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好客抚顺:浓郁满族风情等你来
作者:戴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一:清永陵祭祖表演。
图二:汗王井。

图三:八碟八碗中的菜肴。

图四:赫图阿拉城壁画。
■本报记者 戴岱 文/摄
  “经济主要依赖工业,工业主要依赖煤炭。”这是传统工业产业为辽宁省抚顺市打下的烙印。近年来,由于煤炭资源稀缺、效益下降,抚顺不可避免地历经了发展“阵痛”:产业结构性矛盾积重难返,环保问题突出。放眼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浪潮风起云涌,乘此大势,抚顺也将经济提升的着眼点投向了旅游业。
  事实上,抚顺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其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大清王朝崛起的摇篮,拥有清永陵、赫图阿拉城等遗迹,以及八碟八碗菜肴等满族美食、文化,旅游业发展空间巨大。近日,在“2016美丽中国行·文化抚顺”中央媒体采风活动上,记者充分体会到了旅游给这座老工业城市注入的新活力。
清永陵
  启运山旁,苏子河畔,一座静谧的陵寝浑然于天地间,以极具满族特色的姿态,将大清王朝的过去向众人娓娓道来。这,便是清永陵。
  清永陵始建于1598年,是清王朝的祖陵,也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体系较为完整的封建帝后陵寝建筑群,陵内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曾祖、祖父、父亲及他的伯父和叔父,因所葬之人位分较高,所以清永陵位居清初关外三陵之首。
  清永陵遵循了“坐北朝南、神道贯穿、居中当阳,中轴不偏”的传统建筑风格,由正穴向南修筑一条长约1公里的笔直甬道,也就是陵寝的中轴线。用于供奉努尔哈赤祖先排位的大殿名为“启运殿”,坐落于中轴线北端,象征着“居中当阳”之意。此外,中轴线上还依次排有陵寝的启运门、正红门,如此设置既有层层拱护正殿的作用,也有突出中心、强化封建帝制皇权的寓意。
  如今的清永陵每到节假日都会为游客奉上一场盛大的古装祭祖表演,内容完全按照满族的礼仪和历史祭祀原貌进行,包括拈香、告祭、祭酒、跪拜、读祝文、焚帛等祭祀程序,场面甚为壮观。
赫图阿拉城
  “赫图阿拉”是满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横岗”。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建立了后金政权,史学界称其为“清王朝第一都城”,也被后人誉为清王朝的发祥地、满族崛起的摇篮。
  赫图阿拉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山城式都城,也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女真人山城。该城分为内、外两重城墙。现在,城墙上以壁画的形式展示了努尔哈赤一生的丰功伟绩和满族的发展历史。
  壁画的尽头连接着内城,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坐落着汗宫大衙门、汗王寝宫、正白旗衙门、汗王井、塔克世(努尔哈赤父亲)故居等遗迹,这些建筑在历史上均意义非凡。其中,汗宫大衙门的外形呈八角形,是当年努尔哈赤登基称汗、治理国政、接见使臣的地方;汗王寝宫位于汗宫大衙门东侧,是汗王和其大妃的寝室。室内设有南北两张炕;相传,每到冬天,汗王和大妃会睡在南炕取暖,夏天则睡在北炕纳凉。正白旗衙门地处汗宫大衙门东侧的高台上,是一处青砖青瓦的四合 院建筑,这里曾是努尔哈赤第8个儿子皇太极处理旗内军政事务的场所;罕王井位于内城中部,是城内唯一一口饮水井,因养育了八旗子弟兵,所以被誉为“千军万马饮不干”的汗王井;塔克世故居是努尔哈赤的出生地,整个建筑体现了浓郁的满族民居特点,即“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
八碟八碗菜肴
  来到抚顺,一定要品尝当地的满族风味美食——八碟八碗。顾名思义,八碟八碗即菜品分别用八个大碟子和八个大碗盛着,共16道菜。八碟八碗均分为四冷四热、四荤四素,其中热菜、冷菜又均包含两荤两素。
  八碟八碗菜肴的原材料均来自当地特产,乡土气息浓郁。具体而言,八碟以拼盘和炒菜为主,包含肝肠、冻肠、冻子、面肠、面蛤蟆、卤猪头肉、拌干豆腐片、炸肝;八碗以炖菜为主,包含酸菜粉、素烩汤、甩秀汤、下水汤、烧肉块、烧肉丸子、粉花汤、川白肉。主食多为黏黄米豆包、黏饽饽等。
  八碟八碗菜肴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要求色、味、香、形俱全。要求凉菜的切、摆有形,蒸碗香味纯正。上菜时,须先上八碟,为下酒菜;后上八碗,为下饭菜。如此讲究、丰盛的菜肴展现出了满族人热情好客的豪爽性格。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时尚·休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好客抚顺:浓郁满族风情等你来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