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钧
近年来,我国汽车整体销量增速逐渐放缓,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销售利润随之收缩,国内不少汽车经销商集团今年前4月利润都出现明显下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库存预警指标也显示,目前经销商库存压力已达到该指数公布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于各大经销商来说,如果能把握好市场发展的脉络,为消费者提供更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仍能挖掘商机,获得新的盈利增长点。而随着汽车金融的高速发展以及它与整车销售、售后服务存在的巨大协同效应,这一新型业务将反哺车商的传统业务,成为经销商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毫无疑问,中国的汽车流通行业面临着转型、深化经销商管理的局面,重视汽车金融衍生业务,无疑可以为经销商的综合运营锦上添花,而这也势必会对经销商业务带来新的挑战。经销商集团如何面对业务转型,如何整合业务成为未来发展中的难点。另外,更为有效的盈利发展模式也是经销商正在积极探索的内容之一。
实际上,汽车金融服务早已在多年的市场考验中成熟壮大,发达国家的融资购车比例平均都达到了70%,而中国的汽车金融行业尚处萌芽阶段,汽车金融渗透率不足20%,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被巴西、印度、俄罗斯三位金砖兄弟远远抛在身后。汽车金融的低渗透率与我国新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世界第一形成强烈反差。也正因如此,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可挖掘潜力巨大,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亟需呼唤敏锐、创新、高效的金融服务,推动汽车行业进入精耕细作、稳速增长的新发展时期。
汽车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汽车金融服务在汽车业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汽车后市场”开始频繁出现在资本市场的大背景下,开启汽车金融商业模式,是赢得经销商集团青睐的关键点。经销商业务管理的理念、思路和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应该看到,传统汽车金融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已走向衰退,对当前市场新需求已显得力不从心。虽然看好汽车后市场巨大的市场空间,传统金融却很难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经过重新整合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集客资源,以及用“互联网+汽车金融服务”理念建立的新商业模式,正是两者一拍即合的交集之处。
当前汽车新车销售增长乏力,汽车电商平台提供营销服务已不能满足各方需求,汽车金融成为电商平台战略转型、完善产业结构的新趋势,也是汽车互联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互联网金融+汽车,一方面是汽车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另一方面是在逆境中促进消费的一种突破方式。不仅如此,随着科技和数字化的发展对汽车销售带来的变革性影响,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其实消费者也变得更具独立性和个性化。消费者希望能有更多的体验过程,并在其中拥有一定话语权。如今无论是厂商还是经销商,都在试图了解这种转变对于营销和用户体验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