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中关村海龙电子城关闭“龙”门


    (上接1版)
消费模式改变
  7月7日,曾经在海龙电子城购买过笔记本上当受骗的单先生,听说海龙电子城关闭的消息后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他觉得这是必然现象。
  “海龙的名声太臭了,作为消费者,我觉得这种电子卖场现在存在的意义不是很大,而且海龙电子城的负面消息很多,比如经常出现欺骗消费者的事件。”单先生说。
  也有消费者认为,海龙电子城等一些电子卖场的关门,是消费者消费模式发生变化的结果。北京市消费者孙晨告诉记者,电子卖场作为早期的百货店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现在我们大量通过互联网购物,交易快速便捷、价格合理透明,而海龙这类卖场的价格一般虚高,陷阱很多,消费者往往防不胜防”。
  海龙的商户王玲也认同消费模式改变这种说法,但她还认为,实体店仍有存在的必要和发展的空间。“消费者购买时其实还是希望能直接看到、摸到商品,但是现在网店抢占了大量生意份额,实体店的租金经营成本压力不小。只要实体店诚信经营,不欺骗消费者,仍然有生存空间”。
  曾是名声显赫的电子大卖场,如今,随着销售电子产品的商户的大量退出,海龙已经没有嘈杂的叫卖声。1层至5层的电子卖场中仅剩一层临街几家店铺,以及2层十余家商户还在营业,柜台前并没有消费者来购物。几家商铺老板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之所以坚守,是因为店铺是自己购买或者租约还没到期,目前还在等待下一步的通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离开海龙电子商城时,店铺外,在海龙大厦2层坚守的王玲看着踢球的孩子提醒说,“球别踢那么高,小心踢到人”。10岁的孩子一脸无辜地回答,“空荡荡的,哪里有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调查】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关村海龙电子城关闭“龙”门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