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冰涛
为增强投资者的信任,不少P2P机构选择“傍”银行,有的P2P机构甚至直接给自己取名为银行。近日,北京银监局针对“银谷银行”发布虚假信息进行风险提示。
北京银监局表示,近期有单位、个人以“银谷银行”的名义在北京从事经营活动,在广告材料中使用“银谷银行”的标识。北京银监局从未批准设立“银谷银行”,也从未向任何单位和个人颁发过含有“银谷银行”字样的金融许可证。北京银监局同时提醒广大市民,高度警惕并注意防范类似的虚假信息,发现有关单位或个人涉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或向主管机关反映,谨防因上当受骗遭受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对于北京银监局的风险提示,银谷财富官网发布声明,银谷银行名称已获得预先核准。但没有对银监局指出的“有单位、个人以‘银谷银行’的名义在京从事经营活动,在广告材料中使用‘银谷银行’的标识”一事进行说明。
其实,这种“自封”银行并非没有先例。早在2013年监管层启动民营银行试点时,就曾催生了民营银行的“圈地运动”,多个民营银行名称被抢注,如企鹅银行、中联银行、互众银行等。参与这场“圈地”潮的既有上市公司、地方商会、民企,也有部分P2P公司。
北京银监局指出,银行必须经过银监会的审批,否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