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使用同一款车测试,三国消费者对车内气味的抱怨度,与德国、美国消费者相比,中国消费者超过20%。随着消费成熟度的提升,国内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诉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报记者 李方
环保理念 生根发芽
作为先进工业和科技的结晶,现代汽车产品,已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成为人们能惬意享受的移动空间。
当下,这份舒适的移动体验,不局限于汽车性能、不止于车身安全,而与车内生态环保水准,建立了紧密关联。例如,车内空气质量、车内气味,对乘车人的主观感受,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车内环境污染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人类十大健康威胁之一。“车内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已成为2015年J.D.Power新车质量研究报告中出现最频繁且排名第一的严重问题。
“中国消费者对车内气味的在意程度,远超美国、德国消费者。”一汽-大众质保部材料技术工程师李先生告诉记者,大众汽车做过一个实验,使用同一款车,测试三国消费者对车内气味抱怨度,中外消费者有着明显的差别:德国消费者抱怨度是2.5%,美国是1.9%,中国消费者超过20%。
随着汽车消费成熟度的提升,国内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诉求,早已不满足于最初的价格关注及“推背感”的动力追求;在跨越“C-NCAP”汽车安全理念之后,已迈入汽车环保性能的品鉴领域。
而国内消费者汽车环保概念的日益清晰,与国家生态环保战略的明确、汽车生态理念的培育,有着紧密关联。
已经连续举办两届的的2016中国汽车生态设计国际论坛,无疑就是推进国内汽车生态环保理念普及的又一范例。来自国内外政府机构、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权威人士,围绕着生态设计政策制定、国家宏观调控如何推动行业、企业展开生态设计等国内汽车焦点问题,共同探讨我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保性能 品牌战场
随着消费者环保生态汽车理念的觉醒,国内外各大汽车品牌对汽车环保性能的重视,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已将汽车生态环保性能,作为展示汽车品质差异化的主角。
一汽-大众销售有限公司公关总监李鹏程告诉记者,车内空气质量,是一汽-大众致力于追求精益求精汽车高品质的重要领域之一。一汽-大众高尔夫轿车摘得国内首枚生态评价最高奖项——C-ECAP白金大奖,不是偶然的。
为了让用户享受清新健康的车内环境,远离有毒VOC带来的困扰,一汽-大众从产品开发阶段对原材料和工艺的定义、选择,到材料、零部件、整车产品的质量认可、监控,再到对供应商体系的管理和能力提升,一汽-大众在产品诞生和生产的各个环节,运用精密的整车气味舱、零部件气味箱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分析仪器,准确测定材料、零部件和整车产品的VOC含量,并按照严苛的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和把关,从而保证最终的车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及一汽-大众的相关标准。
设备、仪器虽然能够精确测定物质的存在和含量,但不能表达主观的感受。一汽-大众除了对有害VOC进行严控之外,对无害却有异味的不愉快体验,也不放过。
一汽-大众有一批接受过德国大众特殊训练的气味评价员,他们通过鼻子来判断各类材质的味道是不是“好闻”。
通过以上严格的检测评判,一汽-大众最终选定的零部件材质,都是低散发材料,尽可能地避免了车内异味造成的不适感。
吉利汽车,不但是自主品牌的佼佼者,其环保水准,更体现了国内汽车环保理念的先进性。
在吉利人心目中,对汽车环保生态最佳呈现的追求,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汽车重要的属性,是汽车品质的体现,是吉利的一项产品。
吉利从2008年率先在行业开展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开始至今已历经8个年头,从“最环保,最安全,最节能的好车”过渡到“做每个人的精品车”,从品质到感知,严格对吉利旗下所有的新生代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控,确保每一款上市车型都达到零毒害要求。
环保监管 力度陡增
但是在我国,对汽车环保生态尚未达成普遍性共识。
数据显示,环境保护部每年都对国内新车生产一致性和在用车进行定期检验,车辆抽检合格率只有80%左右;有的地区甚至还不到80%;企业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强化汽车环保性能监管力度,今年3月,环境保护部新设立大气环境管理司并首次下设机动车环境管理处。目前,北京、天津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80多个城市,已组建了机动车环保监管机构。
除了监管职能机构的加快落实,我国机动车环保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也在逐渐完善。
我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国1排放标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版)的颁布实施,16年来,包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等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70多个城市都出台了机动车污染防治的专项法规。
日趋严格的汽车环保监管,普通消费者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目前,国内新车排放量比最初下降90%以上,中国环保技术水平跨越了欧洲20多年发展历程。”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机动车管理处处长韦洪莲在“中国汽车认证认可国际论坛”上,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到目前为止,东部11个省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省,已经实施了国五标准,其他地区还在实施国四标准。
环保标准促使国内车辆的燃油低硫化进程,加快推进。2000年,国内成功淘汰含铅汽油。之后,燃油的低硫化开始在全面推进。2015年,国务院确定成品油质量工作升级方案以来,2016年1月1日,在我国东部11个省市供应国五标准的汽柴油。
韦洪莲告诉记者,“车到油未到”环保达标老大难问题,目前已经得到解决,已能做到“车到油到”。
从国内机动车环保监管工作的历程不难看出,消费者健康权的保护力度正在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