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电信改革趋势》报告发布 创新监管把握物联网、宽带发展机遇
■本报记者 武晓莉
在业务发展、平台融合及网络运营商为5G移动和物联网等下一代数据密集型技术筹划基础设施的大背景下,国际电联最新一期的年度全球ICT监管报告《2016年电信改革趋势》揭示并分析了ICT监管机构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报告强调要确保公平的竞争环境,就必须解决监管问题,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竞争和创新都极其重要。报告以“探索把握数字机遇的监管激励措施”为主题,强调了灵活、宽松、技术中立的监管原则的重要性,这些原则可刺激市场增长,同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鼓励新生力量。
国际电联秘书长赵厚麟表示:“目前,信息通信技术无所不在,将是协助世界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所在。ICT监管机构在创建有利的环境、促进ICT增长和发展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国际电联的《电信改革趋势》年度报告,为世界各国监管机构针对其国内市场制定正确的政策提供支持。”
而国际电联电信发展局主任布哈伊马·萨努也表示:“今年第16版《电信改革趋势》年度报告侧重于把握数字机遇的监管激励措施,我相信这也符合监管机构的终极目标:服务消费者。”《2016年电信改革趋势》预计,消费将刺激更多宽带投资。2014年-2019年间,光纤基础设施的资本支出总额将超过1442亿美元。全球已有40多家运营商启动了或正在规划LTE-A部署,其中有88%的运营商位于发达市场,而消费者数据消费的增长可能会刺激更多的WiFi投资。
网络共享降低竞争程度。当网络覆盖不再是竞争区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时,运营商可能需要(通过网络共享)合并网络,作为从基础设施投资向开发创新业务转型的一种手段。目前,各国政府主要按照专用原则划分频谱。动态频谱接入(DSA)新技术可允许设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或特定时间使用未被使用的频谱。
物联网将快速发展。一些专家预测,物联网设备的市场将呈指数级增长,到2019年为全球经济贡献的附加值将超过1.7万亿美元。
最简单的物联网技术——无源RFID标签早已在零售、运输标签和门禁领域广为使用。近场通信(NFC)功能已包括在新型智能电话中,可实现无接触支付等应用。更多的复杂M2M系统可通过蜂窝网络发送信息,实例包括向电力公司发送电表读数及向紧急救援服务发送气囊弹出通知等。事实上,全球正在部署的M2M系统有千百万个。各种不同的应用及目标和要求各异的利益攸关方已引发了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形成,不同标准框架的整合需要开展更多的工作。
统一的“物联网”不太可能在中期形成。某些网络将使用公用基础设施,而其他网络则完全采用专用网络。某些应用将需要大带宽和互动性(例如视频监测),而其他应用则可能侧重于传输猝发信息(如智能仪表)。
物联网要成为一种真正泛在的技术,标签、传感器和通信系统的成本需在其所附属对象的总成本中降至很低的一个比例。即使是最便宜的(印刷)标签(称为快速响应矩阵码),也尚未在针对消费者的专项推广活动中引起很大反响。在可能包括数以千计的传感器、设备和读取器的大型系统中,高可靠性也很重要。
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措施,入侵者可攻入物联网系统和网络,获取用户的个人潜在敏感信息,并利用存在漏洞的设备攻击本地网络和其他设备。物联网系统运营商和其他经授权可以访问的部门也“收集、分析大量传统上属于私人空间的数据并采取行动”;另一个隐私问题涉及到貌似不会引起反对的传感器数据,特别是将其与用户资料和其他渠道获得的数据结合后可以得出的个人信息量。
此外,技术、数据、人员和组织层面的互操作性将得到提高,以增加用户选项和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