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李洪海书写毛泽东诗词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作者:孙燕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李洪海近照。
图2:七律·长征。
图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图4:致彭德怀同志。
图5:念奴娇·昆仑。
图6:清平乐·六盘山。
图7:三首十六字令。
图8:忆秦娥·娄山关。
图9:沁园春·雪。
■本报记者 孙燕明
  八一建军节之际,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铭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著名书法家李洪海撷取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创作的经典诗词,满怀深情,饱蘸浓墨,激扬文字,挥洒成篇,极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艺术魅力。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进行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5个军团及两个纵队共8.6万人,撤离中央苏区,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中央红军冲破国民党军队四道封锁线、转兵贵州、突破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纵横11个省,共进行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击溃国民党军队数百个团的围追堵截,行程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主席曾就长征作过精辟的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红军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重温毛泽东诗词,我们深深感到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特别是在长征途中,他以卓越的才识、驰骋的想象、饱满的激情,得心应手地运用传统诗词形式创作出多首熠熠生辉的经典之作。这些诗词中,既有对红军战士和红军将领的歌颂,也有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更有在艰难困苦中的抒怀言志,使我们深刻领略了毛泽东主席的雄才伟略和浪漫情怀。李洪海是书法大家启功先生的得意弟子,继承了启功先生书法艺术精髓,并博采众家之长。其字以楷为基,行楷综合运用,结字内紧外拓、疏密巧布、骨势清秀、精美洒脱,与毛泽东诗词完美融为一体,堪称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
  80年弹指一挥间,长征的亲历者带着他们的红色记忆一个个离去,但红军将士所创造的伟大长征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那些讲了80年的故事,至今还会令人产生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壮志豪情。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力量;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方向。毛泽东诗词犹如嘹亮的号角,似高亢的战鼓,让李洪海增添了有如神助的力量,笔随心动,墨如潮涌,一篇篇书法佳作跃然纸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政治工作的发源地进行情景教育,寻根溯源、正本清源,传承红色基因,不忘本、不迷途,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说,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李洪海创作的以毛泽东诗词为内容的精美作品中,深刻感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更加认识到红色江山来之不易,继而共同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李洪海现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国防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委员会委员,创作了《红楼梦诗词歌赋钢笔书法》《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李洪海书王羲之兰亭序》《李洪海斗方书法作品集》《翰墨系海疆》《李洪海学录雷锋日记》《李洪海书廉洁奥运赋》等专著,艺术经历及作品被载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世界当代书画家作品集》《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收藏】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