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移动支付
作者:武晓莉


  中国人使用移动支付已经普遍到什么地步,从一个小细节就可见一斑:在泰国普吉岛的很多商场里,都用中文写着“使用微信支付可以领红包”“可以使用支付宝”等字样。
  移动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服务。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
  移动支付具有随身携带的移动性,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信息获取更为及时,用户可随时对账户进行查询、转账或进行购物消费。其定制化特征,让用户可定制自己的消费方式和个性化服务,账户交易更加简单方便。集成性则表现为以手机为载体,通过与终端读写器近距离识别进行的信息交互,运营商可以将移动通信卡、公交卡、地铁卡、银行卡等各类信息整合到以手机为平台的载体中进行集成管理,并搭建与之配套的网络体系,从而为用户提供十分方便的支付以及身份认证渠道。移动支付使用方法有短信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等。
  早在1999年,中国移动就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广东等一些省市开始进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中国人消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手段了。数据显示,84.9%的网友使用过移动支付,其中,35.3%的网友几乎每天都使用移动支付方式消费,36%的网友每周使用1至2次,13.4%的网友则表示每月使用1至2次。在网友最常用的移动支付方式的选择上,有77.3%的网友选择支付宝,13%的网友选择微信,银联支付则有4.5%的网友选择。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网友们“尝鲜”的意愿比较强烈,但是普遍担心安全性以及使用普及度的问题。
  2月18日,苹果支付(Apple Pay)携手银联云闪付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再次将移动支付这个话题引到台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移动支付领域已形成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微信支付走的是社交路线,支付宝走的是电商路子,而以 ApplePay为代表的银联则主打“便捷牌”。
摒弃不安全的坏习惯
  移动支付虽然方便快捷,但其安全性一直面临质疑。即便是以指纹支付验证为基础的Apple Pay,黑客也能够通过一些手段绕过其验证系统。我国智能手机用户已经接近7亿,对于其中的很多人来说,手机已经成为“第二钱包”。出门在外,打车、吃饭、看电影、购物……移动支付几乎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你潇潇洒洒使用手机花钱的时候,你可知道自己有哪些可能带来移动支付安全隐患的坏习惯呢?
  是不是可不设手机屏保密码?一旦手机丢失,别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知道你手机里包括支付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
  是不是可直接用手机浏览器购物?一般来说,购物或支付等APP都有自己的安全保护功能,能对移动支付多加一道屏障。而随便打开一个浏览器,非常容易被钓鱼网站或者木马侵害,造成支付信息泄露。
  是不是用完程序可不彻底退出?微信支付、支付宝等都可能是记忆密码直接支付的,尤其是微信转账,只要微信在线,几乎不需要再次输入账户信息。而一些小额支付软件也往往带有免密码支付功能,如果使用后不完全退出的话,一旦手机丢失,便很容易使账户被盗。
  是不是可长期开启蓝牙和WiFi自动联网功能?这两个习惯都非常危险,蓝牙间谍软件会让你的手机被人远程控制。自动连接不明WiFi,除了有上述危险外,不少免费的公共WiFi都有钓鱼和木马网站,专门盗取个人信息。
  换掉的手机是不是可不彻底删除个人信息?这个危险不言自明。
七招保障移动支付安全
  专家也给出了有效的方式,来保护手机钱包、手机支付应用的安全。
  一是双重身份验证。双重身份验证的好处在于,即便用户登录了手机支付应用,输入密码后,仍需输入验证码才能完成支付。也就是说,如果有人知道你的支付账户和密码,希望通过网页进行支付,没有验证码依然是无法实现的;而即便手机被盗,小偷基本上也不会知道你的密码,所以无从下手。
  二是使用官方应用商店的支付应用。显然,越狱后的iOS设备及Android设备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非官方验证的应用。所以,不要从任何非官方应用商店下载安装支付应用,因为它们都可能存在盗取用户信息的恶意代码。
  三是加强设备本身安全性。如果你的手机内置指纹传感器、同时支付应用又支持指纹验证的话,那么一定要开启这项功能;如果不支持,最起码要设置一个额外的锁屏密码。另外,安全专家还建议用户查看手机的隐私设置,确保应用程序访问权限的合理性。
  四是使用信用卡而非借记卡。如果使用手机支付应用购物,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信用卡绑定到支付应用中,而非借记卡。主要原因在于,一般银行的信用卡都拥有补偿条例,比如用户遭到盗刷时可补偿一定金额,但借记卡往往没有。
  五是使用可信任的网络连接方式。如果是在咖啡厅、餐厅等公共区域,建议不要使用公共WIFI进行支付。因为一些黑客往往喜欢潜伏于此,通过侵入安全性较低的公共无线网络来获取用户信息。即便你的支付信息是加密的,也有可能被手段高超的黑客破解,从而获得支付账户、卡号、密码等信息。
  六是设置账户更改警报。通常来说,支付服务都拥有一些账户改变警告的通知设定,比如改变密码、支付行为、绑定手机终端等等,将这些服务都开启,有助于我们即时了解支付账户的变化。同理,信用卡也广泛支持消费短信、微信提醒服务。
  七是确定转账人信息。这个部分其实不仅仅适用于手机支付,任何线上、线下的转账,都应该首选确定好转账人的信息。不要轻信一些所谓“房东”“好友”,一定要在充分确认对方身份时,再进行转账。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3·15消费宝典】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移动支付
4G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