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成都市消协测评出租车服务
近四成的哥未主动出具发票
作者:刘铭
图片
图片


    1:出租汽车诚信、规范经营达标情况
2:驾驶员安全文明驾驶行为达标率 四川省成都市消费者协会供图

■本报记者 刘铭
  乘客在成都打的舒心吗?四川省成都市消费者协会近期公布了一项消费体验报告。报告显示,成都市中心城区出租车在驾驶时违规调头、越双实线超车超速驾驶、拒载等违章驾驶情况仍时有发生。此外,车身、价格标签、座套等多项指标亮“红”。而消费者反映最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出租车司机不主动出具发票。
  这次评议活动,主要是针对中心城区出租车服务规范性和达标情况进行测评。由成都市消协30名消费维权义务监督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街头随机乘坐出租车进行暗访。
  出租车拒载、绕道、开车打手机说脏话、怪话等违规和不文明行为,被乘客广为诟病,也成为此次成都市消协消费体验的重点内容。报告显示,整体达标状况较好,行车时不吃饮食达标94.1%;93.2%的出租车无故意绕道情况。
  但出租车行业仍存在很多问题。在被测评的1000辆出租车中,25.2%的驾驶员未着工装;13.4%的驾驶员在载客服务中有禁语;有13%的驾驶员在行驶中未系安全带;10.2%的驾驶员开车打手机。而发票问题消费者反映最多,37%的驾驶员未向消费者主动出具乘车发票,21.5%的出租车发票字迹不清晰,12.4%的机打发票存在故障。
  在车况良好方面,安全带完好的达标率最高,但仍只有88.5%的车辆达标。空调完好的达标率相对较低,仅68.6%的车辆达标;17.7%的车辆没有做到“灯光齐全有效”;11.5%的车辆没有做到“安全带完好”。
  在车辆卫生方面,设置了车身、车内两部分体验项目,5个反映车身的体验项目达标率都在84%以上。但车内卫生状况不乐观,有22%的出租车不达标。
  针对此次调查发现的“短板”,成都市消协提出如下意见:要增强出租车的软硬件设施配备,树立窗口行业良好形象。在标准化服务设施的配备上,中心城区出租车还有待改进,特别是在车内空调的完好性、机打票设备存故障等问题上有待提高。要完善车辆的软硬件设施检修、更换机制;要加强对驾驶员“窗口单位”服务意识教育,维护成都出租车行业的良好形象。部分驾驶员在服务时不着工装、不使用规范文明服务用语的情况偶有出现,影响了乘客对成都出租车行业运营形象的感知;要倡导安全文明驾驶行为,抵制行车时不良习惯。汽车运营企业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对此类行为加强监督和整治力度;要规范出租车的经营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中心城区的出租车运营企业要持续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主管部门应强化宣传,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提升为消费者服务的效能;要做好驾驶员遵章守纪、守法驾驶的教育宣传贯彻工作。一方面需要交通执法部门加强打击力度,做好驾驶员遵章守纪、守法驾驶的宣传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需要中心城区的出租车运营企业强化培训和考核奖惩力度,对违规驾驶员实施双处罚措施,确保驾驶员遵章守纪、守法驾驶。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要闻·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近四成的哥未主动出具发票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