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讯信息诈骗行为手段多、花样新,严重危害广大用户的财产安全。为贯彻落实“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有关部署,广东电信采取强化关停、技术支撑、应急处理与业务规范管理、宣传机制建设等措施,重拳打击通讯信息诈骗。
举措一:
成立工作小组落实责任机制
按照工信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相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和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广东电信成立“打击通讯信息违法犯罪行动”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多个部门参与的专项工作办公室,将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
同时,将落实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行动工作纳入全省各市分公司领导班子的年度绩效考核,加强督检,严格考核问责。各市分公司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团队,分解落实各项任务,建立打击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举措二:
建立联动关停机制提高关停/查询涉案号码或线路效率
广东电信建立了从省公司到市级公司的联动关停机制。根据“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行动方案,对于公安部门通报的涉案号码,及时完成关停/查询并及时反馈。建立了涉案号码紧急关停绿色处置通道,并在IT系统中增加停机类型为“电话涉嫌通讯信息非法犯罪,接上级通知强停”。
截至目前,已处理关停数字中继 198条,“400”号码196个,已处理关停涉案号码3412个,协助通管局核查涉嫌诈骗电话数203个,对协助公安机关快速围追堵截电话诈骗、追根溯源揪出犯罪分子起到了显著作用。
举措三:
建立完善技术手段加强拦截各类诈骗电话
在技术手段防范方面,严格规范主叫号码传送,提高对网络改号及不符合规范号码的发现、核实、监测、定位和拦截能力。全面落实国际虚假主叫号码拦截,仅2015年12月份集团国际关口部门就拦截国际来话“+86”非法主叫近100万次。广东电信也依托覆盖全网的监测分析平台,持续加强异常号码的话务监测分析,严控端口类垃圾短信,累计拦截匿名主叫呼叫46669万次,累计拦截全省网内、网间不规范主叫1274万次,垃圾短信月均拦截量1014万条,有效地遏制了不规范主叫现象和垃圾短信的产生。
广东电信还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专项研究,历时两年技术攻关,率先构建了信息防诈骗技术体系,率先打造广东“防通讯信息诈骗系统”,完成多次恶意号码、虚假号码的清理行动。
举措四:
多措并举治理“黑卡”落实手机、宽带实名制
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治理“黑卡”专项行动:一是完善身份信息和证件核验技术手段。自2015年9月1日起,在所有实体营销渠道配备了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实现用户身份信息自动录入系统。二是规范各类社会营销渠道,要求各代理渠道按照规定张贴或展示代理标识和编号。三是进一步优化电子渠道实名登记流程,规范网络销售电话卡业务。四是大力推广用户自助补登工具,方便用户快速补登资料。
举措五:
加强业务规范管理清理违规接入行为
集中清理违规出租线路资源、违规开展呼叫中心业务、非法提供VOIP电话落地及改号服务,加强“400”“商务总机”的规范管理。针对各类专线、中继线用户和代理商进行全面自查自纠,规范经营行为,严格审核租用方资质,严禁层层转租行为,清理违规接入行为。进一步规范语音中继接入类业务及呼叫中心业务发展,实施客户中继主叫号码鉴权整治,全省累计完成客户中继鉴权15919条,接入局中继鉴权15712条。
进一步强化“400”电话业务管控和实名制要求,重点落实社会渠道规范管理和实名制工作要求,清理违规社会渠道,对于违规者依法解除合约,并妥善处理好解约后的客户服务等事宜。
举措六: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防范通讯信息诈骗”普及宣传
积极开展防范通讯信息诈骗知识宣传,通过“广东电信”、“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官方微信、微博及短信等渠道持续发布警示内容;在“10000知道”网站布置专栏,传播反通讯诈骗知识;在全省各大营业厅电子屏滚动播放防范通信信息诈骗的宣传信息,提醒客户做好预防。各市分公司根据公安等部门案件侦破进展情况,也适时配合开展相关的宣传引导,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畅通举报渠道,用户可通过短信、邮箱、10000号等投诉举报渠道进行投诉举报,电信用户 免 费 可 发 送 短 信 到“10000999”(举报格式:“被举报投诉号码+*+被举报投诉短信息内容”或“被举报投诉号码+空格+被举报投诉短信息内容”)。
广东电信表示,将继续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联动,在工信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坚持技术手段、规范管理与防诈骗宣传“三位一体”,多措并举,持续深入开展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积极为维护广大客户的合法权益积极作出贡献。
(欧阳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