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解读智能睡眠产品系列报道(下)
智能睡眠产品须“组团”使用
作者:岳纲举
图片


    ■本报记者 岳纲举
  如今,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智能睡眠产品让消费者挑花了眼,到底哪种最有助于睡眠?据记者了解,智能睡眠产品的功能都较为单一,例如智能手环类产品,只能为使用者提供睡眠情况数据,作为其改善、提高睡眠质量的参考,而不能直接起到调节作用。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影响人们睡眠的因素很多,包括环境、寝具、心理等,要想改善睡眠质量,不能仅靠一件智能产品,而是需要综合施策,让多个产品、多种功能相互配合工作,即将智能睡眠产品“组团”使用,才能真正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影响睡眠质量因素多
  天太热,睡不着;天太冷,睡不着;屋里太干,睡不着;屋里太湿,睡不着;明天很忙,睡不着;明天不忙,还是睡不着……这是许多睡眠障碍者遇到的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导致睡眠质量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十分复杂。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世界范围内近1/3的人有睡眠障碍,我国的这一比例更高,达38.2%。另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已经明确与睡眠障碍相关的疾病多达80余种,好睡眠甚至成为部分都市人的“奢侈品”。
  据专家介绍,影响人们睡眠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体质、精神、疾病、药物、环境因素等。这些因素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体自身生理、心理原因引起的失眠,比如抑郁、焦虑、生活工作压力大、更年期综合征、使用某些药物等;另一种是环境因素导致的失眠,比如居室温度、湿度、亮度、噪声等。人体若长期处于失眠状态,就会情绪低落、无精打采,从而加重焦虑、抑郁情绪。
  对于人体自身原因引起的失眠,需要患者找出病因,调节身心状态,积极治疗;对于环境因素引起的失眠,可以通过改善或调节居室环境来解决。例如,选择符合睡眠习惯的床垫,使用软硬度适中的枕头、尺寸合适的被褥,安装遮光、隔声窗帘、门窗,关闭卧室内电器等。
智能睡眠产品多为单兵作战
  既然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有很多种,那么要想改善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睡眠产品功能单一,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并且市场上销售较多的产品主要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而对改善睡眠质量有实际作用的智能床垫等则较少有售。
  更令人遗憾的是,即便是有助眠作用的智能床垫,其功能也多停留在数据监测阶段,很少有真正帮助睡眠的功能。例如广东某企业在今年世界睡眠日推出的智慧健康睡眠系列设备,包括智慧健康监护床垫、服务器、健康自检包、APP、集中监护系统等。厂家宣称:“这些产品有别于传统的接触式监测仪,以非接触式生理体征监测技术为核心,在家庭民用领域以智能家居为切入点,将智能睡眠监测仪植入床垫中,对使用者的心率、呼吸率和离床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再将数据和睡眠报告推送到用户手机上的APP中。当产品监测到使用者睡眠时的心率、呼吸率有异常情况时,就会发出预警。”由此可见,该系列产品的主要功能仍是睡眠监测,它与智能手环的区别仅在于将监测设备植入到床垫中,而并非直接戴在手上。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类似上述智能健康监护床垫的产品还有智能睡眠灯、智能床罩、智能眼罩、酷似太空舱的星空床、能够产生氧气的枕头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对使用者的睡眠情况进行监测,区别在于不同的产品具有各自的调节功能,例如智能灯可调节光线,智能床罩可调节温度,智能枕头可调节空气质量。然而,这些产品全都各自为政,对于成因复杂的睡眠障碍者来说,并没有形成组合力量,所以改善效果有限。
监测分析个性定制均不能少
  记者了解到,市场上销售的智能睡眠产品基本上是单独的一个设备,它们多与使用者手机中的APP联动,较少有多个设备之间的联动,因此无法为使用者提供全面的睡眠改善方案。那么,真正的智能睡眠系统应该是怎样的?专家介绍,智能睡眠系统应包括监测、分析、个性定制三方面,其中个性定制最难实现。“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数据监测和专业分析已不是大问题,特别是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企业已经做得很好,但仍要解决数据准确性和分析科学性问题,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例如,每个人对睡眠环境的要求都不一样,人们对卧室的温度、光线、湿度、噪声控制情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若想让产品符合用户需求,就须将软件和硬件相结合,其中硬件方面的问题须在装修阶段解决,例如安装隔音或隔绝光线的窗帘、隔音门窗等,而这些是生产企业无法控制的,他们不知道使用者家中的情况,因此也无法控制产品对使用者所起到的作用。此外,个性定制意味着非标准化生产,这必然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夫妻二人对床垫的软硬度、温度要求不同,若想让一个床垫满足两个人的需求,生产企业就需要为其配备两套系统,而生产成本的提升会导致智能床垫的售价高居不下,让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一位业内人士为记者分析道。
  这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的智能床垫应该是这样的:当它采集到使用者的睡眠数据后,应立即根据其睡眠习惯和其对睡眠环境的要求做出调整,比如使用者平躺时,腰部需要少量支撑,臀部需要下陷。此时,智能床垫的人体压力测试系统会将测试数据反馈到智能控制中心,再由该中心下达指令,让床垫的自动适应系统将腰部位置调节稍硬一点、臀部位置调节稍软一点。同时,这一技术还可应用于对居室温度、湿度的调节上,从而形成符合个体要求的睡眠系统。
●相关链接
如何判断是否有睡眠障碍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第3版,判断睡眠障碍共有3条标准:
  1.失眠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醒后难再入睡、日间精神疲乏无力、精神萎靡不振。
  2.特别关注失眠结果,即特别在乎睡眠,因担心睡眠不好而产生心理负担。
  3.对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不满足。
  排除躯体性致病和精神障碍致病引起的睡眠不好,以上情况每星期发生3次以上且连续发生1个月,则可以判断有睡眠障碍。
(岳钢举整理 林海燕制图)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1 版:家居】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智能睡眠产品须“组团”使用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