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两会”提案建议
认真解决消费者诉求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作者:刘铭
图片
图片


    图1:刘汉元委员畅谈消费与维权的关系。
图2:“两会”期间,刘汉元委员是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
■本报记者 刘铭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真履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国是,反映社情民意。其中,就当前我国消费环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认真研究消费矛盾和问题,解决好众多消费者的个体诉求,是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首要问题。”他在提案中写道。
  刘汉元委员认为,随着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持续推进,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更加凸显。因此,认真研究消费矛盾和问题,解决好消费者的个体诉求,是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首要问题。但目前,我国消费环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他将这些问题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消费矛盾影响政府公信力、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转型发展,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其中很多都是由消费矛盾引发,或者社会矛盾中交织着消费矛盾,消费矛盾背后是社会矛盾。
  二是一些地方对消费维权工作重视不够,消费维权力量严重不足。如一些基层政府,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口头重视,材料里面重视,实际不重视;315等特定节点重视,平时不重视;发生群体性事件时重视,平安无事时不重视。特别是遇到编制、经费等关键问题,消费维权很难推进。
  三是有些消协组织存在“三重三轻”问题,不利于解决消费者诉求。“三重”是“重”消费教育、“重”事前维权、“重”开展活动;“三轻”是指“轻”投诉解决、“轻”事后维权、“轻”服务消费者。
  刘汉元委员认为,消费维权领域存在形式主义、盲目与国际接轨、脱离中国实际等偏差,是造成上述问题较普遍存在、客观上淡化了对消费者诉求处理的思想根源。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已开展30多年,发展初期处理投诉是第一位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有人不断强调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的重要性,要求事后维权变为事前教育、警示,认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都是如此,我国已经进入了这个阶段。这本身虽有道理,但也带来一个不良后果,即片面强调消费教育、忽视对消费者诉求的解决,脱离了中国当前发展实际。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事实上,我国市场经济还处在不断发育完善阶段,发展很不平衡,离成熟的市场经济还有很大的差距。现阶段消费维权的主要任务,还是认真处理消费者诉求,坚持消费教育引导和处理消费纠纷,事前教育和事后维权并重。
  对此,刘汉元委员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建立和完善消费维权架构及机制。从我国实际出发,客观、正确地分析、估计、研判我国消费维权现状,树立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的核心理念,建立和完善以便捷、高效解决消费者诉求为核心的消费维权架构和运行、考核机制。第二,落实和加强消费维权职能,鼓励和引导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各级政府应该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落到实处,要让各级消费维权组织(包括工商、消协)健全、完善起来,消费维权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避免出现“上热下冷、上实下虚、上进下退”的不良后果。
  刘汉元委员还建议,有关部门应当尽快放开消费维权社会组织的登记,鼓励社会各界创办消费维权组织,形成与现有公益性消费维权组织良性竞争、携手共治的局面。同时,进一步鼓励、引导经营者落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主体责任,形成对消费诉求的正确认识,主动化解消费矛盾,实现与消费者、消费维权组织、消费媒体的良性互动。

  刘汉元委员“两会”期间其他提案建议观点
完善政商沟通机制

  刘汉元委员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中小企业受到融资、人才、技术、风险防范等难题的制约。促进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因此,刘汉元委员有针对性的提出,一是建议由全国工商联牵头,作为我国中小企业对接各部委相关工作协调的统筹机构,并承担起全国中小企业协调任务,落实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同时明确协调内容,促进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促进产学研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协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信息问题、技术问题、融资问题、人才问题等等。二是建议完善相谈制度的绩效评价体系,参考如平衡计分法等先进的绩效评价方法,尽快建立各行业全方位、多角度的相谈绩效评价体系,务实推进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帮助企业化解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政府要逐步通过简政放权实现经济转型,政企之间的联系更为纷繁,相谈制度的设立意义将更为深远。

  光伏产业:助推分布式,提速渔光一体,重视西部资源

  针对当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刘汉元委员分别从分布式光伏发展、“渔光一体”化发展和西部光伏资源利用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实施建议。具体建议是:
  “免税、补贴、简手续”,助推分布式光伏发展,尽快实行分布式光伏发电增值税全免政策;落实光伏电价补贴,适当调高前期标杆上网电价;简化光伏项目建设和审批流程。
  让光伏走进渔业,提速“渔光一体化”。第一,加大土地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第二,不断完善“渔光一体”运行机制;第三,加大国家层面的“渔光一体”研发投入。
  充分利用西部光伏资源,缓解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刘汉元委员建议,无论从我国能源安全供应、环境安全保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还是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出发,我国都应把西部丰富的光伏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战略选择,尽快确定我国西电东输的骨干网络,加大“十三五”期间的“西电东送”骨干网络建设。加速推进西部以光伏发电为核心的国家新能源基地建设,从而使太阳能这种最经济、最清洁、最环保的可持续能源,真正惠及全国人民,逐步形成我国和平崛起的永续清洁能源供应基地,缓解我国资源压力,确保我国能源战略安全和生态环境长治久安,基本解决我国未来的全部能源消费问题,并成为拉动内需、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之一。

  宏观经济在新常态下要树立新观念

  刘汉元委员呼吁政府和社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共同思考。
  第一、果断增加流动性。在宏观经济已处下行阶段之时,如再进一步紧缩银根,相互作用将产生更为持久、破坏性更大的“综合刹车效应”,让经济下行的压力更大、冲击力更强、问题更为凸显,甚至可能导致我国经济整体失速。因此,调控速度一定不能过快,力度一定不能过猛,措施一定不能过狠。
  第二、保持企业微观理性。企业的强比简单的大更重要,企业的安全比简单的速度更重要,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比简单的虚胖更重要。所以,站在大多数企业的角度讲,如何放慢节奏,以积极而又平和的心态控制风险,控制投资的冲动,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运行效率,真正在经济发展的调整时期、新常态的时期能够生存下来、活下去,这是值得企业方面共同思考的重要话题。
  第三、保持社会认识理性。唯GDP不行,但没有GDP万万不行。国家宏观政策及社会认识都需要保持高度理性,在经济发展速度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不顾新常态的客观规律,盲目追求高增长,继续用老办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增长;另一种则是以新常态为借口,认为可以松一口气了,任由经济增长下滑而无所作为,甚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2 版:3·15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认真解决消费者诉求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