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聂国春
随着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的加大,监管部门对险企违规行为加大了惩罚力度。从中国保监会网站公布的信息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保监会及其各监管局共开出了396张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中国保监会开出了13张罚单,各地保监局共开出383张罚单。
通过梳理可以看出,销售违规问题最为集中,涉及销售误导、回访违规、信息披露、违规拒保等。
保监会处罚9险企
今年上半年,中国保监会共处罚了9家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寿、太平养老、太平人寿、中国信保、中国人保财险、紫金财险、信诚人寿、大地财险、太平洋人寿等,罚款共计316万元。
其中,今年一季度保监会共开出6张罚单,涉及2家公司,处罚理由包括电销欺诈、回访违规等。根据保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14年至2015年,大地财险在车险电话销售业务经营中,存在公司销售人员使用与事实不符表述向投保人促销等欺骗投保人的行为。而太保寿险除了电销欺诈误导,还存在未按照有关规定回访,部分保单存在犹豫期外回访的情况。
第二季度,太平保险和中国人寿成为处罚的焦点。经查,太平人寿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的行为,太平养老2014年12月21日-31日期间承保的1,222件团险新契约保单,其中512件保单通过特别约定的方式改变已备案保险条款的保险责任,涉及险种12个。而且太平养老公司2014年承保的团险保单中,存在非被保险人的父母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的问题。中国人寿则因为采用退保金直接冲减退保年度保费收入的方式处理长期险非正常退保业务,被保监会罚款40万元。
在处罚的同时,保监会上半年还下发了18道监管函,针对电话销售骚扰客户、红利通知书管理不到位、客户回访不符合规定、银保不规范等问题,要求保险公司切实整改,并进行责任追究。
销售违规成重灾区
从各地保监局开出的罚单来看,销售违规成为问题重灾区。
首先是宣传不当。例如国华人寿佛山中心支公司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产品说明会上使用的材料出现“我行最新推出”“复利滚存”等用语,内部培训课件存在“账户随时可以任意支取”“复利累计生息”等用语。
其次,电销业务违规较多。例如,因违规宣传产品收益率为8%,平安人寿西安电销中心被罚款40万元,该中心副总经理被予以警告并罚款5万元。
再次,保单回访问题严重。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银保客户经理董某,利用虚假电话回访欺骗消费者。泰康人寿也因回访话术存在误导性内容等被保监会勒令整改。
处罚力度或加大
随着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二代”分类监管体系的实施,合规风险评价被纳入其中,并与资本金要求直接挂钩。
业内专家指出,针对部分险企的合规意识淡薄,监管层将根据保险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保险违法行为的特点,推动修改《保险法》,或对违法行为罚款的下限和上限作适度上调,提高违法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推动企业合规经营,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企业为了市场规模铤而走险,保险监管部门今年开出的罚单实施的是对机构、责任人的“双罚制”,多个案件处罚了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其中一名董事长还被处以行业禁入一年的严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