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左边四家本土主题公园已关闭。右边为国外主题公园。
林海燕制图
■本报记者 戴岱
“一年兴、两年旺、三年平、四年下、五年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句话就成为国内主题公园发展的“魔咒”。彼时,国内旅游热潮刚刚兴起,针对大型主题公园的投资热潮随风而至,一批批主题公园先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随后又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多数没有撑过5年大限。不过,即将于2016年6月16日开业的上海迪士尼乐园仿佛给岌岌可危的本土主题公园下了一剂“猛药”。有人说,这剂“猛药”堪比虹吸效应,将攫取本土主题公园80%以上的市场份额。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本土主题公园的发展举步维艰、难敌外来“和尚”冲击?
●背景
中外主题公园运营冰火两重天
上海迪士尼乐园究竟能产生多大吸金效应?据国泰君安证券预计,仅2016年,该乐园的游客接待量就将超过1200万人次,并且每年将以300万至500万人次的数量递增,年均门票销售额或将超过44亿元。事实上,这组数字的得出并非空穴来风。据记者了解,上海迪士尼乐园的首日门票于2016年3月28日发售,仅短短几分钟时间便销售一空。除此之外,当天的部分在线销售平台因登录人数过多而一度瘫痪。
就在国外主题公园大红大紫的时候,本土主题公园却历经着发展阵痛。“70%处于亏损状态,20%营收持平,只有10%盈利。”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小安如此总结本土主题公园的经营现状。
江苏福禄贝尔可谓众多败走麦城的本土主题公园代表。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建设的主题公园,其曾创造一天吸引8万人次游客的骄人业绩。然而不幸的是,这个被称为“东方真正的迪士尼乐园”的主题公园开业仅一年就惨遭关闭厄运。此后,悲剧不断重演:1999年,广州番禺飞龙世界关闭;2000年,上海环球乐园关闭;2004年,广州东方乐园关闭;2007年,杭州未来世界关闭……据《2015年我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近10年间,本土主题公园已有约80%倒闭,给国内旅游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00亿元。
二次消费乏力
为何大部分本土主题公园都难以为继?“内容欠缺必然导致主题公园遭遇生存危机,甚至关闭。”长期研究主题公园课题的赵焕焱直言不讳地说。
内容对于一个主题公园来说究竟具有多大意义?“‘内容为王’是迪士尼乐园产业链的基础,乐园的建设及衍生品开发都基于内容。”华特迪士尼公司中国区企业传讯部负责人黄晨表示,电影是迪士尼产业链的核心,电影内容催生了米老鼠、唐老鸭等一批知名的虚拟人物,深受观众喜爱。乘此大势,迪士尼对它们做了细化分组,“我们将米老鼠归为‘通吃组’;公主系列归为‘女孩组’;《汽车总动员》归为‘男孩组’;《复仇者联盟》和《星球大战》归为‘男人组’。这些组别决定了迪士尼衍生品的开发方向:‘女孩组’主打粉色裙装;米老鼠形象覆盖婴童用品和各类生活日用品;‘男孩组’主打汽车类玩具,‘男人组’发掘高价消费品。”有数据显示,迪士尼乐园年收入的70%来源于衍生品等二次消费,仅有30%来源于门票收入。
相比之下,本土主题公园的二次消费就逊色很多,仅占整体收益的5%到10%,多数主题公园只能依赖门票收入维持运营。“当门票成为唯一的救命稻草时,主题公园的经营就会陷入危机。”佳琦旅游机构创始人瞿佳对记者表示。
其实,本土主题公园也在衍生品的开发上做着积极尝试。例如,欢乐谷曾聘请国外设计师为其设计了“欢欢”“乐乐”和“小谷”等卡通形象和商品,但销量平平。究其原因,“本土主题公园大多缺乏迪士尼那样的内容基础,自然也就缺乏知识产权形象,继而难以开展衍生品业务。”赵焕焱表示,“人们之所以愿意为迪士尼的衍生品买单,是因为其对迪士尼的虚拟人物有文化认同感。”事实也证实了她的说法。“在世界各地的迪士尼乐园,除游乐区域外,米奇大街、迪士尼小镇等购物场所也都游人如织。”
主题内涵缺乏
本土主题公园遭遇发展瓶颈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内涵。据记者了解,主题公园本是一种以游乐为目标的模拟景观,其最大特点是给游乐形式赋予某种主题,再围绕既定主题打造游乐内容,这需要园内所有建筑、造型、植被、游乐项目等都为主题服务。“国内大多数主题公园却忽视了这一点。”北京光彩影业公司总经理韩轶无奈地说,“它们往往仅仿照迪士尼乐园的模式打造概念,游乐内容则与主题脱离。”
“主题缺失会降低游客的重游率。借鉴全球一些成功案例,代表游客忠诚度的重游率是主题公园增收的重要指标。”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表示。
本土主题公园想要突围不是没有方法可寻。“最重要的是摒弃土豪思维,使其回归到主题本身。”魏小安坦言,一篇好文章可以“洛阳纸贵”,而一个主题鲜明的公园同样会使经营收入水涨船高;“说到底,没有主题,又何谈主题乐园。”
就这一点而言,迪士尼乐园的做法值得借鉴。“以上海迪士尼乐园为例,其娱乐设施分为六大不同主题的区域,每个主题都有一段背景故事。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玩游戏,还能了解迪士尼文化。”谈到对迪士尼乐园的游玩感受,消费者牛女士连连赞叹,并举例说,“探险岛”主题园区的设计理念源于数千年前亚柏栎人居住的一个岛屿,传说该岛屿宝藏丰富,故引得众多探险爱好者前往。除了主要的游乐设施外,该区域的“雷鸣山漂流”“古迹探索营”等游乐设施也极具探险风格,贴合了该区域的设计主题。
注重与游客互动是迪士尼乐园的一大亮点。“世界各地的迪士尼乐园城堡中都有妆扮成迪斯尼童话故事经典人物造型的工作人员,他们定时与孩子互动做游戏,游客还可以和他们合影。”牛女士告诉记者,相比之下,本土主题公园鲜有此景象。“北京石景山游乐园的城堡尽管仿照迪士尼城堡建设,但自建成至今都很少对游客开放。如此一来,该城堡变成一座死建筑,何谈使游客产生黏性?”
“本土主题公园的内容设计缺乏创意,园区内静态观赏性项目较多,游客参与性项目较少。”林焕杰认为,“仅这一点就会影响游客在园区内的停留时间,继而影响其在园区内的消费。”
虽然现在也有本土主题乐园推出了互动性的娱乐演出,但与国外主题公园相比,情况天冠地屦。“与本土主题公园走过场式的巡游表演相比,迪士尼乐园巡游表演的演员们极具感染力,能让游客不自觉地跟随巡游队伍欢呼、摇摆。”牛女士说,“迪士尼对园内表演者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微笑角度、动作、语调须一致,甚至连签名都要求风格统一,而本土主题公园完全没有如此精细的管理。”
安全意识淡薄
快速发展的本土主题公园在带给更多游客欢乐的同时,也因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游客受惊吓、受伤甚至丧命:2016年3月,北京欢乐谷过山车设备在提升区接近高点时突然停止,车上26名游客被倒悬于半空长达18分钟之久;2013年9月,陕西西安秦岭欢乐世界的极速风车设备因安全带脱落甩出3名游客,导致他们身受重伤;2010年6月,深圳东部华侨城的太空迷航设备因故障致6人死亡、1人受伤;2007年6月,安徽合肥逍遥津公园的世纪滑车设备在爬坡时失控,并向后滑落,导致1人丧生……
据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开展的抽样调查结果,在1574名受访者中,有81%人对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问题表示担忧。尽管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游乐设施监督检验规程(试行)》等规章制度,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中外主题公园的建设理念存在巨大差距,所以上述规章制度的出台犹如隔靴瘙痒,难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国外主题乐园奉行安全、质量、成本、效益建设原则,开发商会将安全和质量置于建设成本和工期之上。”据负责承建上海迪士尼项目的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安装公司副总经济师杨延年透露,美国方面对上海迪士尼项目的验收极为重视,并且流程复杂,每项验收都需要经过施工方自检、有资质的管理公司验收以及设计流程验收三个步骤。“区别于国内目测,或者‘差不多就行’的验收方式,他们通过精密仪器进行计算,以确认项目是否安全,发现问题会要求施工方重做。”
除此之外,国外主题公园对项目安全性的要求还体现在材质及设备更新频率上。同为参与上海迪士尼项目承建的中冶建筑研究总院高栋表示:“我们承建的很多设施都采用特殊材料建设而成,按照迪士尼的要求,这些材料需要在室外条件下保证50年不损毁。”不仅如此,“迪士尼每年还会投入大量资金对60%的设备进行更新。”对比而言,本土主题公园设备老化、长期服役现象普遍,以上述北京欢乐谷的出事设备过山车为例,其使用时间已长达10年之久。“一个大型游乐设施是一天检查一次,还是一个月检查一次,或是一年检查一次,其安全性差别很大,许多中国游乐园只有在发生了安全事故后,才意识到高频率定期检查设备的重要性。”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副秘书长徐挺表示,尽管发生事故的本土主题公园都纷纷采取停业自检措施,以应对不良影响,但追根溯源,“事故的发生还是安全意识淡薄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