到身体完全停住后,再尝试起身或拆卸滑雪板。
结伴滑行时,滑雪者相互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不可为追赶同伴而急速滑降,那样很容易摔倒或与他人相撞。尤其是初学者,最容易发生这种事故。 (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