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观察
作者:武晓莉


    用户安全防范意识仍需加强
  艾媒数据显示,73.4%的受访者表示,仅会在正规的应用商店下载APP,这表明绝大部分智能手机用户在应用下载方面表现谨慎,安全防范意识较强。业内专家认为,非正规应用下载渠道,是导致用户下载并使用含有恶意插件应用的主要原因。尽管最近官方应用软件商店的APP也被曝含有恶意插件,但通过官方渠道下载应用仍然安全得多,能够有效避免盗版或山寨应用中的恶意插件窃取个人隐私。
  从移动社交方面来看,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社交软件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未知链接获取个人及好友信息(56.1%)、应用定位暴露个人位置信息 (47.6%)、恶意二维码链接(34.2%)和假红包 (32.9%),还有25.9%的用户会贸然点开来路不明的红包。业内专家认为,目前,由于相关网络监管法律尚不完备,用户又缺乏足够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如果再加上社交软件应用时的 “贪小便宜”心理,不法分子就能轻易利用恶意链接和二维码等窃取用户信息。
  从社交软件使用过程中的用户行为特征来看,分别有46.8%、41%和35.3%的用户,在使用社交软件时,有“长期开启个人定位”“点开未知跳转链接(中奖、活动、测试等信息)”和“对开展活动的APP授权个人和好友信息”等行为。专家指出,这些行为都存在着威胁信息安全的隐患,表明相当一部分人在使用社交软件的过程中,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在移动支付方面,71.9%的用户表示,他们会经常使用移动支付功能。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支付APP的推广,移动支付已经被广大移动用户接受,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
  艾媒数据显示,高达82.5%的用户已经在移动支付应用上绑定了银行卡。更有42.3%的用户为了图方便,开启了小额支付不需密码的功能,仅仅对高额支付设定了密码,而这个密码也仅仅是简单的6位数字。但也有一部分用户(33%)比较谨慎,对所有交易均设置了复杂密码或采用了指纹验证等更加安全的加密功能。 (武晓莉)
预装软件难卸载将长期存在
    从移动安全市场发展趋势来看,移动端安全问题将会愈发突出。专家指出,移动端正在取代PC端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病毒也正在从桌面环境转移到移动终端中来。
  物联网的发展,将使得人们的移动终端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此实现数据的有效传输和共享。但这也将进一步威胁用户隐私和安全。不少用户会发现,在台式机上的搜索信息被直接移植到手机浏览器上了。在物联网环境下,出现一个环节的漏洞后,物联网各个环节的碎片信息收集都有可泄露用户的隐私。
  从手机和安全厂商方面来看,手机厂商将会更加注重开发自带的手机安全软件、安全系统或者安全手机,以从根本上解决手机安全问题。针对开发者的专业安全软件市场需求会日益旺盛,此类安全服务也将更受重视。移动端设备用户的泛安全需求日益突出,包含丰富功能的一站式手机安全软件将继续受欢迎。
  此外,专家指出,智能终端市场的残酷竞争,降低了智能终端的硬件利润率,预装软件将长期成为移动终端厂商的部分利润来源,因此,预装软件难以卸载或将成为用户的长期烦恼,而其中,运营商定制手机会成为重灾区。
(武晓莉)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03 版:3·15年度报告 网络·家电】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观察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