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选智能家电重智商更要重情商
作者:桑雪骐
图片


    图:智能家电是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桑雪骐

  duang—下家电就都智能起来了。3月11日,即将于上海召开的2015中国家电博览会(2015AWE)特别增设了智能家电展区及“未来智慧家庭体验馆”,让智能家居不再是梦想,让家拥有智慧,让智能触手可及。但是,相关专家提醒消费者:如果想用这些智能化的产品装扮自己的家,则不仅要考察产品的智商,更要考验产品的情商(包括产品的易用性、亲和性、安全性),毕竟家电是要拿来用的。

使用环境日渐成熟

  中国家电协会展览部主任刘橙介绍说,2015AWE特设智能家电展区和“未来智慧家庭体验馆”,提供基于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的工业化应用成果展示,让到场的观众能体验到未来智慧家居的魅力。同时,智能系统的上游芯片、传感器、集成电路、大数据分析、网络、电信等企业共同参与,将开放式的智能应用作用于家电、家居、环境监测、能源管理、健康管理、安防等产品的实际应用中,届时,观众可以在现场体会到基于家电、空气、营养、水健康等板块的未来品质生活模式。
  2014年,家电企业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跨领域经营成为新常态。去年一季度,美的提出M-Smart智慧家居战略,海尔推出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长虹发布基于“家庭互联网战略”的CHiQ家电系列产品,TCL发力游戏市场,海信打破家电制造与内容、服务的界限,集合了11家互联网视频企业的内容。
  随着小米、乐视等企业加入竞争,传统彩电企业加快了自身转型,与视频内容提供商、电商等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从单纯的加工制造工厂转为打造提供服务和内容的平台。
  白电领域没有强势的新进入者,各家企业虽然也不断推出智能产品,但智能化终端一般定位为中高端,价格较高,某种程度上成为白电产品智能化推广比黑电逊色的原因。数据显示,国内市场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渗透率仅为个位数,但智能产品仍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受到一些智能发烧友的追捧。

产品情商最重要

  奥维咨询的调研结果显示,有97%的消费者认为根据目前的生活形态,自己对智能家电有购买需求,尤其是对智能电视、冰洗、空调等大家电的关注度和需求度更高,也愿意为其买单。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勇于尝鲜的消费者,对于家电的智能化功能评价不高,甚至有不少消费者在试用后对此功能弃之不用。比如较早进入消费者家庭的智能电视,消费者认知度也比较高。但在实际应用方面,消费者反馈并不乐观,主要是因为智能操作系统复杂且不能定期升级、智控方式繁琐以及内容应用激活率不高。
  有消费者抱怨,有些“智能”反而让原本简单的操作变得繁琐。比如智能开关,要关闭某一家电,本来一个按钮就能搞定;为了智能,就得先联网,再打开APP,搜索到开关之后才能关闭它,有时候想关灯,却可能关了电视。
  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姜风指出,智能家电最终能否落地,能不能被用户接受,取决于两点:用户体验与产品价格,其中主要看消费体验。如果如智能手机一样能够带给消费者好的使用体验,即使价格略高,消费者也愿意尝试和使用。
  智能家居产品创业公司VivaLabs的CEO兼联合创始人亨里克·霍伦撰文称,设计令人满意的智能家居产品至今无法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是给喜爱科技的人打造的,往往要求用户具有极高的技术热情和水平,普通用户可能只有望洋兴叹。他认为,好的智能家居产品应遵守以下原则:不求用户互动,让用户当家作主,改善产品以及替用户分忧。在用户离开家的时候,暖气装置会自动关闭,灯光会自动熄灭,防盗警铃会自动开启……在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惯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产品用起来更舒适,以及更省钱、省心。
  因此,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智能家电产品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并且考虑到自己和家人的使用习惯。同时,在选购之前,最好能够尽可能多地体验产品各种功能的操作方法,并评估产品对于使用者习惯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使用安全不容忽视

  家电智能化热潮正悄然来袭。但是,智能家电在给人们带来便捷和舒适的同时,也可能给人们增添烦恼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业务拓展部副部长李红伟介绍说,软件不仅会让家电越来越聪明,还随时监视着产品运行的安全。比如波轮洗衣机处于脱水程序时,洗衣机的计算机会实时监测上盖开关状态和电机运行状态,如果上盖被打开但机桶还在高速转动,将会立即切断电机电源并释放刹车装置制动,使机桶在很短时间内停下来;如果软件出现故障,就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
  除了设备的安全,对于智能家电,人们最为关注的还是信息安全。此前,媒体曾广泛报道了LG、三星智能电视收集用户信息的问题。LG证实确有其事,并表示收集的数据仅能用于“技术合作伙伴”,并承诺推出固件升级、更完善的隐私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不仅仅是智能电视,很多同样拥有互联网、语音操控等智能功能的家电设备,都存在信息安全隐患。而业内专家指出,考虑到这些设备的平台都十分容易被黑客攻破(如XboxLive被蜥蜴组织攻破的案例),用户数据可能不仅仅被用于分析数据、进行营销那么简单,而是有可能被贩卖给任何商业公司。
  为此,专家对用户使用智能家居给出的建议是:智能家居尽量使用有线连接,当设备是无线连接的时候,确保他们掉线时会及时通知到用户,让用户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使用密码要使用数字、特殊符号和大小写字母组合,而且要多于12个字符。
  对于智能电视用户来说,关闭语音操作功能是唯一的方法,至于应用程序甚至电视本身发送数据,则很难解决;而对于智能家居设备,只有不断升级固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才能防止黑客进入获得数据包。因此,产品的固件更新应该是自动进行的,特别是涉及到安全漏洞和缺陷时,不要等待用户手动升级,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智能家电产品。

软件售后也要关注

  自称“技术盲”的张小姐向记者倾诉,自从家居被老公智能化以后,她就变得“笨手笨脚”,老公出了差,没有直接开关的电器她就尽量不去碰,害怕打开后关不上。消费者刘大妈则表示,女儿给她买了个能上网的智能电视,她就生怕电视出点啥问题,一报修师傅首先会打电话问出了什么问题,她说都说不明白。有的时候师傅来了也修不好,说要换什么软件、需要工程师来调试等等,很麻烦。
  记者了解到,伴随智能电视的飞速发展,产品使用时出现APP下载后不能安装使用,使用过程中有卡顿、死机现象,用户智能交互体验不流畅等软件系统问题。记者随后在“百度知道”上查询,搜到“智能电视死机”185万条、“智能电视应用交互”571万条、“智能电视软件升级”3107万条。软件问题显然已成为智能电视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事实上,大部分智能电视虽然在说明书中有关于软件的使用说明,但相关软件的售后服务、维修说明、调试指导等信息等并不完善。随着智能家电及智能家居的普及,相关问题会越来越普遍。
  目前,各企业对于硬件维修均按照国家三包规定进行,而由于软件问题未纳入三包,各企业对软件的售后也是标准各异。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智能家电时最好先问清厂商对软件三包的相关规定,必要时也可通过书面协议的方式对家电软件三包进行明确,以避免家电出现软件问题时厂家推卸责任。
  此外,智能家电售后服务不仅限于排除故障类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上门演示指导、在线专业答疑等创新服务提升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体验感受。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应了解企业是否能够提供相应的服务。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3·15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选智能家电重智商更要重情商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