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燕制图
■本报记者 桑雪骐
奥维咨询日前在2016年中国智能显示与创新应用产业大会暨CRC中国彩电行业季度研究发布会上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彩电行业的销售量继续延续增长势头,但销售额却出现了同比下降的局面。对此,相关专家指出,价格战扰乱市场秩序,可能会给产业链带来破坏性影响。
价格战导致量增额降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影响下,经济企稳回升的迹象非常明显,彩电市场更是延续了去年的景气。”奥维云网黑电事业部总经理董敏介绍,该公司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彩电市场暖意融融,零售量规模为2351万台,同比增长6.9%;但是,彩电市场零售额规模仅710亿元,同比下降4.0%。
一般分析认为,当市场出现量增额降的时候,就说明市场产品有低端化倾向。但是,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彭剑锋介绍,今年上半年,55英寸彩电首次超越32英寸产品的市场占比,跃居成为销量占比最大的尺寸。65英寸彩电的市场份额也攀升至3%,逐步占据客厅电视中高端市场地位。同时,在4K电视台尚未开播的情况下,4K电视的渗透率也从2015年5月的27%增长到今年5月的45%,智能电视渗透率从73%增长到78%。此外,曲面电视、量子点电视、OLED电视等高端产品的渗透率都较2015年有较大上升。“也就是说,彩电市场上的产品,无论是从尺寸、技术,还是性能配置上都较去年有大幅的提升。这也表明,销售额的下降并不是产品低端化造成的。”“另一组数据则显示,目前市场上彩电市场上从32英寸到65英寸各尺寸段产品的均价均出现了下滑的态势。”彭健锋介绍,降价幅度最小是60英寸彩电,降幅11%;降价幅度最大的是37英寸,达到60%;所有尺寸平均价格降幅是25%。同时,奥维云网数据也显示,彩电市场零售均价为3020元,同比下降10.2%。“由此可看出,量涨额跌,问题主要出在价格上。”
彩电市场竞争一直离不开价格战,董敏认为,互联网品牌及线上市场份额的大幅度攀升,使得价格战更是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据介绍,2016年上半年,彩电市场一方面外资品牌特别是日资品牌缩减在华业务,国产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传统品牌与互联网品牌呈现双雄竞争的态势,从线上到线下两个市场展开正面交锋,纷争迭起。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国内传统品牌的市场零售份额为75%,较去年下降3.8个百分点;互联网品牌的市场零售份额为16%,较去年上升7.9个百分点;外资品牌市场零售份额为9%,较去年下降4.1个百分点。
同时,线上市场零售量846万台,同比增长64%,占整体市场的36%;线下实体零售渠道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百货渠道和其他实体卖场的下降幅度最大,同比分别下降16%和19%。
降价不仅成为了互联网电视品牌切入市场的敲门砖,线上市场的每一次大促也都是以低价作为杀手锏。这些都造成了彩电市场价格单边下降的局面。
可能对产业链造成破坏
“现在的电视真是太便宜了。”消费者刘先生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家的老CRT彩电终于淘汰了。在购买新彩电之前,有朋友建议他购买50英寸以上的产品,当时他觉得不可思议,一方面担心视觉效果粗糙,另一方面则担心价格严重超预算。结果他到卖场后才发现,现在的彩电清晰度已经大幅度提高,而价格却是白菜价。于是他以不到3000元的价格抱回了一台55英寸的大彩电。
刘先生的感觉其实是目前大多数彩电消费者的感觉。3月,奥维云网联合腾讯开展了关于消费者购买电视考虑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与几年前相比,彩电消费的影响因素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高达36%的消费者关注潮流,其中包括技术潮流;21%的消费者会关注外观;只有19%的消费者关注价格。这说明,价格已经成为彩电消费中的非决定性因素。
同时,调查还显示,在购买之前,73%的消费者计划花费2000元到9000元。其中,想要花费5000元以上的消费者占比达到了46%。但是,市场零售的监测结果却显示,80%的销量集中在5000元以下产品。董敏认为,这说明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发生了严重错配。“今年上半年,面板价格先跌后涨,而整机价格却单边下降,线上每英寸价格从2015年的65元下降到现在的53元;以55英寸4K彩电为例,目前有不少机型的价格都在2199元,而工厂出货价就已经达到2200元左右。”董敏指出,无论多么完美的体系,价格战都可以撕开一条口子,但从长远来说,这种价格战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给产业链带来了破坏性影响。
董敏认为,目前的电商仅仅是完成了卖场的电子化,并没有实现销售创新的模式。零售渠道的真正使命应该是通过线上线下的组合,整合并优化产业链,放大所有相关方利益,成为满足需求和创造需求的枢纽,根本解决供应与需求在高度个性化前提下的准确匹配问题。“这其实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所在。”
彭健峰也指出,行业正常盈利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并在技术和服务的升级方面进行投入,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他代表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呼吁,行业要坚持价值战,摒弃价格战。
“积极的变革会把坏事变成好事。”苏宁云商营销总部副总裁王哲认为,市场上的产品总是在货品化和品牌化之间摇摆发展,产品价格开始从高性价比走向品牌化、高档化,但当价格超过使用价值过多的时候,就有野蛮人进入并打出高性价比旗号;而当商品完全货品化时,人们又开始呼唤好产品、好品牌,并愿意为此付出溢价。而现在彩电正处在变革的前沿,从波谷走向波峰。如果在客户体验上实现新突破,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格局变化。
彭健峰介绍,为促进行业转型价值战,产品品质化提升、行业标准化也是今年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上半年,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完成了5项技术标准的制定并在本次大会上发布,分别是《曲面液晶电视通用技术标准》《HDR液晶电视技术规范》《HDROLED电视机技术规范》《移动终端显示性能技术规范》和《X+C板和T-CON板信号输入插座技术规范》。其中,HDR技术和曲面电视技术是今年行业的亮点,标准的出台将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移动终端显示性能标准》由国内外主流手机品牌企业参与撰写,填补了这个领域标准的空白;《X+C板和T-CON板信号输入插座技术规范》属于面板系列接口标准中的一个,这类标准虽然和消费者没有直接关系,但对产业链来说,可提高接口的兼容度,对企业降成本和提高效率将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手记
企业要做冲浪选手
在家电业,曾经有渠道为王之说,随后渠道发生了巨变;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又成为最响亮的口号。似乎谁能够直达用户,谁能够把用户拉入研发环节谁就是赢家。于是我们看到了大量的社群模式,包括共享经济的产生。在供给侧改革大潮之下,彩电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又都在强调匠人精神,因为人们需要更极致的产品。
似乎每一个端口都很重要。但实际上,价值链的制高点就在其中进行不断的流动和变化,这就需要企业成为一个冲浪选手,在每一个浪潮汹涌而来时,都能站在最高点。
比如如今被每个企业都高度重视的用户,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奥维云网的研究表明,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和多元化,对于彩电的购买行为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标签化,大致可以分为可靠供给的购买、可支付价格的购买、优良性能的购买,并最终上升到符合自我形象的购买。任何产品的选择,都将成为一个消费群体生活方式的体现。
同时,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决定因素也从价格转向使用体验、心理满足等多种因素,而用户的变化还体现在其对于电视消费的整体成本的考量上。过去,人们把“成本”简单地等同了“价格”,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为购买一台彩电所付出的成本远远不止于金钱这么简单,而是包括:一笔钱(价格)、一个决定(仔细比较各种商品)、一次次的学习和使用行为,以及更为频繁的相关服务成本。
此外,互动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消费体验,它打破了原来商家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形成商家、消费者与消费者群的多项互动。
渠道的变革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更多的公司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用户,于是用户端的价值开始改变,当用户的声音越来越大,又倒逼产品制造端开始改变。因此,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任何企业都已经难以依靠单一的竞争手段做到一家独大,未来各企业之间只有通过多渠道的融合、多产品生态圈的打造,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高质量需求。 (桑雪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