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普通安全带为何成后排安全主凶
作者:李方/文 郝军/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一、图二:◆乘车进行,老人、孩子大多被安排坐在后排。
本报记者郝军/摄
图三、图四:▲C-NCAP历次碰撞测试成绩显示,后排安全评价并不乐观。
■本报记者 李方 文/摄
误判害人
  乘车出行,出于安全保护考虑,老人、孩子、重要人物,大多被安排坐在后座。
  人们习惯认为,面对撞击,后排缓冲区域大,受伤危险要小于前排。但实际情况却与人们判断完全相反,乘坐普通家用车,坐在后排,反而被置于相对更危险的境况。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汇总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数年来的试验数据、分析判断的结果。《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发现,在C-NCAP碰撞测试中,后排安全评价成绩绝大多数惨不忍睹,而且不分品牌、国别。
  随机抽取C-NCAP开始进行后排测试以来的历次成绩发现,无论是金光灿烂的“5星”车,抑或大名鼎鼎的国际名牌,相较前排成绩,后排安全测评成绩,都低得令人不敢相信;其他星级,后排成绩更加黯然。
  在碰撞试验现场,记者经常看到,车辆后排的“乘客”受伤程度远远比前排“乘客”严重。
  后排不安全产生的伤情,主要有四种,即头骨创伤、胸骨断折、脖颈折损、腹部勒裂。
  高速视频显示,碰撞一瞬间,乘车假人被抛离座位、一头撞在车身……这种情况,很多人都明白,此不赘述。
  胸骨断折的肇事凶手公布后,出乎很多人意料,竟是被人们视为保护神的安全带。
  安全带怎么会是凶手?令人费解。
下潜滑坠
  如何解读后排安全测试成绩?
  以C-NCAP正面100%碰撞试验胸部指标为例,还原出低分的可怖。
  当试验车一头撞上不变形的刚性壁障后,行驶速度由50公里/小时,瞬间降为0,导致车内假人瞬间的减加速度非常之高。
  观看C-NCAP碰撞试验慢镜头回放可以发现,碰撞发生时,后排假人甩动幅度,完全超出人们的想象力。
  碰撞一瞬间,很多车型后排上挺直坐立的假人,其头部竟已摆动至大腿,弧线轨迹之长,已然超出身体承受范围。
  几番回荡、人即脱离安全带约束。有的假人是向上冲出,头撞车框,陡然下坠……
  上冲导致头部与车框硬碰硬后的血迹斑斑,虽格外刺目,但并不令人意外。
  而滑坠对人身造成的伤损,肉眼在第一时间是无法察觉的;只有通过假人身上的传感器才能侦测发现。
  碰撞试验发生的滑坠,专业术语叫下潜现象。
  据C-NCAP检测试验工程师朱海涛精确描述,所谓下潜现象,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导致安全带腰带发生滑动,脱离正常安装位置,从盆骨滑向腹部,使胸部、腹部承受的负载冲击力,大大超出安全承受范围。
  下潜现象发生后,假人胸部受到的冲击力,就好像用抡圆的一把重锤,狠狠砸在胸骨上,后果不难想象。
  一般人对腹部受伤没有概念。大家都会觉得,腹部厚厚的脂肪,像肉垫一般,有缓冲作用。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试验所副总工程师、C-NCAP管理中心试验评价部部长刘玉光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下潜的发生,会导致安全带腰带部分侵入假人腹部、致使假人肚囊断裂损坏。
  而腹部所受伤害的严重性,国人尚不了解。
  腹部软组织一旦受伤,其医疗成本极高。日本保险部门有统计,在人体各部位的医疗成本中,腹部的医疗成本大约是其他部位的两倍。
  如果头部、胸骨、腹部均遭重创,脆弱的颈椎,还能幸免吗?
  头部与胸部相对移动造成的剪切,令头颈甩动幅度较大。
  众所周知,颈椎一旦受伤,康复周期十分漫长,且大多难以治愈,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非常之大。
解密下潜
  那么,下潜是怎么发生的?
  观看碰撞瞬间回放视频图像,记者发现,前排乘员身体震荡幅度,明显低于后排假人;前排假人下潜次数也大大低于后排假人。“安全带技术含量不同,是重要因素。”刘玉光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解释道:后排乘客下潜频率高发,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后排安全带技术含量低;二是后排座椅设计有缺陷。
  按照刘部长提示,记者查阅C-NCAP相关报告,确认了这一说法。除了高档豪华车型,绝大多数乘用车后排座椅配备的安全带,根本不同于前排安全带。
  前排安全带,很多已经是带有预张紧和限力功能的安全带。试验报告证实,安全带的这两种功能,可以明显缓解下潜现象的发生概率。
  后排配置的普通三点式安全带,一度被誉为行车安全的伟大发明,如今怎么成了胸骨受创的元凶了?
  刘玉光部长解释说,当碰撞发生,车速由50公里/小时,瞬间降为0,车内假人减加速度非常之高。普通三点式安全带,虽然能够约束乘客前冲惯性,但源于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原理,受阻的前冲力,全部回弹到假人胸部……
  而功能先进的安全带,既有足够的束缚力以有效约束假人的前冲运动,又不会对假人胸骨勒得太紧,以致伤害其胸部与肋骨。
  碰撞试验结果证实,前排配置功能丰富的安全带,远比仅仅配置普通三点式安全带的后排,得分高许多。
  除了安全带技术含量差别,前后排的座椅技术含量、支架刚度,也有很大差别。这两种差别的存在以及由此导致头颈创伤及下潜现象频频发生,着实令人难以理解。
  前排座椅配备主动式头枕的车型,越来越多。而后排配置主动式头枕者,却很罕见。
  主动式头枕,令脖颈震荡幅度大为缩短,保护效果很不一样。
  另外,后排座椅支架刚性不足的问题,不是一般个例,而具有一定普遍性。
  据刘玉光介绍,C-NCAP通过对试验后车身检查发现,后排座椅支架刚性不足。
  支架刚度不够,撞击后,椅子腿弯曲、甚至折断,导致乘客从座椅上滑坠。
  后排座椅另一个设计缺陷,也容易导致下潜现象的发生。
  刘玉光发现,发生下潜的车型,座椅基本就是海绵。
  国人都喜欢座椅柔软舒服。很多汽车厂家便极力迎合消费者这一主张。但这样的座椅坐垫,因变形量较大特别容易发生下潜,给后排假人的胸部和颈部造成严重伤害。
  刘玉光建议,要在座垫下加上必要的钣金件设计,做成前端较高、后部较低的形状,这才能避免下潜现象的发生。
女性悲哀
  C-NCAP碰撞试验工程师朱海涛发现,女性、尤其是身材较矮的女性在后排就座格外危险。身高不超过1.6米的成年女性后排乘车出现下潜现象非常高。
  而这一严重的安全问题,至今并未广为人知。
  纵观C-NCAP碰撞试验,后排女性假人得分普遍偏低。此规律并没有因为车型大小及星级高低的不同而改变。
  朱海涛认为,矮小女性易“下潜”,首先一个原因是汽车安全带,无论是技术先进安全带还是普通三点式,在设计时,都是针对男性中等身高比例设计的。这对身高1.6米以下的成年女性而言,其安全带着力部位,更多游离在女性人体最佳支撑点之外,因而使安全带很容易失去约束力。
  在碰撞试验高速摄像机画面中,碰撞一瞬间,因反弹幅度很大,身材较小的女性假人,从后排成人安全带里滑坠或飞出现象,屡屡发生。
后排高危原因何在
  后排安全系数低问题,完全是“舶来品”。
  在很多发达国度,乘用车后排很少坐人;但在中国,后排经常坐人,尤其是女性。
  由于国外后座很少有成年人乘坐,故相关设计多有空白、安全保护配置,大大低于前排配置标准。
  面对国外其他NCAP机构以及各大汽车公司的不满与质疑,中汽中心前主任赵航曾明确回答:“你们后排放狗,我们后排坐人”。
  中汽中心从C-NCAP2012版管理规则开始,加强了后排假人测试。
  测算统计后,发现后排假人胸部保护测试的平均成绩,仅为0.28分。而前排假人的平均得分为13.55分。
  到目前为止,国内车型在C-NCAP后排测试中的不适应现象,继续存在且十分严重。对于后排乘员的保护研究,很多车企并没有有效地采取应对手段,即使是跨国大品牌豪华车型,也并未积极应对。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09 版:中国汽车消费市场3·15年度报告 解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普通安全带为何成后排安全主凶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