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废旧纺织品再利用率不足10%。不少消费者苦恼——
■本报记者 戴岱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衣习惯早已一去不复返了。随着新衣服更换速度日渐加快,如何处理衣橱里的旧衣物,成为令不少消费者头痛的问题。据记者了解,由于目前我国旧衣物回收再利用体系尚不健全,致使正规回收机构严重缺失,回收渠道狭窄,回收再利用率低下,而要想破除这一发展壁垒,需要政策扶持。
捐旧衣难觅正规回收机构
“生完小孩后体形有些发福,原来的衣服现在都不能穿了,大部分还是八成新。”对于这些衣服该如何处置,家住北京市顺义区东方太阳城小区的张女士为难地告诉记者,自己也寻找过很多途径想要处理这些旧衣物,但最后都没成功。“市里的捐赠中心只要九成新的衣服;正规废品回收站根本不要旧衣物;街面上的个人废品回收点,每回收5公斤才给几元钱,我实在觉得心疼。”张女士回忆说,2014年她曾参加过某超市举办的“捐旧衣换抵用券”活动,但该活动仅持续了半天就结束了。此后,她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打听正规旧衣物回收机构的信息,但至今未有结果。
发现捐赠行不通后,张女士想出通过邮局将旧衣物寄回老家的办法。然而她所在的东方太阳城小区附近没有邮局,最近的是俸伯邮电所,其与该小区相距12.32公里,这么远的距离,如何将衣服运过去又成了摆在她面前的棘手问题。“乘坐公交车大约需要1小时10分钟,即便打车也得花费半个小时。这么远的路耗费时间不说,大包小包拎着也十分不便。”张女士告诉记者,麻烦远不止这些,邮寄的费用也让她难以接受。
记者了解到,张女士的老家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以从北京邮寄10公斤旧衣物为例,若按普通包裹计算,总费用共计56元(含挂号费、打包费、邮寄费);若按快递包裹计算,总费用高达128元。“这价格又能买一件新衣服了。”张女士说。
记者在国家邮政局的官方网站上查询发现,以邮寄10公斤的旧衣物为例,寄往新疆、西藏、甘肃等偏远地区的普通包裹费用为每个50—66元;寄往河北、山西、山东等中原地区的普通包裹费用每个至少需要20元左右。若邮寄的衣服多,这的确是笔不小的开销。
废旧纺织品再利用率低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日前发布的《旧衣零抛弃—2014/2015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与再利用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消耗的纺织原料占世界总量的50%,年产出废旧纺织品约1000万吨,然而,再利用率却不足10%。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14年我国纤维加工量达到5000万吨,超过全世界的一半。以3年为纺织品的淘汰周期计算,我国每年产生废旧纺织品约在500万吨到1000万吨,超过每年棉花的总产量。”
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管爱国表示,我国闲置和浪费的化学纤维及棉花纤维总量,相当于一年用掉了半个大庆油田。这些废旧纺织品如果能得到回收再利用,则每年提供的化学纤维可节约燃油2000多万吨,减少8000多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也可以将其循环应用到建筑材料、水利公路、医疗卫生、汽车内饰、家具制造等领域。
旧衣物回收体系未建成
目前,我国的旧衣物回收渠道主要有慈善机构募捐、环卫系统垃圾分类及住宅小区设立的回收点等。但是,这些渠道总体上呈现出小、乱、散的特点,即便是率先开启旧衣物回收计划的上海市,也未形成成熟体系,北京亦是如此。据记者了解,作为旧衣物回收公益机构的北京地球站,于2014年在北京市区内设立了100个旧衣物回收箱,但这个规模与全市2000多个社区的捐赠需求量相比,实在是杯水车薪。
与我国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旧衣物回收从配套政策到企业运作,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模式。以法国为例,该国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部于2007年颁布了关于纺织服装、鞋类及家庭亚麻产品的回收与处理草案,并特别设立了专项基金,用于资助企业在废旧衣物回收方面的技术创新、市场开发。再以英国为例,其旧衣物的回收渠道十分多样化,包括慈善机构上门回收、在闹市区建立旧衣物回收站及街边回收箱等。“目前,我国旧衣物回收再利用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孙淮滨说,一方面,我国缺乏纺织原料,有65%以上的纺织原料来自国外进口;另一方面,我国对旧衣物的再利用率远远不够,大量闲置的旧衣物被当成垃圾处理。这些现象凸显出,我国旧衣物回收再利用体系亟待建立。
破除壁垒亟待政策扶持
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看来,我国旧衣物回收再利用体系之所以发展滞缓,是多方面因素累积的结果:一方面,由于我国缺乏规范化的回收体系,消费者对旧衣物回收的意识较为缺乏,导致回收率较低;另一方面,国家的产业优惠政策目前还未涵盖废旧纺织品领域,一些优势企业尽管攻克了研发环节难题,但由于再生产成本高昂、成品市场认可度低,从而丧失了积极性。“目前,再生纤维的生产成本是原生纤维的1.2倍,这让很多再生资源企业的生存变得步履维艰。”
事实上,尽快建立健全完整专业的产业链,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旧衣物回收再利用体系,形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闭合循环经济模式已成为业内共识。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相关政策的扶持。
中国循环经济学会副会长赵凯指出,首先有关部门应从顶层制度设计入手,研究可持续的旧衣物回收利用机制,实现合理布局,有序推动;其次,国家应在相关标准制定上为有序开展旧衣物回收利用提供保障;最后,政府应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