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移动医疗被各方看好,但由于各种限制,移动医疗还不能完全实现,于是关于寻医问药、慢病管理之类的APP一时兴起,如今已多达2000多款。记者调查发现,面对如此多的移动医疗APP,不少消费者却感到无所适从。
移动医疗APP真不少
打开华为手机应用市场,输入“健康”查找APP,会发现各种关于移动医疗的APP有几十款,丰富到让人有些不知从何挑起。记者了解到,其实不仅是华为手机,打开任何一款手机应用商城都能找到几十款与移动医疗相关的APP。调查显示,目前已经推出的与移动医疗相关的APP多达2000多款。
采访中,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说:“现在的移动医疗APP真是不少,我身体不太好,所以很关心这些,希望能从上面找到慢病管理的办法,或者更适合治疗自己疾病的办法。我发现现在BAT(百度、阿里、腾讯)都涉足这个领域,市场还挺热闹。”
另一位消费者则表示:“我最近用了阿里健康APP,不但可以买药,还可以进行慢病管理。我以前下载了春雨医生的APP,经常从上面查询如何用药,还有疾病治疗方面的知识。现在的移动医疗APP很多,而且各有特点,挺实用的。”
据记者了解,如今各路人马都在进入移动医疗市场,阿里推出了阿里健康,腾讯推出了腾爱医疗,百度推出了百度医生,就连平安保险也推出了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更是当仁不让地推出了手机版……
随着移动医疗APP的推出,使用人数也在快速增长。《2016-2021年中国移动医疗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短期理财]战略规划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15.8亿元,用户规模为0.29亿人;2015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增长至45.5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54.24%,用户规模飙涨至 1.51亿人,同比 2014年增长109.72%。
业内人士认为,移动医疗是一个发展方向,可以很好地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能让有需要的人足不出户就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因此各方都投入资金、人力开拓这一市场,但目前还在摸索阶段。
功能还不够多
移动医疗APP的数量虽然不少,不过,记者发现移动医疗APP虽然各有千秋,但在功能上却有些趋同,很多消费者的需求还没有被开发出来。
目前移动医疗APP主要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慢病管理,另一个就是寻药、买药。
记者登录阿里健康,看到首页由“家庭医生”“网络医院”“挂号中心”和“按症寻药”几个版块组成。在“家庭医生”栏目中又分“签约医生”“血糖管理家庭医生”。记者了解到,“家庭医生血糖管理服务”针对的是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在阿里健康APP当中,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可以与家庭医生签约,并且与子女的账号进行捆绑,在老年人使用了智能血糖仪进行检查之后,子女与家庭医生的手机上就会自动同步老年人的血糖检查数据。阿里巴巴的健康服务平台还会将这些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并且定期形成一份健康报告,从而为老人和子女提供更好的血糖管理建议。假如这个服务平台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收到血糖数据,又或者上传的数据有什么问题出现,就会通过APP或者是短信、电话等形式对老人或者子女进行提醒,或者是血糖管理方案在调整之后,医生会按照提示对老人进行问诊。
记者发现,几乎所有APP在慢病管理上都针对糖尿病,如腾讯去年推出的腾爱糖大夫。
记者在春雨医生APP的首页看到有“快速提问”“空中医院”“健康助手”“自我诊断”“今日义诊”“名医限量抢”等板块。在“空中医院”中有“找医生咨询”“私人医生”“快速购药”“海外就医”栏目。从栏目设置上可以看出两家APP很多地方都差不多,包括买药设置的步骤也都相似。
有消费者表示:“我仔细分析了这些APP,觉得它们关键的功能都差不多,没有太多新鲜的。只是这些功能有的做得更细致更全面,有的粗糙。我最后选择下载APP是看下载量决定的。像春雨医生在我手机的应用商场里下载量达到1300万次,平安好医生701万次,微医133万次,百度医生18万次,而一些APP的下载量仅有一两万次,甚至更少。我觉得移动医疗可以做得更多,比如基础护理、公共卫生研究、急救护理、术后护理服务等多个方面。”
医生丰富度不一
医疗离不开医生,对于病人来说总是希望能找到医术高的医生,但是现在的APP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医生储备量不足。
记者从不同的APP上可以一眼就看出该款APP和哪家医院签了约,因为有的APP里面的医生主要来自一家医院。记者发现,活跃在APP上的医院、医生多半是民营医院的。
在采访中有消费者说:“我在一个APP上看到了好几位不知什么医院的洋医生,就是图跟他们交流,结果他们都不会中文。我就想,这是服务在华外国人的,可是又一想不对呀,整个界面都是中文,老外连首页都看不懂,怎么进去找医生,这实在有点充数的感觉。现在网上要找到名医太不容易了,就那么几家著名的APP上能看到几个。”
有业内人士透露,一般三甲医院的大夫都很忙,加班是常事,下了班根本没有精力再到APP上看病了。还有,三甲医院不缺病源,找上门的病人都看不完,作为医院也没有精力和意愿再签约移动医疗APP,移动医疗最大的不足是缺乏优质医生。
各家APP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着手解决,如阿里健康就走社区路线。据阿里健康家庭医生事业部总经理王晗介绍,自2015年11月起,阿里健康启动家庭医生项目,以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为单位建立社区医生和社区居民之间“熟人模式”的医患关系。 阿里健康家庭医生先在北京安贞社区开始试点,如今,已经在全国布点12个社区,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山东和河北等地。
而腾讯腾爱医生则开始走民营路线,医生平台与国内九大医生集团签约,九大医生集团入驻腾讯腾爱医生平台,与腾讯一起打造医疗领域移动信息管理平台。
移动医疗APP被各方人士看好,但是要想真正得到使用者的认可,还需要努力。
聚焦
移动医疗遇政策门槛
现阶段移动医疗的发展受到了一些政策的限制,虽然这些政策是为了保障病人的权利、安全,但是在新的形势下,有些政策客观上还是限制了移动医疗的发展。
考虑到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我国目前暂不允许医生进行网络医疗,也尚未承认电子处方的法律效力。
比如,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医师在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之前,必须要亲自诊断和调查,没有经过医师的亲自诊断不能做出处理决定。也就是说,目前网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的,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另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规定,医务人员向本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应当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现有的这些规定,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动医疗的发展。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副教授冯文认为:“现在已经有一些国家,允许医生通过互联网进行慢性病的随诊。但前提是,医生必须能够尽量全面地掌握患者此前的就诊、体检信息。”
政策上的限制是国家对患者健康安全负责的体现,国外对移动医疗同样持非常慎重的态度。应该说,事关患者健康安全的大事,政策偏向保守滞后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移动医疗要发展,还是要在政策上有所突破。
观点
网上医疗消费观念要转变
互联网给人们的印象总是低价、免费,现在互联网上的医疗APP很多也是免费的。但是随便想想都能知道,免费不可能持久,一味低价也不可能带来长久的优质服务,所以免费的互联网消费观念是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前一段时间,业内闹出个不大不小的丑闻,有网友反映,自己在一些移动医疗APP“网络问诊”时接连遭遇“变相索要红包”问题。对此,一些网友很是不满甚至出言不逊。其实换个角度想一想,也许就没有这么大的怨气了。
大夫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咨询服务,收取报酬无可厚非。几元至十几元的打赏,只是对大夫付出劳动的象征性认可,离所谓红包相去甚远。治病救人、寻医问药不同于其他的服务,它与生命健康相关,图便宜、要免费是得不到长期好的服务的。衣服买便宜的,不合适可以不穿,药要是吃不合适是要命的。医生的专业技术是有价值的,医疗消费者为这个价值仅仅付出几元或是十几元就不高兴了,埋怨了,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是应该改变呢!
多数医生原本工作就忙,压力也大,用空闲时间帮助网上有需要的人是在加班,加班总要给加班费吧,不然长期加班不给钱,谁还会坚持?现在人们常说,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移动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状况,让更多的人找到适合的医生看病。如果让上网接受咨询的医生都变成义工,又有多少人能始终坚持?还有慢病管理,是需要医生甚至是一个医生团队长期对病人进行检测,在病情有变化的时候给出及时合理的建议,面对这样的服务,要求免费确实有点不合理,也的确不会有几个医生能常年坚持。没人坚持,移动医疗又怎么能快速发展、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到医院看病不会有人要求不给挂号费,不交诊疗费,可是怎么在网上就要求不给钱,交钱就是变相收红包呢?任何免费的东西都不可能长久,在网上接受医疗服务的人应该衡量的是自己得到的服务值不值这个价钱,是不是比跑医院更方便、更便宜、更周到。其实对于多数人来说,几块钱、十几块钱都不是什么问题,之所以会有意见关键在于观念,观念只要稍微转变一下,就会发现,其实缴费对于自己能够长期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