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升级现代农业金融服务
2014年7月,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陆续开办了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等一系列针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新业务。截至2014年末,由零星试点到全省16家地市行、63个县支行全部开办上述业务,由放款几十万元到贷款余额2.3个亿元,由“单打独斗”到引入多方力量“搭台唱戏”,这一系列可喜的变化,是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创新信贷农业金融服务发展模式逐渐显效的缩影。
2009年,48岁的金成树结束常年在外打工的生活,回乡创业,并投入小半辈子的积蓄,承包100亩林地,实现产值近100万元。后来心思活络的金成树挑头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开展经济林木小苗规模培育,这也意味着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承包林地、支付人工费和肥料费用,缺少资金成了摆在其面前实实在在的难题。
令金成树欣慰的是邮储银行宣城市分行创新推出相应贷款产品。目前,该行对宣州区洪林镇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授信额度近100万元。截至去年10月底,宣城市共有84家家庭农场主获得信贷资金,总额达2180万元。
2011年,邮储银行宣城市分行对本地苗木花卉行业展开调研,针对种植户缺乏抵押物的情况,在省分行的支持下,启动全省首批林权抵押商务贷款试点工作,开办当年放贷1000万元。据邮储银行宣城市三农金融部姚新鹏介绍,林权抵押商务贷款业务开办时,主要针对用材林(以杉木种植为主)和竹木种植户,这类树木经济价值比较稳定,信贷风险相对较小。但随着宣城经济林木和观赏花木种植的发展,很多像金成树这样的林木合作社不符合贷款条件,但又存在实际的贷款需求。经过调研,该行适时进行林权抵押贷款产品要素的调整,把经济林木也纳入了抵押范围。目前,宣城市分行累计发放各类林权贷款超过2亿元,惠及林木种植专业户近千户。
对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来说,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品种创新,实现了农民产权的资本化。对于银行而言,农村产权抵押能否变现、怎么变现,则考量着银行的风控水平。对此,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结合多年来深耕农村金融服务和两“小”工作经验,探索出一条“直管直贷统筹摸底——三农创新区试点先行——各地特色农业链式开发落地”的扶持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搭建多方力量共赢的“大三农”服务平台。
围绕家庭农场主等农业新主体,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加强与政府部门、各类商会、协会、担保公司、保险公司、龙头企业沟通交流,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探索在土地流转、抵质押处置、贴息资金、风险补偿机制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力争到2020年我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00亿元,开办一系列符合需求有特色的农业金融产品,探索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农业融资模式,更加深入地推动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生产基地、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基本建立起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在农村地区的融资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行长刘玉成期待让全省更多的家庭农场主们感受到邮储银行的冬日暖阳,一起走在“春天里”。
(王亚萍 熊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