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有关领导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要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年,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年,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动力年。
位居陕西北部的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利用自身优势,紧跟转型发展步伐,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西北地区县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奋进之路。
服务地域经济实现自我发展
世纪交替前后,随着神府东胜煤田的开发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地处神府东胜煤田腹地的陕西省神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为顺应能化基地建设引发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产业优化升级等经济变革形势,培养急需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神木县委、县政府决定创建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经陕西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这所全新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矗立起来。学校以服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基本定位,以构建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高中职一体化的大职教体系为办学目标。学校主要开设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矿山测量、会计、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十三五”时期,神木县将成为西部县域经济排头兵,能化基地高端低碳循环发展样板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陕西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示范区,预期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神木县将以央企省企为龙头、地方企业为骨干,打造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矿井集群,提升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加快运煤通道、煤炭物流园区、互联网交易平台建设,降低煤炭流通领域的附加成本。逐步减少外运商品煤比重,原煤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推进煤电一体化建设、煤化工高端发展,构建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并向下游精细化工延伸的产业体系,打造能源化工全产业链。加快建设神华榆林煤化工、西湾煤化工等高附加值现代煤化工综合利用项目,争取国家优先布局现代煤化工试验示范项目。加快兰炭技术研发创新,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兰炭产业创新基地。进一步优化延伸新材料产业链,促进镁合金等新材料产业向创新产业集群转化。
依托全国工业经济强县——神木县,及秦晋蒙交界地带星罗棋布的国家、省级工业园区、大型民营企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强大经济优势,学校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习实训和就业优势。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重视专业建设,重视立德树人。专业的设置是吸引生源的重要因素之一,扩大招生上规模必须要拓展专业吸引生源。按照“依据地域经济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建设思路,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有效对接,整体优化专业结构,积极扶植新办专业,巩固加强优势专业,适度开发新的专业。重点抓好1-2个重点专业,引领学校的专业建设。制定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能力以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思想道德品质。德为人之本。在日常专业教学中时时刻刻注重为人与立德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进行全面教学质量考核。审查学期授课计划、课程总表、教学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检查和督促教学团队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规章制度等教学文件的执行情况。突出各教学团队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主体作用,落实其对教学环节及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职责。进一步发挥教学督导组的作用,围绕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扎实进行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认真做好督导工作,重点对教师的授课计划、教案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试卷评阅、晚自习辅导等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育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并与他们进行探讨和交流,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对新任课和开新课教师进行逐一听课和评课,并对其水平做出评价,评定是否具备任课资格,指导他们过教学关。
开展教学评比和竞赛活动,强化教学基本建设。开展优秀教师、教坛新秀、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案奖等评选活动。坚持教研室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制度,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教、观摩教学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制定试卷命题、审核、阅卷规范,作业布置、批改规范等要求。按照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要求,修订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持续优化教学文件资料建设。推进学生毕业设计改革,试行多样化的学业考核办法。继续推进学生技能比赛、专业社团活动开展,不断提高学生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质量,全面开展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范要求,科学协调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学分比例与课时安排,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实验实习实训教学,培育大国工匠精神。统一实习实验实训工作量统计办法,提高实验实训的开出率,不断提高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创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机制,突出生产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制定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制度,实验实训材料的采购、领用制度。
关爱学生成长服务学生成才
学校从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切入,扎实细致地解决好、维护好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有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办好校园各级网站,引领校园网络文化。研讨学生和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其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普查,认真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工作。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推进帮困助学工作从直接赠予补助向勤工助学为主转变。吸引社会资源帮困助学,稳步提高帮困额度,扩大受益面。按时、足额发放国家助学金,落实好减免学费政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工作。
全力做好就业工作。“只有出口畅,才能入口旺”。学校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全员参与,下大气力拓宽就业渠道,开辟就业基地。量化指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实行目标考核,实现“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就业稳定率高”的目标。学校联手组织力量深入神木、府谷、榆林、鄂尔多斯等周边的大中型企业开展调研和回访,摸清企业需求,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和企业对学校的教学要求,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推出新的举措,千方百计提高就业质量。同时,开设就业指导课,全面开展就业指导。举办“就业创业大讲堂”,邀请专家、企业家、校友来校讲学。大力采用新兴媒体和现代信息化手段,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突出职业道德培养。加强创业教育,新建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为了让学生在奔涌前进的社会潮流中勇立潮头不落伍,学校开设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东南沿海地区高职院校的先进做法,着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浓郁科研氛围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学校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能力提升与学历提升并举、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提高并进,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进修结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创造优惠条件,下大气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继续推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机制,加强对新进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和学习,组织教师与国内兄弟院校开展广泛的学习和交流活动,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访学,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培训、讲学。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校积极组织多种学术交流活动,形成勇于创新、百家争鸣、兼容并蓄的良好氛围。有针对性地举办教科研专题培训讲座和课题研讨活动,促使全院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师,进一步增强科研意识,参与教科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健全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教职工结合学校教学一线及教学管理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规范建设,严格防范和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积极组织申报教科研课题。学校努力加强与各级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业务联系,认真做好各类教科研项目申报的策划、协调和指导工作,争取更多更高层次的教科研项目。建设和完善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服务平台,面向企业技术革新、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组织科研项目同行业、企业的对接。努力增加院级教科研课题立项。建立科研奖励机制,积极鼓励教职工申请教科研课题和科研项目。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面向未来,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将按照“上规模、求特色、创品牌”三步走战略,进一步加快发展,强化内涵,突出特色,努力建设成办学规模适度、专业结构合理、教学条件完善、教育质量优良、高职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陕西省一流的高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