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图1:标签上被人为粘贴的安全技术类别标识。
图2:童装的出厂标签信息与超市标签信息不一致。
■本报记者 戴岱 文/摄
近年来,我国童装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伴随而来的是童装质量和安全性不达标等问题。为规范婴幼儿纺织制品的生产,前不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B31701-2015),对童装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童装标识混乱
据了解,新国标按照安全要求将童装的安全技术类别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最佳,B类次之,C类属于基本要求。按照规定,婴幼儿纺织产品(适用于<36个月范围)应符合A类要求;可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适用于3至14岁范围)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另据新国标要求,儿童服装应在使用说明上标明安全类别,婴幼儿纺织品应在标签上加注“婴幼儿用品”字样。
根据新国标,记者日前对婴幼儿服装用品市场进行了走访,发现许多童装的安全技术类别标识不规范,一些童装的标签上虽然有相关标识,但并非一次性印刷完成,而是人为粘贴上的。例如,北京一家派克兰帝品牌专卖店售卖的一款编号为BHCE031201的蓝色女童连衣裙,其标签上显示的安全技术类别为A类,但该标识明显是贴上去的。记者撕开该标识的贴纸后看到,其原始标签上印的安全技术类别为B类。对此,该专卖店的销售人员解释为“服装出厂时的标签就是这样”,并表示“服装类别不重要,穿着好看就行”。
除了综合性商场外,一些超市销售的童装标签内容也很混乱。例如,同一件童装,不仅出厂标签上的安全技术类别标识与超市货架上摆放的标签不同,就连执行标准所依照的年份也存在明显差异。记者在北京一家卜蜂莲花超市看到,其销售的一款名为“秒萌”的女童连衣裙,出厂标签上显示的安全技术类别为GB18401-2010C类,而超市货架上摆放的标签却为GB18401-2010B类;另一款名为“同年同月”的女童连衣裙,超市货架上摆放的标签安全技术类别显示为GB18401-2010B类,而记者撕开该标签的粘贴纸后发现,其出厂标签显示为GB18401-2013C类。
除此之外,许多童装标签还存在信息不全的情况,有些童装甚至根本没有标签。记者调查发现,这类童装大多出现在商场的促销专区、专卖店的打折产品区及批发市场里。
童装绳带过长现象普遍
许多童装尤其是女童裙装喜欢设计有绳带的款式,殊不知这会增加孩子日常活动的安全风险,比如过长的裙带容易被电梯、自行车等夹住,造成孩子受伤;或会在不经意间绑在某个物体上,导致孩子无法脱身。新国标对儿童服装头颈、肩、腰等部位的绳带做出了详细规定。
按照要求,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的头颈部位不允许设置任何绳带;7岁以上童装头颈部位的绳带不应有自由端,其他绳带不应有长度超过75毫米的自由端;用于系在腰部的绳带在未系时,长度不应超出服装底边;绳带的自由末端不允许打结或使用立体装饰物。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销售的童装在绳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北京明珠百货服装区销售的不少儿童纱裙的裙带长度就远远超出裙底。在该百货商场二楼的一家摊位前,记者测量了一款白纱连衣裙腰部配有的粉色绳带,发现其长度大致在70厘米左右,而该裙子的长度仅有50厘米,也就是说,绳带的长度超过裙长20厘米。“裙带这么长,万一没系紧松开了,孩子岂不是很容易被绊倒?”面对记者的质疑,摊主无所谓地表示:“裙带长些才好看,短了顾客不喜欢,就不好卖了。”
记者走访时发现,品牌服装也存在类似问题,比如喜凯品牌款号为K159048的吊带公主裙、依佳贝品牌款号为K16的女童礼服裙、小数点品牌的白纱裙等童装的绳带均存在过长现象。
与实体店相比,网店销售的部分童装的安全性也不符合标准。记者在京东商城的一家店铺网页上看到,一款名为“梦誉衫”韩版女童连衣裙的绳带在系着状态下,长度已经接近裙底,如果打开绳结,则绳带总长超出裙底10厘米左右。此外,淘宝网上一家店铺售卖的名为“糖果屋”无袖连衣裙的绳带长度更令人吃惊,店家的展示图片显示,其绳带长度在系上的状态下,至少超出裙长两倍左右。
消费者不关注童装标签
婴幼儿的皮肤娇嫩敏感,易受外界刺激,同时他们不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因此家长在为其挑选服装时须格外注意。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多数家长并不了解儿童服装的相关标准,也很少关注童装标签上的安全技术类别。相比之下,家长们往往更关注服装的品牌、款式和价格。“我一般都给孩子买纯棉的衣服,因为穿着舒服吸汗。”正在给女儿挑选服装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通常凭手感来判断衣服的材质和档次,很少去看服装标签。“真不知道童装的安全技术还分类,标签上的内容往往太专业,我即使看了也分辨不出来。”刘先生对记者说。
还有一些家长在选购童装时过于相信品牌,如一位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认为有品牌的童装,质量就应该有保障;所以我选购时通常只看品牌和款式,很少看标签。”
慎选标识不全童装
近几年,我国的童装市场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2015童装产业报告》显示,童装产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可达25%至30%,预计到2015年年底,我国婴幼儿服饰和日用品的市场容量将达到2279.8亿元。然而,市场上暴露出的童装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记者梳理了近年来有关部门发布的抽检报告后发现,目前童装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含有甲醛、芳香胺等有害成分及PH值超标方面。
据了解,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通过饮食、呼吸或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体内,对人体黏膜及呼吸道产生刺激,从而损害健康;芳香胺作为一种化合物,具有特殊气味且毒性较大。由于其分子反应活性较高,所以极易被皮肤吸收,导致皮肤过敏,严重的可能诱发癌症;pH值超标则会破坏人体皮肤的酸碱平衡,引起儿童皮肤过敏,诱发感染。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为孩子选购到安全的服装?对此,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郭文松为家长们介绍了购买童装的两个原则,即一看、二闻。
一看:看服装标签上标注的信息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正规品牌服装的标签上应标注有以下信息:商标、中文厂名及厂址、号型及规格尺寸、面料(包括里料及填充物)的纤维含量及含量百分比、洗涤说明或洗涤标识、合格证书(应标有产品的质量等级和安全生产技术类别)、产品的标准代号等。倘若服装标识不符合上述规范,则不建议选购。
二闻:闻服装是否有发霉、汽油或煤油等异味,如果有且味道浓重,则可断定其化学药剂残留过量,不宜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