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身份证漏洞亟待封堵
访全国人大代表、新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新光
作者:田珍祥


    ■本报记者 田珍祥
  3月6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获悉,全国人大代表、新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新光向大会提交了一份专项治理身份证管理漏洞保障公民信息财产安全的建议。
  董新光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电信诈骗数十万起,金额上百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即便如此,众多民众对丢失二代身份证态度并不明确,众多案件的曝光也依然没有唤起他们应有的安全防范意识,这才是真正的危险。
  目前,公安局内部系统可以查到二代身份证是否已被挂失,但银行、运营商等用证单位,在扫描身份证时看不到挂失信息。由于已被挂失的被盗身份证无法注销,导致大量被盗二代身份证被不法分子非法收集、交易和冒用,给公民信息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公安部将于年底前建立丢失、被盗居民身份证信息管理系统。董新光表示,仅仅如此,并不足以根治这个问题。
  董新光建议:
  一是补充和完善《公民身份证法》。当务之急就是加大违法惩戒力度,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对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处罚,上不封顶。对情节严重,涉案金额巨大,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可同时处以刑罚,切实提高此类案件的违法成本,加强法律震慑力。进一步明确各基层用证单位因审核把关不严所应承担责任的具体情形及惩戒标准。
  二是建立公民信用档案和信用体系。优化居民身份证的功能,居民身份证除证明身份的功能外,还应该是个人信用的承载体。政府主管部门把个人基础信息、数据统计核实准确,个人信用基础档案就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是公民参加社会事务和开展经济事务的记录和真实写照,也是政府主管部门、商业银行等对公民信用情况的评价依据。进一步改变行政理念,帮助各相关用证单位建立公民信用档案和信用体系,使公民从事经济事务不再过于依赖身份证件。
  三是建立全国联网的居民身份证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目前技术,探索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结合身份证上三个号码,即“身份证号、人像照片编号、卡体编号”对身份证新旧区分,把挂失后的身份证及时进行停用注销。完善“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探索建立和百度、雅虎等国内外知名搜索网站的专业性合作,对不法分子倒买倒卖公民二代身份证案件开展专项治理并建立长效机制,阻断此类案件高发的利益链条。
  四是尽快开通全国统一的举报专线(或并入110报警专线),建立线索征集奖励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对公民身份证丢失、被盗后应如何操作进行宣传介绍。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调查】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身份证漏洞亟待封堵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