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脉动成为“名片”。
图2:智能家居成为现实。
图3:有机稻壳变身餐具。
■本报记者 张恒 文/摄
家中安装一个摄像头,手机下载APP,在任何地点都能随时对家中进行监控;智能按摩手套可套在手上,随时随地进行养生保健……6月16日至20日,在大连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 (以下简称软交会)现场,一些新奇的智能小家电吸引了不少人前来体验。
手机“全能”
“回家路上,先用手机把家里的空调打开,设定一个舒适的温度,顺便把热水壶也打开,进屋就可以喝上热水了;走到家门口,智能门锁已经检测到你的手机,门自动开启。”这样的场景,并不是科幻大片,而是软交会给你规划的“互联网+生活”。
6月19日,在软交会上的一个IT展商推出的智能家居体验样板房前,人头攒动,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呈现了当下智能家居3.0的最新技术成果。消费者下载手机APP后,通过红外控制器,既可以远程控制家中电视机的开关和换台,也可以调节室内空调温度;家中如果有煤气泄漏,一氧化碳传感器会报警,并将信号传到你的手机上;门磁传感器可根据门窗开合状态感知提醒;家中无人忘了关电器电源,有了插座控制器,可以实现远程电源开关控制。“如果有‘不速之客’进入到家里,摄像头可自动侦测,将入侵者的图像抓拍发送至你的手机上。此外,对于养宠物一族,白天上班时如果对家中的宠物不放心,智能摄像头可以实现手机远程查看宠物状态。”
记者在智能家居体验样板房看到,这一切智能生活仅通过几个小小的盒子和开关就可以实现。一套小机箱盒子,其中包括红外控制器、一氧化碳传感器、门磁传感器、插座控制器等。通过这套机箱盒子和开关,就可把家里所有电器“掌”控于手机中,并解决了防盗、防火等问题。
参展商王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已有几家国内知名家电企业与他们达成了合作意向,智能家居3.0的价格也很亲民,相信离普通家庭的“标配”不再遥远。他说:“这款家居不仅在紧跟时代潮流的年轻群体中大受欢迎,众多中老年人也兴趣很浓,因为人们现在越来越重视居家的智能与安全了。”
中医也互联网+了
互联网元素不仅在家电领域得以应用,在远程医疗方面也实现了跨地域调配医疗资源。深圳一家公司研发的一款名叫“握握”的手部按摩器吸引了现场数十名消费者驻足。这款按摩器外表看起来与大手套无异,手伸进其中,则可对手部穴位进行按摩。该公司的参展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这款智能保健手套是针对“电子族”“鼠标族”而生的,模拟仿真人手按摩,通过气压挤压手部穴位达到按摩保健的效果。该产品还有一大亮点是“互联网+中医”,除了对手部穴位进行按摩外,还可以实现与其他用户的远程互动,用户之间彼此发送指令,该按摩器就能通过互联网将该指令变为真实的触感体验。
在一家中医馆门前记者看到,不少人排起长队等待医生号脉。该中医馆的特色是把互联网融入到传统中医治疗中,实现远程中医诊疗。比如患者在国外,医生通过网络可以为患者进行望、问等中医初诊,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中医诊疗。
脉动是唯一“名片”
输入消费金额,将手掌放置在红外识别仪器上扫描,识别消费者的身份,读取余额,完成支付。这是记者在软交会现场看到的一个新奇消费支付场景。“手掌相当于你的钱包。”参展商吴女士告诉记者,上述支付场景是基于手掌静脉识别技术而诞生的,其原理是通过近红外光照射,采集手掌内部的血管脉络灰度图,对图像进行增强、滤波、特征提取等多个处理过程。
“现在移动支付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现有的支付形式主要靠输入密码,或者指纹识别。相比之下,手掌静脉识别技术更能体现身份识别的唯一性。每个人的血液分布、空间结构都有差异,不同的3D结构投影灰度图也不一样,以此来识别身份,比密码、指纹识别更为可靠。因为指纹可以被复制,密码可能被盗取,而脉动是唯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在金融系统、学校门禁、校园“一卡通”消费等领域得到应用。
有机稻壳变身餐具
“我们带产品来只是为了参展洽谈的,没想到被抢购一空。”大连一家企业设计研发的环保儿童餐具,在本届软交会上受到热捧。
澄黄色的儿童餐具,接近于稻壳的天然颜色;绿色的杯子,是用绿茶渣制成的,仔细一闻还遗留有绿茶的味道。企业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餐具的材料来自于东北有机稻壳,是原本可能被燃烧或丢弃的农作物。经过物理冲压后,现在它们成为了餐具。每100个稻壳餐具可减少约125克稻壳燃烧造成的污染,稻壳餐具埋入土壤里6个月可自然降解。
稻壳餐具受到消费者追捧,除了其安全、环保、健康以外,还有不易碎的特点。记者在现场体验发现,从高处掉下的餐具,完好无损。
王先生说,稻壳餐具的价格与普通餐具相仿,目前正在进一步研发以将稻壳应用于环保建材、卫浴、工艺礼品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