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赵开雷
图2:秦始皇
图3:唐玄宗李隆基
图4: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图5:中华体育图——赛马、叼羊、围猎
图6:宋辽火牛阵
图7:中华体育图——马球图
■本报记者 孙燕明
赵开雷是当代著名历史题材画家,以创作大型历史长卷享誉画坛。他创作的历史长卷最大程度忠实于历史本来面目,将中国画工笔和小写意两种艺术形式完美融为一体,将东西方绘画理念和表现技法相结合,吸收油画、雕塑、版画等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特别注重将中外哲学思想融入到绘画作品之中,形成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风格,成为当代历史题材画家的典型代表人物。
自幼受母亲影响酷爱画画
1964年4月,赵开雷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市长梁沟镇贾庄村。他母亲是一位民间剪纸爱好者,所做剪纸大多以八仙、胖娃娃、仕女、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等为题材,具有简练纯朴、精致传神的艺术特点。在母亲的影响下,赵开雷从4岁开始就学习画剪纸图形,总能画什么像什么,并感到非常快乐。到初中毕业时,他已能熟练画出几百种剪纸图形。
赵开雷7岁时,被父母送到贾庄村小学上学,学校设在一座大庙之中,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被称为全庙,融合了道教、儒教和佛教,后经多次重修,能容纳全校200多名学生上课。大庙内保留了大量壁画和雕塑作品,大多表现神话故事和宗教教义。无论是壁画还是雕塑,每件作品都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赵开雷一走进教室,就被四周的壁画深深吸引住了,从此与绘画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在上课之余,他经常在教科书的空白处和作业本上临摹壁画,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后来,父母看他有画画的兴趣和天赋,就专门给他买来图画本和画笔,支持他发展自己的爱好。当时,他所在的小学还出版一张蜡刻版小报,主要刊载学校的好人好事和优秀作文,赵开雷担任美术编辑,负责画插图和版式设计。在上初中时,赵开雷被选入忻州市文化宫美术班,学习素描和色彩。在高中毕业时,他对大庙内的每件壁画和雕塑作品都能熟练画出来,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生动传神,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师承著名画家李少文和刘国柱
1983年,赵开雷怀揣着将来当画家的梦想来到北京,师从著名画家李少文。李少文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师承著名画家俞致贞和叶浅予,现为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博士生导师和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曾创作《西游记》《开元盛世》《天宝狂飙》《唐宋传奇》《释迦牟尼》《昆山十巫》《火凤凰》《远古图腾》《华夏族图腾面具》《三重奏》《大唐变奏曲》《琵琶行》《女人影子》《荷花三娘子》《补天》《九歌》《神曲》《远古图腾》等美术作品,在美术界享有盛誉。赵开雷说:“在李少文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系统学习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和技法,为我后来考上美院奠定了坚实的绘画基础。李教授主要从事人物画创作,很多绘画作品表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古代神话故事,对我后来创作历史题材人物长卷产生了深远影响。”
1986年,赵开雷考入山西省晋中学院美术学院,师承牛水才、王玉玺等著名教授。入学不久,赵开雷就凭借扎实的艺术功底脱颖而出,成为全校学生中的佼佼者,并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他从小学5年级到大学毕业,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插图、连环画、中国画和油画作品共计300多件,美术作品16次入选国内外美展,并有9次获奖。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山西省忻州电视台担任美术编辑。1991年至1993年,他先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油画进修班,受教于当代一批著名美术教育家。
2011年,赵开雷拜著名画家刘国柱为师。赵开雷说:“作为一名职业画家,熟练掌握各种绘画技法并不难,关键是要沿着正确的艺术道路不断前进,尽量不走或少走弯路。刘国柱先生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对东西方绘画艺术有独到和精辟的见解。他要求我注重提升绘画作品的思想内涵,将中外哲学理念融入绘画创作之中,将东西方绘画理念和表现技法相结合,不断提升绘画作品的文化含量,并确立了以历史题材作为绘画创作的主攻方向,使我的绘画艺术造诣得到快速提升。”
历时10年潜心绘制《中国帝王图》
1999年,赵开雷将《中国帝王图》历史长卷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画完,终于完成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鸿篇巨制的创作。为此,他执着地苦苦奋斗了10年。
1989年7月,赵开雷看到唐代画家阎立本创作帝王像的一段史料时,萌生了创作《中国帝王图》的设想。画帝王图要熟悉帝王,就必须要搜集和占有历史资料。从此,赵开雷跑遍忻州的大小书店,购买《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历史书籍,开始夜以继日研读,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全面了解。半年后,他列出中国历史上603位帝王的名单,又从中挑选出个性突出、能代表不同时代的102位帝王。按年代先后排序,赵开雷又反复研读有关帝王的历史书籍、学术论著和图片资料,对每位帝王的思想、性格、功过有了全面和深入的认知。1992年1月,当他对102位帝王的构图都有了清晰的设想后,才开始动笔创作。
《中国帝王图》历史长卷全长300余米,高约1.94米,所展现的人物约有两万之众,从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开始,至清末宣统皇帝溥仪为止,对上下五千余年具有代表性帝王的生平故事,以及文武大臣,正反评断、大事件、大征战进行了时空塑造,场面壮阔,气势恢宏。1999年3月,《中国帝王图》以“世界上第一幅历史长卷”载入世界吉尼斯史册。
在创作《中国帝王图》的过程中,赵开雷倾注了满腔热忱和全部智慧,经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为了真实再现历史人物,他经常走访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拜谒历史古迹。有时为了准确刻画一件服饰、道具、兵器等器物,他往往要不辞辛劳往返于北京、西安、南京、开封乃至数千公里之遥的西藏拉萨等地亲临考证。赵开雷说:“为了画秦始皇,我曾3次到西安参观秦陵和秦始皇兵马俑,只有亲临现场才能感觉到那种震撼,只有通过深刻感悟历史才能塑造好人物。塑造秦始皇时,我整整耗费4年时间。一开始,我想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是前3年画的草图都不理想,就是觉得一代霸主的气势画不出来,没有那种艺术灵感。直到第四年,我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构图技法,把几个时空的人物形象放到一个画面上加以表现,才将秦始皇雄才伟略、傲视群雄的本质特征表现出来。”
赵开雷表示:“我将《中国帝王图》草图全部画完后,想购买一种特殊的画纸,跑了全国很多地方都未能如愿。这种纸很厚,纸纤维很长,具有很强的张力。我找到安徽省泾县一家可以制作这种特殊画纸的造纸厂。一开始,这家造纸厂不给制作,因为制作这种画纸需要增加很多道工序,使用量也很少,人家嫌麻烦。后来,我给这家造纸厂画了几幅画,还给人家送了几瓶酒,并反复宣传这幅历史长卷的现实意义,人家才答应给我专门制作画纸。《中国帝王图》装裱时,北京有一家著名书画装裱店开价100万元,当时没有那么多钱。我又到全国很多地方考察,最后确定在山西省的一家书画装裱店进行装裱,只花了30万元。这家书画装裱店很负责,他们在装裱《中国帝王图》期间,将其他业务全部推掉,全力以赴装裱这幅作品。
2000年1月,《中国帝王图》在北京展出,众多绘画名家和美术评论家纷纷前来观展,慕名而来的观众络绎不绝,观赏者无不惊叹不已!《中国帝王图》横空出世轰动了画坛,赵开雷一鸣惊人。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人物画家阿老表示,赵开雷的绘画艺术风格独特,传统笔墨功力深厚,能完成这么大题材的创作,这在中国美术史上尚属首创,也是中国美术界很有影响的巨作。我希望他继续发扬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北京画院著名画家贾浩义说,《中国帝王图》构思新颖,艺术性、文化性极强,宏观、微观极具表现力。赵开雷能数年如一日咬住一个题材不放,这是一种坚强的艺术气质,是很了不起的创举。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画家李少文表示,赵开雷创作出五千余年中国帝王史画卷,彰显出高超的艺术才能和艺术素质,有个性,有特点。这是一幅重量级作品,对于人们认识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北京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博士生导师贾克德说,《中国帝王图》艺术品位高,表现技法独特,整体感很强,有些构图的表现技法有重大突破,能做到这些很不容易。贾克德还为《中国帝王图》题词:“瑰意琦行,超然独为。”
“江山如画,云涛烟浪,展卷尽看当日风流。”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画家刘光夏说,《中国帝王图》是作者用生命激情完成的巨作,这是当代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作者采用中西结合的艺术手法表现历代帝王,画面厚重深沉,极具艺术表现力。
北京国际展览馆著名人物画家王健全说,作为同行,我很钦佩赵开雷的勇气和才能,这是一项巨大的艺术工程。它涉及面很广,需要学习大量历史知识,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进行研究和创作。这幅历史长卷艺术造型严谨,人物服饰、道具很讲究,特别是大场面的处理很见功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主玛于江教授表示,赵开雷热爱历史、精通历史,从《中国帝王图》的画面中能看出他对中国历史的独特感悟。他以这种感悟力和历史依据的准确性,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每当能生发这种意境时,他才动笔进行创作。正是在创作者与画面情景交融的过程中,他曾多次昏倒在画卷旁。赵开雷创作的历史长卷长而不乱,长而有法。他放弃了对各类片断性历史人物画的参照,始终准确把握着作品的基调和语言方式。他对商周文化情有独钟,将对青铜器的造型、图纹及内涵的认知都移情于这幅历史长卷之中。他创作《中国帝王图》采用传统工笔技法,而在线条运行上有突破,这就是融入了方笔笔法,只有使用这种笔法才能使人物形象更真实,使最多一幅画面上的两千之众形成完整一体。在这幅历史长卷创作中,他普遍运用了米点皴,这种皴法和方线结合,使整体画面形成凝重的艺术效果,与作者刻意追求的历史感和个性化语式浑然天成、相得益彰。同时,他对西方油画技法中的光色特征,中国写意画中的挥洒笔意、形象变异夸张、形象寓意象征以及图式演化的超现实意味也时有采用,使画面更为丰厚和生动,尽显在严整中不失浪漫意趣。
历时2年精心绘制《中华体育图》
2011年至2012年,赵开雷历时两年精心创作了《中华体育图》历史长卷。这幅作品长50米,共分为8个部分,从中华民族上古的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到赛马、蹴鞠、斗鸡、武术,一直画到今天的五环照耀,纵穿古今,横贯中外,气势恢宏,笔法精湛。赵开雷采用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通过体育讴歌中华民族之魂,解读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以此实现人类主题的中国表达。诚如他在这幅作品上题诗所言:“鸿蒙演荡,日月煌煌。昆仑横空,沧海汤汤。夸父追日,莽野苍苍。骐骥动地,九州茫茫。物我俱馨,大美彰彰。凤舞鸢翔,群黎攘攘。龙吟虎啸,中华泱泱。寰宇和合,乾坤朗朗。”
清华大学艺术学者孟云飞认为,《中华体育图》展现了宏大的视野、磅礴的气势和形象生动的人物,精湛的笔墨足以让观赏者深感震撼。这幅历史长卷不仅体现了中华历史的沧桑与厚重,而且预示人类未来的勃发与繁荣,是一幅很了不起的力作。
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美术教育家刘国柱认为,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赵开雷长期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在前,笔墨在后。他运用绘画这一世界通行的艺术语言,融入西方人物画创作的写实表现手法,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此下的功夫远远超过一般画家。很多画家倾注全部精力研究绘画技法,而赵开雷创作的《中华体育图》,投入大量精力做历史考据和文化研究,他在作画之前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著名书法家、艺术史学者朱中原认为,《中华体育图》的构思与创作找到了中国文化的原点。这幅历史画卷雄浑厚重,富有内涵,极具震撼力,在当代书画界很难得。在绘画风格和技法上,均有独创性。作者利用中国艺术形式来展示体育发展的历史,宣传中国文化,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回归,是对传统美学精神、艺术精神、哲学精神的一种回归。
京华水墨画院院长陈振博认为,《中华体育图》是赵开雷在绘画题材、风格、思想性上又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他通过大量艰苦的探索和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的绘画作品造型夸张生动,色泽深厚温和,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和传统意味。这幅长卷大面积使用水墨,拓展了画卷的构图空间和想象力。《中华体育图》堪称是一部中华民族体育发展的历史画卷,其意义非同一般。
中国国家画院画家唐朝轶表示,在当下文化艺术大繁荣的背景下,《中华体育图》生动地表达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蓬勃向上的崇高品格,令人赞叹。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家方辉也表示,这幅历史长卷大气磅礴、气韵传神,表现技法独特,只有在文化上拥有博大的胸怀,才能创作出如此宏大的作品。
2002年至2005年,赵开雷创作了大型历史组画《青铜时代》,表现了中国古代神秘瑰丽的青铜文化,受到书画界的高度评价。近几年,他又创作了大型历史画作《上古时代》《蒙军西征象战图》《宋辽火牛阵》,这三幅作品描绘了中国古代人与动物之间的战争,构思新颖奇特,令人耳目一新。
近20年,赵开雷的绘画作品多次入选国际美术展览:1999年,《老子西行图》《青铜时代》《上古时代》入选加拿大温哥华国际艺术交流展,并被收藏家收藏;2000年,《上古时代》《姜太公钓鱼》《秦始皇》入选德国国际艺术展,并被收藏家收藏;2001年,《秦皇炼丹图》入选日本东京艺术交流展,并被收藏家收藏;同年,《蒙军西征》《老子西行图》入选英国伦敦国际艺术节观摩展;2002年,《传说中的龙》入选美国纽约艺术展,并被收藏家收藏;2014年,《华夏始祖皇帝》《唐人马球图》等6幅作品入选第二届中德文化艺术交流展;1999年4月,赵开雷荣获中国吴道子研究会颁发的画圣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