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娟制图
■本报记者 武晓莉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便利,但也给广大网民带来了隐忧。网络安全的现状如何?保护网民信息安全给相关方带来何种挑战?在日前召开的2016网络安全论坛上,各方人士各抒己见。
低头族遭遇恶意程序
在地铁、大街、会场等各种场合到处可见低头族,他们在移动互联网上刷微信、淘宝、看视频、看新闻,几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离不开网络,离不开随时随地可以上网的手机了。而伴随产生的,肯定是大家都关注的安全问题。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与运行中心经理袁捷说:“对我们业内人士来说,说到移动互联网时会想到云、端、服务器、网络,但对消费者来说,他对移动互联网的感知往往就是终端。”
终端面临什么样的安全问题呢?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015年移动互联网发展与安全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活跃的手机网民数量已达到7.8亿,活跃的手机联网终端达到11.3亿部。九成以上运行安卓和IOS操作系统,其中运行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达8.9亿部,运行苹果IOS操作系统的达到1.5亿部。
该中心运行部何能强工程师说:“应急中心从10年前开始监测移动互联网的恶意程序,10年间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2012年之后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2015年新增的移动恶意程序数量超过 147万,较 2014年同期增长54.7%。其中有99%以上是针对安卓系统的恶意程序,其次是JAVA、塞班和苹果IOS。在恶意程序里,扣费行为最多,占23.61%;其次是强制推广、流氓行为,占22.21%;木马行为占15%。2015年全国感染移动恶意程序达1.74亿,使用安卓感染最多,占71.24%;其次是塞班和IOS,分别占到17%和10%。2015年发现,76%传播恶意程序的服务器位于境内,23%是位于境外。境内是江苏最多,境外是美国最多。”
网民对安全问题最担忧
“××要访问你的通讯录,允许?不允许?”“××要使用你的位置信息,允许?不允许?”……
除了手机本身会有操作系统安全漏洞外,个人数据信息采集和使用中很多的未知数也给网民带来深深的隐忧。
阿里巴巴安全部副总裁杜跃进认为,数据安全的目的是保障网络健康发展,但用户可能会有几个方面的过分担忧,首先是觉得自己被采集了太多数据,为什么APP总是要采集自己的数据?为什么卖东西要身份证复印件?
其次,被采集的数据会被如何用?比如阿里巴巴是一个大数据公司,但每个人都有一些隐私、不希望别人知道的事情,用户每一个消费行为,管理者是不是都可以看得见?为什么我买过一个东西,你们就会给我推销同类商品?为什么买房子就有骚扰电话打过来?
杜跃进说:“我们不应该回避的是,这些数据在企业手里是不是被监管部门滥用了?政府会随便地看企业数据吗?”
用户的第三个担心是被收集的数据会不会被坏人偷走?数据资产放在企业、政府部门里是否安全?如果被偷走就直接威胁到用户财产乃至人身安全了。
杜跃进指出,数据的采集和应用本身并不一定都是负面的。比如如果没有监控数据,很多案件就无法侦破;黑客恰恰是要千方百计抹掉网络痕迹的。
功能和安全是矛盾组合体
业内人士认为,从技术层面看,功能和安全有时候是矛盾的组合体。“在我们安全从业人员来看,绝对不能容忍在一台办公终端中打电子游戏,也绝对不能容忍在电子商务终端中电子交友,或者随意安装一些不明来源的程序。”袁捷说,“这就是移动互联网便利性和安全性的矛盾。在智能终端中,很多功能定位本来应该是互斥、完全隔离的,但是现实情况不允许我们这样做。为什么?因为用户认为那样不方便。”
“智能终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最大的安全短板,面临的风险最多,但是所能采取的措施可能是最少的。”在袁捷看来,在网络侧、服务侧、业务应用侧都面临着很多安全风险。这些相对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有了可供选择的技术或者管理理念进行管控。最不安全的环节就是终端本身。终端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所承担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但是所面临的安全措施、安全手段却非常匮乏。
袁捷认为,移动智能终端的风险大概可以分为两类:购买前在手机里引入的风险,比如操作系统漏洞或恶意程序,内置恶意程序等;拿到手机后引入的风险,比如恶意链接、引诱安装等。
安全防护需要大家参与
“我们现在在网络层面针对病毒流量做了监测处置。”袁捷说,3家基础通信运营商在安全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在APP应用方面,针对自有应用和MM商场做了闭环管理。终端产品,手机安全卫士、云端联动治理的安全检测工具箱提供排查手段,联合业内同行也做了安全手机的发布。截至5月底,中国移动监测处置的恶意软件达33万多种,封堵控制端1.6万余个,阻断恶意软件连接访问1300多亿次。
但一家运营商所能控制的内容、所能做的工作,对于整个互联网环境来说,可能只是沧海一粟。袁捷认为,一些关键环节是不可控的,安全机制是不完善的,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加强合作。
何能强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去年累计通知302家应用商店、云盘、网盘、平台下架恶意程序1.7万余起,全年下架率达97.2%。排名前6的平台下架的恶意APP占50.2%,都是提供云盘、网盘、广告的。同时还建立了基于全国31个分中心联动的恶意程序处置机制,一旦发现某个云盘、网盘、广告平台有恶意程序,我们会第一时间判断这个网站的备案地在哪里,去年累计有20余个分中心下架相关产品。”
在杜跃进看来,数据安全最重要的环节是使用和保存,如果用户相信自己被采集的数据存在没有任何人看得见的地方,没有人可以滥用自己的数据,并且不容易被人偷走,这样,用户的担心大概就能解除了。
真正要解决的是如何建立信任,让大数据真正造福于人。“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杜跃进说,“过去数据是静态的,只要放在一个封闭的地方管理好就可以了。而今天数据是生产资料,是跟着业务走的。你在网上买一个东西,什么都不告诉别人,别人怎么把这个东西给你?但是你要告诉他,中间又有很大的链条,这个链条里的很多人都会拿到你的数据,我们会尽量让他少拿,但是不可能什么都不做。跨国交易什么数据都不给,这个交易就不要做了。因此,情况比过去复杂很多。”技术上,就是建一个模型,通过风险计算,来决定数据的使用。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数据安全,也就是整个大数据环境下的安全。
袁捷说:“不是靠我们一家单位、一个环节就可以实现整体上的效果的,还需要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构建一个移动互联网安全新生态。”
在用户层面,大家一致认为,尤其要做好用户教育,使用户不仅成为新业务的使用者,也成为业务安全的共同参与者和保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