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耿灵阁近影。
图2:▲篆书中堂 王羲之《兰亭序》。
图3:▲篆书对联德量邃茂才鉴清远 风度宏简体属深沉
图4:▲篆书斗方 大道至简。
图5:▲篆书中堂《小窗幽记》。
图6:▲篆书四条屏 吴熙载《崔子玉座右铭》。
图7:▲篆书横幅 诗书传家。
图8:▲篆书横幅 天道酬勤。
图9:▲篆书六条屏 王羲之《兰亭序》。
■本报记者 孙燕明
近日,在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中,新生代实力派书法家耿灵阁创作的篆书作品《小窗幽记》,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这件作品选用六则涵养心性、淡泊名利的精言隽语,以清代吴熙载篆书清丽典雅、柔中带刚的艺术风格为主,兼取唐代李阳冰篆书瘦劲平整、婉曲翩然之长,力求以字文合一、端庄雅正、简约俊逸、神气贯通之美,表达作品内容的清幽之趣,令人回味悠长。作者采用“青苔”宣纸,意欲为作品注入一份“清凉”,暗合作品内容的清幽主题,尽显“苔痕上阶绿,草色入眼帘”的意境。近几年,耿灵阁凭借一手漂亮的篆书享誉书坛,在全国各类书法展中多次斩获大奖,成为新生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
受父亲影响走上书法艺术之路
1980年8月,耿灵阁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一个农村家庭。她父亲是一位酷爱书法的乡村教师,尤为擅长写楷书,每到春节都会为乡亲们书写上百副春联。每当父亲写春联时,她总是乐此不疲地帮助父亲倒墨、裁纸,痴迷地看着父亲在一张张红纸上挥毫泼墨,一有机会就会偷偷地描上几笔。父亲看她喜欢书法,就手把手教她写字,还买来两本楷书字帖让她临摹,聪明的小灵阁进步神速,很快就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小书法家。耿灵阁说:“童年时代家庭的熏陶,使我萌生了对书法艺术朴素真诚的热爱;在家乡溪水河畔痴迷挥毫泼墨的情景,也注定成为我少年时期最美好的回忆。小村偏僻,却是我漫漫书途的渊源与起点;少年清贫,反而造就了我性格中的独立和坚韧。”
1996年,耿灵阁考入湖北省浠水师范学院。学院开设书法课,在南君求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系统学习了书法理论和技法,书法课成绩名列前茅,多次在大学生书法比赛中获奖。1999年,她参加工作担任中学书法教师之后,一直坚持勤学苦练书法技艺,几乎全部课余时间都用于临摹字帖,主攻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的楷书,怎奈无良师指导,鲜少长进。2007年,耿灵阁拜书法家李峰为师,主攻清篆,兼修楷书和隶书,书法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此后,耿灵阁又师从樊子阳、刘景芳、王乃勇、张志庆、李明等书法名家,继续主攻篆书,并系统学习行草和小楷,艺术视野越来越开阔,书法水平不断提升。
成为新生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耿灵阁的篆书创作继承了清代篆书大家吴熙载的笔墨精髓,融入秦篆、汉篆、清篆诸家的艺术元素,并赋予当代审美特征和个人审美情趣,形成端庄雅正、气格高古的艺术风格,成为新生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
耿灵阁表示,“古”是书法审美中最富有传统内涵的美学词汇,是中国传统审美最高层次的美感表达,是书法作品高格调的表征。古人最好的书法都凝聚在经典法帖之中,当代书法家必须以古为徒。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且是不二法门。经典法帖浩如烟海,不可能都去临摹,必须有所取舍。我选择字帖的原则是取法乎上,选择经典法帖一家为主,诸家为辅;先入为主,先精后博。同一书家的作品不止一本,我的做法是尽可能全部买来详加比较、梳理主次、区分特征、明辨源流、优中选优,然后心追手摹、临帖不辍,才有机会一窥堂奥。
在学习篆书的过程中,耿灵阁以清代篆书大家吴熙载的作品为主要临本。她先临摹《崔子玉座右铭》,这是吴熙载最具典型代表性的法帖之一。此贴用笔精道、字形清丽、柔中带刚、法度严谨,深得汉篆之妙,最适宜初学。此后,她又长期临摹《吴均帖》,这是吴熙载篆书用笔最具灵活性的法帖之一。此贴字形修长、委婉流畅、婀娜多姿,从线质上便可窥出行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她临摹此贴用功最多,收益也最大,深得其中三昧,为篆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10年,耿灵阁又追根溯源,临摹秦篆《峄山刻石》《泰山刻石》,汉篆《袁安袁敞碑》,清代邓石如的《白氏草堂集》《篆书册》等字帖。她继承了这些经典法帖的笔墨精髓,并兼收并蓄、融会贯通,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
清代书法家姚孟起说:“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相比较其他书体,识篆用篆是学习篆书的一大难点,读帖对于学习篆书尤为重要。耿灵阁说:“我学习篆书遵循知人论世、知人论帖、知帖识字、知字论书的准则,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在临摹篆书字帖之前,我先将字帖上的文字读懂、背熟,对作者生平和字帖产生的时代背景做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就是认真细致地品味和解读字帖,使篆书的部首、字形及章法烂熟于心。做到一想到某个字,眼前立即能显现这个字的位置和形状,篆法中它是什么结体,偏旁怎么写,字形有几种写法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将所临的字帖复印多份,在书房、办公室、厨房的显眼处张贴字帖,随时随地进行背诵和研习,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虽然显得很笨拙,但非常有效。当我将字帖全部背诵下来之后,一边背诵字帖内容,一边凭借头脑中对字体的记忆进行临摹,写完后再与原帖对比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再进行重点突击临摹。只有这样才能对古人的用笔、结体和章法形成深刻的认知,并不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和书法培训中心教授、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赵熊认为,耿灵阁具有扎实的小篆功力,用笔沉着而富有变化,结字绵密而舒展有度,在继承清人篆书的基础上,能见个人的理解及调整。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安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颜涛评价说,由于篆书产生的时代久远,较其他书体增加了识篆用篆的难度,当今社会又是一个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篆书成为一种很难被社会接受的阳春白雪。正如韩愈所言:“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只有具备甘坐冷板凳的心理素质和坚毅品格的人,才能长期致力于篆书的学习和研究。或许正缘于此,当代写篆书的作者不多,而能写好的作者更少,能写好的女作者则更少之又少。河南虽然被称为篆隶大省,但河南的青年篆书家中,优秀女作者同样是寥寥无几,耿灵阁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的篆书路子正、不尚奇、不猎怪,也没有以新出土的冷僻古文字为临本,找冷门吸引世人眼球,而是以最能代表篆书主流正脉的小篆为努力方向,这种强调共性的经典风格全靠真功实力体现,就离不开异乎寻常的勤奋和执着。从耿灵阁入选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的作品中,即可看出其篆书用笔的娴熟和结体的从容自如。一篇王羲之的《兰亭序》美文,洋洋洒洒300余字,写得首尾贯通,一气呵成,结体端庄而活泼,用笔刚健而婀娜,颇见功力,尽显才情。没有对篆书深入持久的研习,不可能达到如此境界。她正年轻,能有如此良好的开端实属难得与不易。耿灵阁的艺术之路还很漫长,以她的谦虚、勤奋和执着,一定会更加努力,沉潜于书法传统和传统文化中,厚积薄发,取精用弘,以博瞻厚积拓展广度,以约取薄发挖掘深度,会收获更为丰硕的书法艺术成果。
书法家必须不断提升文化和道德修养
耿灵阁说,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修身养性的法宝;更是一种国粹,中华民族的无声大音、无形大象。我既然有志于书法艺术,必将以终身之力毕其事。写好字,以一点一画开辟书法之路;做好人,以一言一行谱写华彩人生。如此,技非琐屑,道不渺茫;书法小技,可臻大道。书法表现的是汉字,书法创作又与文学紧密依存。书法家只有以学养书、以文攻书,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继而提升书法的文化品位和思想内涵。北宋书法家黄庭坚说:“余谓东坡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他认为,苏轼在宋代书法家中出类拔萃,根本原因在于他超卓的学问和文章。苏轼也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他也用自己的书法创作实践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更是直言道:“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书法家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力,从伏羲八卦到仓颉造字,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儒家文化到佛教、道教文化,从中外哲学到姊妹艺术都应系统地学习和有针对性地研究。
耿灵阁表示,书法家还必须不断提升道德情操的修养。书法作为一门以文字为基础的造型艺术,必然要注入书家个体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个性、气质、情思、趣味。柳公权提出:“心正则笔正。”他认为,书法的关键不在于笔力,而在于人本身的品德修养,一旦大节有亏则笔墨无从弥补。品格不齿于人,轻其人而鄙其书。例如,宋代蔡京奸佞祸国,故被从“宋四家”中除名,其书法也未得以流传。反之,颜真卿成为唐代书家冠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令人肃然起敬的忠孝形象。有道是,“书如其人,立品为先。”书法家只有将个人品格修为与书法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敬其人而信其道,服其人而膺其书,书法的真善美价值取向、涵养育人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耿灵阁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兰亭书法班成员、新乡市女子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孔子书院国学讲师。她的书法作品曾入选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五届兰亭佳作奖作品展、全国第五届妇女书法作品展、全国“三苏奖”书法展、全国“颜真卿奖”书法展、第二届“牡丹奖”山东省书法双年展、河南省2015女书法家作品特邀展等大展,曾荣获北京电视书法大赛成人组三等奖、全国第二届“中华曾氏祖根地”全国书画展优秀奖、全国首届心经手卷书法展三等奖、全国第四届教师书法作品展二等奖等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