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儿童安全出行系列报道(下)
挑战麻烦还是放弃安全
作者:李方
图片


    图: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中汽中心、公安部、妇基会、大众汽车(中国)与GRSP机构,共同启动《中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2016中英文)发布仪式,以分享蓝皮书在改善和提高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研究成果,并一致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以减少儿童道路交通伤害事故。
■本报记者 李方 文/摄
无奈的放弃
  儿童安全座椅,知其必要仍任性不用,并不足为奇。但是,已购买安全座椅却闲置,确是一个新情况;《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购买而弃之不用,占受访者六成以上。
  为何“始购终弃”?
  任职博世公司的吴女士,女儿6岁了。六年来,女儿使用安全座椅的次数,屈指可数。“孩子9个月时,我们买了一个德国安全座椅,但使用经历非常痛苦。”吴女士回忆说,“每一次使用,全家人就像遭遇一场浩劫——女儿一上安全座椅,就哇哇大哭。等她稍大一些,我们原以为她会适应,谁知反应更加剧烈……”
  吴女士不得不选择妥协,将价值不菲的安全座椅,放进储物间……
  在北京奔驰工作的张女士,比一般人更清楚儿童安全出行的原则。她最终放弃安全座椅的原因,不是屈服于4岁儿子的哭闹,而是长辈激烈的反对。“只要孩子哭闹,孩子奶奶就心如刀割……”
  调查中,类似吴女士、张女士的遭遇,在弃用者中最有代表性。
  弃用安全座椅另一大原因,则极具中国特色。
  白领陈女士和父母的感情极深。每一次和老公外出游玩,都力邀父母同行。宝宝出生后,硕大的安全座椅霸占了多半个后座;车内空间立时窘迫。谁出局?陈女士把手指向了安全座椅……
  大部分弃用者的心态是,只要在市区内慢慢驾驶,就可以不用儿童安全座椅。
缺失的教育
  5月30日,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儿童交通安全研讨暨蓝皮书发布会”。到场的国内外儿童安全专家及行业人士,都是重量级人物。记者借机采访了部分交通安全权威人士。“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信息室主任、儿童安全乘车工作推进办公室负责人潘增友翻开当日发布的《2016中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从中找出一组调查数据,不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受访者,有16.89%是“价格贵”;10.96%是因为“安全座椅占空间”;6.39%是“装卸不方便”。因为“孩子不喜欢”而拒绝使用座椅的是7.76%。“学历、收入双高,并不一定就有科学的交通安全知识储备。”潘增友介绍说,“在拒绝安全座椅受访者中,我们有一个高学历占比达到71.21%的样本调查,教育背景在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且家庭收入在5万到20万元的比例超过50%,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却只有33.26%。”“高学历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懂得多。”潘增友还是以数据说话,“很多人不知道,汽车30公里时速发生低速碰撞,车内儿童受到的惯性冲击力,大约为其自身体重的30倍。如果没有儿童安全座椅的保护,儿童极有可能受到伤害。”“我们的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全过程,根本就没有给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留有一席之地。”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机动车辆安全研究室主任周文辉说。
冲击的伤害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崔民彦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所有放弃儿童安全座椅的家长,100%不清楚放弃使用安全座椅,会有极其可怖的严重后果。
  据记者了解,车祸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汽车冲击、人身冲击、体内冲击。
  首先,汽车冲击时,汽车撞上外部物体时会发生骤停,急剧减速。
  接着便是人身冲击,这时车内的乘员,会沿着巨大的惯性继续向行驶方向移动。如果不加以抑制,人就会撞上车内硬物,如座椅、仪表盘或其他乘客,更有甚者会从车窗弹出;最终导致重伤,甚至死亡。
  第三便是体内冲击,即便人的身体被固定住,其手臂、腿部、头部和内脏仍会向前冲击,直到冲力消失。
  受到高速冲击时,软组织器官会撞击在周围骨骼上而受到损伤,脑部撞击到头骨,肺部撞击到胸腔,心脏撞击到胸骨等。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就是为保护不同发育阶段的儿童的最易受伤部位而设计的。在发生车祸时,使儿童不与汽车车身碰撞。在可控范围内,抑制儿童运动冲力;将碰撞的冲击力,分散至儿童身体最坚实的部位,将软组织受到的损伤最小化。
  有安全座椅保护,再配合座椅专属安全带,就可以避免碰撞中产生的冲击力传递到儿童的盆骨和肋骨。因为,儿童的骨骼不够强壮,根本无法承受车祸时的冲击力。其力道之大,不但透穿肋骨,还会震及儿童内脏……
  全球道路交通安全合作伙伴CEO巴瑞·沃森(BarryWatson)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儿童安全座椅,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保护乘车儿童的安全设备,能够有效减少70%以上的儿童乘员伤害。
成功的经验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对儿童安全座椅既有弃用者,也有顽强坚持者,更有顺畅使用者。
  在网络汽车媒体工作的李先生,多次现场亲历C-NCAP碰撞试验,深知儿童安全座椅的保护价值。当他的2岁女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发生同样强烈不适反应时,他通过为全家人反复播放各种形式的安全座椅碰撞实验视频,强化成人的安全意识、消解幼儿抵触情绪。半年下来,女儿终于能安静坐在椅中不哭闹了。
  李先生的经验一经传播,收效确实明显。吴女士、张女士如法炮制后,家人也渐渐接受安全座椅。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刘女士,在儿子出生后就使用安全提篮,7个月后,接力使用安全座椅。每一次乘车出行,从不怀抱。儿子从小养成坐安全座椅习惯,认定安全座椅是他的专属。
  对于刘女士的做法,婴童品牌巧儿宜(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瀚给予充分肯定。我们国家对“0-9个月”婴儿的保护措施,缺乏重视,绝大多数家长都是怀抱着。国内安全保护系统相关产品,选择范围也不广泛。这样的结果,就导致婴儿长大后,习惯父母怀抱、对又硬又束缚的儿童安全座椅特别排斥。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汽车·选择】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挑战麻烦还是放弃安全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