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凤凰古城丢掉“芝麻”捡起“西瓜”
作者:戴岱


    ■戴岱
  在舆论的炮火声中,凤凰古城148元景区大门票执着地收取了3年,如今被叫停。近日,湖南省凤凰县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自2016年4月10日起,凤凰古城将暂停景区验票,保留景点验票方式。游客今后进入凤凰古城游览,不必再购买148元的捆绑式大门票,只需要在逛小景点时购买相应的门票。
  表面上看,凤凰古城停止收取景区大门票的做法,与凤凰县政府与古城公司签订试运营3年合同即将到期有关,既然景区的经营公司即将发生变更,那么当初因此而生的景区大门票收取行为就当停止。但从深层次来看,此举更是一次管理上的 “拨乱反正”,是深刻意识到过度依赖门票经济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后做出的调整,可以说是丢掉了门票收益的 “芝麻”,捡起了大市场的“西瓜”。
  凤凰古城官方当初力推 “门票新政”也许有着美好的预期,但实践证明此路不通,其不仅遭到了当地民众特别是商户的反对,而且惹恼了很大一部分游客,他们“用脚投票”表达不满。有数据显示,就在开始实行大门票制的2013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凤凰古城的游客接待量相比2012年减少了四成。游客数量的骤减,直接给古城内的商户带来了不小的经营压力。有媒体报道称,多数古城内客栈的入住量自2013年4月后呈现出大幅下滑趋势,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景区过度依赖门票经济带来的连锁反应。
  在笔者看来,此前凤凰古城景区的管理者之所以敢直接出台强制性的景区套票政策,正是因为当地景区资源有着不可替代的稀缺性。然而他们没有注意到,如今的游客和市场都较以往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绝大多数游客而言,他们已不再仅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景旅游,而是更加注重旅游体验。在此前提下,如果连景区是个什么样子都还没有看到,甚至不游览景点,只是进城购物就餐,就得缴纳148元的“进门费”,这实际上是对公民权益的一种侵害,无疑会成为阻碍游客进入凤凰古城的一道门槛。
  笔者认为,景区并非一定要靠门票来增加经济效益,倘若能够在保护、开发与公益之间形成适度平衡,更关注旅游管理体制、惠民力度乃至服务厚重感的提升,那么景区的客流量势必会更加庞大、稳定与持久。就这一点而言,西湖景区的免费开放就是个很好的例证。自2002年开始,西湖成为中国唯一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尽管各种日常维护费用的增加每年超过亿元,但到杭州旅游的游客几年之内已经翻番,旅游收入增加了180%。
  由此可见,政府的“有形之手”未必拗得过市场的 “无形之手”,发展旅游产业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竭泽而渔,唯有摒弃门票经济思维,尊重市场的选择和游客的权益,才能达到游客和景区的双赢,继而实现旅游产业的长久发展。因此,作为集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于一身的凤凰古城,是时候放下一己之私,敞开大门迎接八方游客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时尚·休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凤凰古城丢掉“芝麻”捡起“西瓜”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