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滴滴叫医生 方便也局限
作者:陈秋伊 薛庆元
图片


    资料图片
■陈秋伊 本报记者 薛庆元
  10月18日,滴滴出行联合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健康和名医主刀3家公司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4地推出“一键呼叫医生,随车上门咨询”的免费便民服务。市民可以通过滴滴打车软件,进行免费医疗咨询,也可以预约医生上门服务,甚至可以免费用车送住院。据初步统计,两天之内,4座城市共计2000多人次呼叫医生,最终提供上门问诊服务的有40多单。这种新的就医体验,也吸引了很多人关注。
用“滴滴”看病
  试运行期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4地用户打开滴滴出行APP,就能在主页看到“叫医生”选项,当用户处在上门医生服务范围时就可呼叫医生。双方电话沟通确认后,医生将搭乘专车上门服务,如需治疗,患者还可被送往医生所在医院,经由绿色通道接受诊治。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1名医生护士参与了此次活动,4名有经验的全科医生及3名护士提供上门服务,4名专科医生则在医院直接指导出诊医生并和病人沟通。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李云涛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此次活动医院共接到1000多单,实际成行的只有十余单,这些病人多为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慢性病。出诊的4名医生都经过多年的全科医学培训,可以应对各种常见疾病。
  李云涛表示,目前“滴滴医生”还处于试运行阶段,上门医生主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咨询、建议及简单的医疗帮助。真正的诊疗行为,可能还要面临一些医疗风险及法律规定的限制。
  开展医生上门服务,是否会让原本就稀缺的医疗资源变得更加紧张?对此问题,李云涛认为,在目前医疗资源紧缺的大背景下,滴滴医生可能会引起争夺医疗资源的情况。但在未来,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分级诊疗的落实,基层医务人员大量参与,患者看病难、排队长的情况将会缓解。“此次推出的滴滴医生的就医模式,实际上是顺应了国家医改的大政策,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可以交给全科医生解决,疑难杂症、危重病人转诊给专科医生或是上级医院,在患者进入康复期后,再转诊给全科医生或下级医疗机构”。
免排队之苦
  近日,“滴滴医生”合作方之一的名医主刀CEO苏舒接受了记者采访。苏舒表示,此次为期两天的活动,是以公益形式所进行的一次上门医疗市场探索,初衷是缓解目前国内公立医院“看病难”的问题,给患者带去更好的就医体验,并实际了解市场需求和反馈情况,以便为后期正式推出“滴滴医生”做好准备。
  对于“滴滴医生”首秀的效果,苏舒表示已经达到预期目标。“试水”两天,“滴滴医生”的呼叫总单量达到2000多单,但由于车辆及医生数量配备有限,并且范围较广、时间有限,最终实际成交约40余单。“不论从业界声音还是市场反馈来看,都得到了较为肯定的回应。特别是对于患者,经常面临‘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情况,滴滴医生上门后,将得到更为详细的问诊,患者的就医体验得到提升”。
  针对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问题,苏舒表示,“滴滴医生”在出诊前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在可控的范围内才会选择出诊,例如慢性病的常规检查或者常见病的咨询诊疗,对于一些危急病重的患者还是建议拨打120急救或者直接上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同时,苏舒也提出,在试运行期间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包括国内目前对于医生从事医疗服务方面的相关规定与“滴滴医生”的运行模式还是存在一定冲突,这需要合作方共同探讨,并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协商解决。
  记者了解到,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生只能在注册的执业地点从事医疗服务。医生上门仅限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社区家庭医生对一些特殊患者,如瘫痪、长期卧床等没有办法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到医院里就医的,通过事先预约联系,可定期或者按需上门服务。但是,家庭医生只有对所在社区的签约居民才可上门服务,而不能像“滴滴医生”那样,哪里都能去。
赶紧定规范
  近日,上海市律师协会民事法律研究委员会委员张晔律师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面对我国广大病患者对急诊和门诊上门服务的迫切需求,以及120的供不应求和医院看病难的现状,“滴滴医生”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对于滴滴医生提供上门服务是否违反了《执业医师法》关于医生执业地点的规定,张晔认为,在国家频频推出多点执业、放开私人诊所、鼓励移动医疗的大背景下,“滴滴医生”作为医疗市场的创新和探索值得肯定。医生提供“滴滴医生”的上门医疗服务,无论是以医生个人名义还是以医疗机构名义提供,其直接履行医疗服务的主体都是医生本人,其履行的内容都是针对特定患者的诊疗行为,此种诊疗行为与在医院的门诊、住院诊疗行为并无不同,因此,一切与诊疗行为有关的法律、法规、诊疗常规、规范都适用于“滴滴医生”。除了合同特别约定,“滴滴医生”也只接受这些法律、法规、诊疗常规、规范的约束。如果“滴滴医生”的上门服务违反法律、法规、诊疗常规、规范,且对患者造成人身损害,须承担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责任。
  而与门诊、住院诊疗行为相比,上门服务的最大不同是,医生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缺乏相关检查、治疗设备,缺乏处理诊疗并发症如输液反应等的条件,因此,上门医生应当注意,只能在资质许可范围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目前“滴滴医生”推出的仅限于免费咨询,但现实情况是复杂的,真正上门后,也许面对的不仅仅是咨询,病患很可能提出进一步的现场诊疗服务,如何取舍,还需要医生对自己、对病情、对医疗常规规范进行权衡把握。
  有关专家表示,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还需要有一些规范、标准及时出台,比如患者隐私的保护、什么情况不能线上继续诊疗等,防止延误病情引发医疗纠纷。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调查】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滴滴叫医生 方便也局限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