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保护消费者权益座谈会分组交流摘要
图:座谈会交流现场。
3月10日,由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网主办的 “2016年3·15直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保护消费者权益座谈会”在京召开。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竞争执法处处长白学卫、上海市工商局直销监管处处长薛国富、山东省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局长高绍辉、广东省工商局经检局副调研员陈铁军、重庆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执法局直销监管处副处长宋大荣参加座谈会,并在分组交流环节,分别介绍了各自辖区内直销市场发展情况,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的相关举措,并对直销企业如何规范经营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竞争执法处处长 白学卫
五方面强化直销监管
《直销管理条例》颁布10周年以来,在国家工商总局的统一部署和具体指导下,按照总局确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目标,在广大直销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天津的直销行业取得了稳步发展,截至2015年年底,天津有直销企业18家,其中总部在天津的6家,其他在天津已经开设直销区域的12家。天津共有直销服务网点624个,直销员68869人,直销培训员73人。总部在天津的6家直销企业投资总额11.63亿元,年度经营额132.52亿元,纳税额6.57亿元,工业投入1.15亿元。
在经营模式方面,多数直销企业在天津采取的是传统店铺和直销员相结合的模式,部分直销企业对业绩好的直销员采取了经销商专卖店的模式。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一些直销企业还专门设立了体验店、工作室,还有一些直销企业正在准备和已经引入网络营销的模式。从直销企业的总量上来看,目前第一梯队是上海、广东和山东,第二梯队是北京、上海,天津处在第三梯队。在直销监管方面,2015年天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直销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天津市在直销监管上要实行市区两级的分级管理机制,同时要建立六项监管机制,包括信息沟通机制、行政指导制度、直销员承诺制度等。此外,明确了六项重点工作。对直销企业在天津的经营,意见也提了九项要求。
2016年,在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办案工作的同时,天津市监委打算重点做五项工作:一是借鉴其他省市直销监管的经验,准备在天津探索建立直销企业的信用评价机制;二是督促指导直销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这是在天津出现“8·12”爆炸事故以后,天津市委、市政府对天津所有企业的要求,这个主体责任就包括法律政策规定的要求;三是要建立直销企业的联席会议制度;四是要强化直销企业的信用公示;国家工商总局目前正在各省市推行信息信用公示制度,在天津38家政府机关中,先期由市监委牵头统一建平台,现在平台已经建立了,所有企业的信用情况都要录入到这个平台里。今后,对各企业在全国各地违法违章的情况,可能会统一计算在信用中;围绕信用公示平台建设,天津还将制定一些配套联合惩戒的机制;五是要切实保护直销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认为,2016年中国的直销行业是发展与机遇并存,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希望直销企业团结协作、敢于担当,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市工商局直销监管处处长 薛国富
加强直销企业经销商监管
上海目前共有直销企业29家。近年来上海直销企业发展总体向好,在丰富人民群众生活需求,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方面,直销企业通过面对面销售、通过口口相传取得了一定的口碑。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后,感觉直销企业在孵化小微企业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实事求是地讲,在上海直销企业中也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违规违法的问题。
从2009年开始,上海市工商局坚持每个季度举行直销企业联络员的例会,各直销企业在例会平台上进行交流,进行风险管控。同时,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工商监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受邀到例会上进行新法律、新法规的宣传。
针对直销行业出现的一些问题,上海市工商局去年做了以下工作:首先,下发文件,要求对所有直销企业及其分公司的处罚,主要是违反《直销管理条例》的处罚权收归市局,各分局各工商所只能对直销企业的经销商、专卖店、服务网点给予处罚。其次,上海尝试开展了对经销商的监管。去年,上海市工商局接受了调研直销企业经销商的任务。通过调研,上海出台了直销企业经销商的指引,对经销商提出了一些具体规范性的意见,目的是希望直销企业加强自律,加强对经销商的监管。同时,上海市工商局还向市经委立项,通过外网来做经销商报备工作,这样直销经销商就和企业注册登记的档案、12315投诉相连通,以后点击相应的经销商,就能一下了解它的投诉、信访与受处罚的情况。此外,这些报备情况也将接入国家工商总局的信用公示网络。
再次,上海市工商局根据《直销监管条例》,细分了注册登记、许可证、公示、行政处罚、承担社会责任等21个项目对直销企业进行评估。这些评估有的是企业自评,有的是与网上信息进行勾连的。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工商局按照国家工商总局“两个随机”的要求对直销企业的信用评价按照不高于20%的比例采取随机抽查,查到哪家企业后市局会对其信用评价状况进行重点检查,如果发现有违法违规的,不作为违法违规的线索来处理,不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但会要求企业进行整改。
2016年,上海市工商局将严格要求直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遵循“一个主体、两条主线、三个关键、四个重点”。“一个主体”就是要把直销经营当中的依法经营,特别是直销企业的经销商、直销员的合法依法经营作为直销企业的主体责任。“两条主线”即直销企业要守住一个底线,不能搞团队计酬;同时,要诚信自律经营,让消费者满意,提高美誉度。“三个关键”就是要抓好职业经理人、直销员和直销经销商三个关键点。“四个重点”包括产品、制度、培训和退换货四方面,这些都是违法的多发点,因此直销企业要在这些方面加强自律和规范。
●广东省工商局经检局副调研员 陈铁军
创新监管要求 提高监管效能
在总共71家直销企业中,注册地在广东的直销企业总共13家,有25家企业获准在广东开展直销业务,直销企业在广东经营额达到126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20%;共设服务网点878个,招募的直销员已经达到28万余人,具有协议的经销商达到3.6万个。
总体上,广东直销企业处在健康有序稳步的发展当中,具体表现为直销企业的产品质量较好,占投诉比例非常少;二是服务基本得到了保障,退换货虽然有些不顺畅,有些麻烦,但基本能够得到落实;三是直销企业越来越热衷于公益事业,越来越注重履行社会责任。
这从受理投诉中也可以看出来,去年12315的举报系统中,共收到直销企业确定有效的投诉61件,比前年大幅下降80%多,涉及的企业有15家,主要内容是违规培训、虚假宣传、退换货产生问题等方面,这么多年来也没有发生因为直销引起的产品质量重大消费纠纷,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维稳的群体事件。
当然,这也得益于工商系统的严格监管。广东省工商局去年的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直销培训的监管和规范,对直销报备的会议、培训活动,要求当地市场加强监管。二是通过召开直销企业座谈会、日常走访、约见负责人的形式来提醒、规劝、告诫,或者以行政指导的方式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加强对直销企业的行政指导。近两年来工商部门先后在检查中对企业发出的警示、约谈达到了90多次,对企业的经销商和直销员提出了告诫,其中约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相关企业会及时终止与问题经销商的合同,开除违规直销员,并对涉案问题进行全面查处。三是针对市场上存在的夸大宣传、夸大计酬、违规招募等不规范行为加强企业环节的监管,严格处理各类违规案件,去年查处的相关案件就有5起。四是创新监管方式,对直销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去年广东省工商局初步尝试委托一些社会机构和院校对企业直销员的招募、培训、计酬以及退换货等活动进行暗访、查访,尽量客观、公正地了解每家企业在上述环节中的实际做法,为直销监管提供参考。
从调查的情况看,总体上比较规范,所调查的一些企业没有出现强迫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行为,大部分都能提供购买的发票凭证;但被调查的公司将近一半存在虚假夸大宣传的情况,还有个别企业在退换货环节上设置障碍,不过最终退货制度还是能够顺利完成。
五是积极推动企业自律。通过每年召开的直销企业联席会,通过监管情况和直销案件的查处情况,增加透明度。组织新获批在广东的企业签署广东省直销行业自律公约,利用自律公约自我约束、自我规范。
今年广东省工商局主要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监管的信息公示公开制度,增加透明度,做到信息公开、处罚公开。其次,利用广东省企业信用平台建立直销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方便消费者和群众进行查询。再次,继续强化社会共治,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制度和行业的自律作用,通过舆论、社会公众的监督推动经营主体的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最后,加大查处力度,发现违法违规的坚决查处。
●重庆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执法局直销监管处副处长 宋大荣
三措并举规范直销业发展
重庆直销行业起步较晚,目前仅有两家直销企业在重庆本地注册,有27家直销企业在重庆设立分公司。去年,直销业销售金额接近50亿元,年增长23%,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
重庆市工商局在直销监管方面主要体现在建章立制,实行分类监管。2015年,重庆制定了直销企业分类监管的操作规程,把直销企业所有的经营行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些做法按照分类建立了若干数据指标,每年打分,然后根据打分的多少分为A、B、C、D四个等级。获得A类的企业在相关业务方面会得到更多支持,监管频率也少。对于B类、C类、D类直销企业,在检查频率、从事直销员培训等方面,工商部门按照分类等级来进行现场跟踪、监督。
建立分类监管制度以来,有一个企业被评为D类,也有被评为C类、B类的。从实施效果来看,它大大促进了直销企业的自律行为。
第二个体现在科技支撑上。重庆在打击传销、进行直销监管方面,开发建设了一个信息情报平台,现在直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违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平台上的情报、智能搜索和分类进行识别、判断。例如,每个直销企业在薪酬计算上、在宣传上、直销过程中被消费者吐槽的一句话、一个词,我们都会把它自动识别、分解出来。通过这个智能人工平台,工商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所有直销企业的情况,方便直销监管。
2015年1月,经过司法部门的批准,重庆市工商局建立了电子证据实验室。也就是说,不论是违法传销还是违规直销,所有通过网络进行的,我们都能够把这些数据恢复原状,然后由证据实验室出具司法鉴定报告,这份报告将具有司法效力。
第三,重庆在直销监管方面敢于碰硬。最近两年,重庆市工商局对夸大宣传等违规直销行为,共立案4件、对16个经销商进行了查处,处罚金额270万元,大大教育了经销商,使整个直销行业规范起来。
总之,希望用一个“法”字与各位共勉。“法”由“水”和“去”组成,“水”要求公平,否则你就得“去”之。直销企业与消费者打交道需要公平的交易,否则就“去”之;执法机关、直销监管机关也要求公平执法,否则也将被“去”之。
●山东省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局长 高绍辉
提倡公平竞争 依法统一监管
山东这两年直销业发展很快,到目前山东本土拿到直销牌照的企业就有11家,在山东设立直销区域的有30家企业,直销员达20万人。正因为如此,山东省直销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一些企业为了竞争往往相互之间拆台。例如,有一个直销企业进入山东经营还没站稳脚跟,就爆出了一系列问题。相关举报有时间有地点,显得非常熟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直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招来的一些嫌隙。
山东直销市场发展很快、直销企业发展很快,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直销业的人才缺乏,不仅管理人员缺乏,直销员也缺乏。一些老牌直销企业经过多年运营以后队伍相对固定了,一些“不好使”的人都被刷下去了,后期进来的直销企业招不着人,就把这些人招进来了。但这些人虽然经历耀眼,但很可能因为违反直销法规被查处过,所以新企业招募人员时,要提高警惕,当心“人才陷阱”。
针对这些情况,山东省工商局为创造直销市场公平竞争、和谐竞争的市场环境做了许多重要工作。这些年来主要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倡导企业自律。省局倡导建立了“直销企业联合会”这个自律组织,联合会有专门的章程,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二是加强行政指导。通过培训、开会、下行政建议书、约谈等方式,实现和风细雨式的监管。在培训中,山东省工商局注重寓教于乐,加强引导,通过自编小故事、小话剧等加强宣传。当然,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查处起来也毫不手软,这些年山东查获了直销违规案件180多起。
另一方面,山东省在监管机制方面也进行了规范,即实行“统一掌控”制。具体就是,对直销企业的处罚由省工商局统一监管,避免各地自行其是。同时,实行分级分层监管。省市县三级,明确职责、明确监管范围,下级工商局不能越权查上级工商局规定的事项。另外,在系统上把直销企业监管纳入工商系统考核范围,由上级工商局逐级对下级工商局进行考核。不过,由于工商系统实行体制改革,现在市工商局和县工商局都归地方政府管理,因此执法不统一的问题可能出现,所以各直销企业要注意当地的规定,避免犯错。
最后再提一个醒,希望大家能公平竞争。虽然山东直销监管以行政指导为主,但大家一定要守法经营、规范经营,否则也将受到严惩。毕竟,《直销管理条例》约束着直销企业,也约束着监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