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两会印象
部长通道的“好声音”
作者:田珍祥


    ■本报记者 田珍祥
  3月13日上午9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开始前的8点10分左右,部长通道上,各部委负责人频繁接受媒体记者采访。《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了解到,相比往年,“部长通道”上的开放程度空前,部长们作为“第一新闻发言人”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人民大会堂北门内一条长度不足百米的通道,每年两会期间被称为“部长通道”。包括各部部长在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由此进入会场。媒体们也都在这里“围追堵截”,希望从只言片语的回应中获得重要的信息。随着记者的热捧,全国人大更是将 “部长通道”常规化,设置专门的采访区让部长们在此回应记者的提问。
  3月13日,列席参加会议的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部长通道”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委目前工作存在监管越位、错位、不到位的问题。列席参加会议的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说,去年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最强动力。
  部长们在通道上的活跃表现,对很多问题起到了 “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正能量传播效果,满足了媒体和公众的新闻渴求。部长们作为一个部门掌握信息最多、最知情、也最权威的人,主动站出来回应公众关切,让政府部门更有亲和力,也让民众对政府部门更有亲近感。
  从媒体在通道上追问部长,到部长主动回应热点,一问一答,部长们的“主动放料”使得这个不长的“部长通道”,传出了很多“中国好声音”。部长越坦诚,公众也越理解。部长们经常面对媒体,可以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示范效应,部门其他官员也会善待媒体监督,积极让部门事务变得更开放更透明。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部长通道的“好声音”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