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方 文/摄
今年国内汽车市场,SUV人脉持续爆棚。
SUV之所以大受欢迎,除了身躯威武、底盘通过性强外,越野能力也是格外受青睐的重要因素。SUV接二连三试驾体验活动后,记者很想向众人推荐路虎的越野“神器”——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TerrainResponseR(以下简称“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
路虎“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于2004年首次使用在路虎发现3上;随后陆续引入到路虎全系车型中。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不但是路虎的“看家本领”,也是SUV领域中最智能化、最富科技含量的全地形行驶系统。
据路虎工程师介绍,“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集纳了路虎数十年全地形经验——通过对不同路面状况的驾驶特点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研究后,将最科学的驾驶习惯和控制方式写入程序,并预设在车辆控制系统中。这套系统设定为4种地形模式,分别是普通模式、草地/沙砾/雪地模式、泥沼/车辙模式、沙地模式。
在不同的模式下,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可以对车辆的八大系统进行调节:发动机管理系统(EMS)、油门响应系统、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陡坡缓降控制系统、电子牵引力控制、变速箱换挡设置、电子差速器(预加负荷和不同状况下的锁止)设置等,帮助驾驶者根据不同的路况,选择对应的车辆模式,让系统进行自动地调教,以帮助车辆在恶劣的路况下行驶。
◆普通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车辆的所有子系统将采用默认设定状态,适于在常见的公路条件下行驶。在此模式下,发动机管理系统(EMS)、油门响应系统以及变速箱的调教兼顾了动力输出表现和换挡的平顺性,以此提供最佳的驾乘舒适感。牵引力控制系统仅会对紧急情况进行干预,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则设置为中等灵敏度。陡坡缓降系统处于关闭状态,电子差速锁保持解锁状态,使得扭矩差异灵敏度降低,以此让低速停车移库等操作更轻松。
◆草地/砂砾/雪地模式
草地/砂砾/雪地模式,适用于比较坚硬的路面,可以是水、稀泥、草皮、冰雪、松散沙砾或较薄的沙层覆盖的表面,同时也可在冰雪环境中选择该模式。
在这种路况条件下,路面状况比较滑,附着力有所降低,车轮容易出现打滑等现象。在该模式下,发动机管理系统会设定特定的油门踏板行程,通过更加平缓的扭矩输送和油门响应,减少车轮打滑。牵引力控制/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对车轮的打滑的感应有所提高,陡坡缓降控制系统自动激活,变速箱会以2挡起步,并持续在转速较低时进行换挡,使牵引力损失降到最低。电子差速锁处于低扭矩设置,并预加负荷,使扭矩迅速传递到有牵引力的车轮。
◆泥沼/车辙模式
泥沼/车辙模式,适用于泥泞的深沟或非常湿的泥浆路面。
泥地、车辙路况相比草地、雪地一样是表面湿滑,车轮容易打滑,但泥地的质地更软。这种路况下,车轮同样容易失去牵引力而出现打滑,并且在较深的车辙里行驶对于车轮方向的掌控会比较困难。因为车辙会掩盖车轮方向上的偏差,往往车辆虽然在向前开,但车轮并不是直行方向的,这样就容易使车辆在驶出车辙路面时发生突然转向等危险情况。
此时选用该模式,陡坡缓降系统被自动激活,电子差速锁处于最敏感的状态,可与在车辆打滑时迅速响应;另外对于转向的反应灵敏度方面将有所降低,保证了车辆在车辙路面中相对平稳的方向控制,油门的响应也会变得更加平缓,尽量避免突然的动力输出造成车轮的打滑。
驾驶者可以通过中控显示屏中看到车轮的指向显示及电子差速锁的工作状态,掌握自己车轮的指向。
◆沙地模式
沙地模式,适用于松软干燥的沙地、海滩或沙漠中行车。在这种路况下,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车轮打滑和陷沙等情况。
经验丰富的越野爱好者知道,“快走沙,慢走水”。
柔软的沙地里,过慢的车速,会增大车辆陷沙的可能。而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中的发动机管理系统,会针对一定油门踏板行程做出最大油门反应,提供大功率输出,自动减少牵引力控制系统对发动机的干预,并在必要时关闭动态稳定系统。
与此同时,车上配置的陡坡缓降功能,在此模式下也将会被关闭,以避免刹车后在沙地上抱死打滑。
变速箱方面,也会更改换挡的设置,使挡位保持时间更长,提前切换低挡位,将最大扭矩传输到车轮。电子差速锁则处于解锁状态。
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所有这些调教的结果,就是允许驾驶者更大油门、更低挡位,以便产生更大的功率和扭矩,但又不会让车轮以过高的速度旋转,造成在沙地上刨坑引起车轮不断下陷的现象。
有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这样的“神器”相助,驾驶包括发现神行在内的路虎系众车型,面对复杂地形时,驾驶者只需要根据路面状况选择相应的模式,让系统自动地调教车辆以适应相应的地形,驾驶者并不必需要太多越野驾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将注意力集中在车辆操作上,各种险峻即为坦途,从而体验诸般驾驶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