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活力的汽车后市场,引来各路风投资本的青睐——
■本报记者 张鹏
连续十月高出警戒线的库存指数,已让不少经销商的承受能力达到极限,供求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边缘,不少城市甚至已经出现4S店集体退网或是倒闭。
然而,就在新车市场陷入如此窘境之时,过去一向坐在幕后的汽车后市场,一步跨到前台,成了眼下中国汽车市场最具活力的角斗场,引来各路风投资本的青睐,而以精致造车闻名天下的德国企业,也一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高调宣布准备布局中国汽车后市场。
德企掘金后市场
这个高调的进入者,就是推出“德式精养”概念的德国CTP集团,一家专业从事汽车护理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跨国集团公司。而所谓“德式精养”则是指“德国体验式精细化保养”,通过“精养”提前排除车辆潜在隐患,同时推出技师版手机APP,将保养前后结果对比,生成电子健康报告,并以微信形式推送给车主,实现保养过程的透明化、数据化、可视化。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这正是一个在“互联网+”的宏观背景下,一举囊括了互联网和大数据全新的售后服务概念。
其实,在一些相对成熟的汽车市场,早已开始售后服务与互联网嫁接的尝试。
在德国,博世公司推出了“移动数字化维修接待服务”,车主可以从ipad上看到车的信息和情况,最后可以在ipad上进行支付;
在韩国,起亚两年前就开始使用平板电脑进行的接车服务了;
在美国,JEEP公司在签订新的服务合同时必须使用数字化维修接待设备写入。
而在中国,原厂配件和维修技术长期被整车厂强势垄断,造成用户与厂商之间的信息极不对等,可一旦脱离4S体系,“散、乱、差”的局面又让维保质量难以控制。于是维保不透明、客户不放心就成了行业的“痛点”。同时,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汽车维保又是一个高度“落地”的行业,需要高度依托具体的操作,很难与互联网嫁接。
而“德式精养”创造性地将一个极其看重线下运营经验的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试图解决这个痛点。“试想一下,当修理厂交车时,一些数据会呈现给车主,比如机油和水箱的液面高度、轮胎的老化程度、刹车盘的磨损程度,甚至是刹车油的含水量,假如变速箱油只能再跑400公里,意味着需要马上更换。”德国CTP集团中国区总经理翟鸿江告诉记者,车主只要扫个二维码,关注“德式精养”公众微信号,再输入手机号和车牌号,服务器就会自动识别车主信息,推送这辆车的专属检测报告。同时还包含维修保养前后的对比,如机油的颜色、缸压的数值,能用数据表现的全部用数据表现,数据表现不了的,全部用前后照片对比表现,让车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在微信中看到。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后市场委员会秘书长许海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汽车后市场在中国实际上还是刚刚开始起步,从某种程度上讲,“德式精养”把维修保养与互联网和大数据结合起来,这确实算售后服务领域的一个突破。
后市场“蛋糕”做大
随着汽车在中国家庭的普及,汽车后市场正在逐渐被做成一块巨大的蛋糕。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在的汽车后市场大体分为“维保”和“用车”两大类,包含汽车保险、汽车金融、汽车用品、汽车改装、汽车维保、汽车文化、汽车运动、汽车租赁、二手车以及叫车、代驾、拼车、洗车等诸多行业。《2013-2017中国汽车后市场蓝皮书》披露,中国汽车后市场将在2015年奉献超过7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并且很有可能在2018年形成一个超万亿元的大产业。随着汽车消费群体的年轻化,80、90后汽车消费者逐渐成为汽车后市场的中流砥柱。而这一部分年轻客户,正是最频繁接触互联网的群体,也是最容易接受O2O模式的用户。
而早在“德式精养”进入中国之前,汽车后市场O2O这片蓝海早已掀起了一股竞争风潮,迅速吸收了一批批风投资本。仅在今年上半年,就有e洗车、车点点、卡拉丁等70多家汽车后市场O2O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后市场企业也迫于压力,纷纷开发O2O项目,加入“互联网+”混战。
“烧钱”之后何为?
在众多进入者中,有一些成功了。以诸葛修车网为例,短短一年时间,用低于市场40%的价格,将服务网点覆盖了全国300个主流城市,拥有近2000余条城市配送线路和3000余名后市场业务专员,为近10万经销商与20万修理厂提供正品配件,瞬间在零部件供应O2O这个领域成为佼佼者。
然而和成功者相比,更多的是被海浪拍死在沙滩上,成为“互联网+”创业大潮的牺牲品。
7月16日,上门洗车服务平台“车8”发出通告,称由于业务调整将停止上门洗车服务,而此时距“车8”加入“洗车大战”的时间仅过去了6个月。
事实上,在此之前,已经有相当一批O2O汽车后市场服务平台相继倒下,而多数企业甚至尚未探索出“烧钱之后如何赢利”这个问题。
毋庸置疑,“互联网+”正在为整个汽车后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但由于行业差异、资金差异,以及团队能力差异,造成了大量重复“创新”,模式雷同,线下服务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甚至鱼龙混杂。
北京维视通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张晓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无论电子商务多么发达,最终的结果都是促进商业贸易的便捷化,其商业运行的本质不会变。特别是汽车后市场,更是高度依赖“线下”,一旦对线下服务失去了有效的把控能力,O2O的模式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在“烧钱”之后如何运营,这才是最关键且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正是一个洗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