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从认知不清走向评价一致,逐步升级的标准推动国内汽车安全意识大幅提升——
C-NCAP:十年博弈汽车安全
作者:李方


    ■本报记者 李方 文/摄
  “十年前的2006年3月2日,对于C-NCAP以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来说,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8月5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举办的“2016第三届中国汽车安全日暨C-NCAP十周年活动”现场,C-NCAP创建者之一、中汽中心副主任李洧回顾十年,感慨良多。那一天,中汽中心正式发布了首版C-NCAP评价规则(2006版)。自此,中国有了自己的新车评价体系。
C-NCAP这十年
  时光倒流十年。
  2006年8月29日,一辆贴有“2006-01-1”标识的试验车,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向刚性壁障。这一碰,拉开了C-NCAP测试帷幕。同时拉开的,是中国汽车安全水平提升大幕。
  转眼十年过去:
  十年,C-NCAP共测试327款车型、碰撞试验近千次;
  十年,从督促市场提升标准到倒逼法规提升水准,C-NCAP与汽车安全博弈不断升级;
  十年,从遭受非议到市场取得一致认知,C-NCAP给汽车安全带来实质提升。
  对此,中汽中心党委书记、C-NCAP管理中心主任于凯如此评价:“十年一剑。如今的C-NCAP,已经成长为国际知名汽车安全评价体系,成为国内汽车安全研发设计的风向标;对国内汽车工业,起到了安全标准的引领作用。”
  而中汽中心情报所所长、C-NCAP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玮楠则从消费者认知角度强调,C-NCAP还唤起了整个社会对车辆安全性的关注,也为消费者买车提供了客观公正的参考信息。
曾经的错误安全认知
  确实,C-NCAP十年,不但推动了国内汽车安全技术配置的大幅提升,也提升了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认知理念。而关于消费者对于安全的认知,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典型例子:汽车的钢板越厚越好吗?十年前,或许回答是的人很多,如今,很多专业的消费者会告诉你,说到安全,车身的结构才最重要。
  但十年前对于汽车安全的认知,确实是只以车身钢板薄厚论安全。
  李洧回忆道:十年前,中国汽车产品整体安全水平,处于满足法规阶段。因为没有NCAP评价体系,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外国汽车品牌车型进到中国后,各种程度的减配频频发生。
  由于没有与国际接轨的评价体系,也导致很多自主品牌出口到国外市场时,无法适应国外严格的新车评价标准,在安全评价试验中屡屡发生“碰撞门”事件,严重影响中国汽车产品声誉。
  究其原因,在于汽车安全概念不像舒适性、动力性等感受明确,消费者能做的,就是以讹传讹地按一按车身钢板,按不动,就是好车,结实;按得动,这车皮儿太薄,不安全。这样的说法不胫而走。
  于凯介绍说:“C-NCAP之前,国内消费者根本无从知晓一辆车安全性能到底怎么样。于是,车身钢板薄厚、软硬,就成为普通消费者判断车辆安全与否的唯一凭据。”
  为了促进中国汽车企业快速提升安全研发能力和产品技术水平,从而能够有更充分的实力参与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最终达到降低汽车乘员在事故中的伤亡率,构建更加安全的汽车社会的目的,也为了使中国消费者能够清楚地了解车辆的安全性能,保障中国消费者享受同等安全性能进口车的权利,中汽中心结合中国国情和国外NCAP的成熟经验,建立了C-NCAP评价体系。通过这样一套比国家标准要求更为严格、测试项目更加全面、操作更加规范的评价体系,进而引导关注汽车安全的消费理念,促进整个汽车行业安全技术水平的提升。
不断提升的标准体系
  C-NCAP初入中国,开始时让人心疼:好好的车咋拿来撞着玩儿?多老贵啊。也有人疑惑:这钱都谁出的啊?更有人质疑:这碰撞的结果都是真的吗?
  该不该撞,人们慢慢知道了它的价值,谁掏的钱,媒体的跟踪给出了明确答案。结果是不是真实,是不是科学,C-NCAP用规则体系给出了结果。
  2006年首版规则,提出了基本的100%正碰、40%偏置碰和侧碰三个测试项目;
  2009年改版,增加了儿童安全座椅和儿童假人,首次提出了儿童乘员保护概念;
  2012年改版,增加了鞭打试验项目、偏置碰撞提速、定量评价后排乘员、ESC配置鼓励加分等;
  2015年改版,对星级划分进行调整,进一步提升了高星级车辆安全评价标准。
  十年来,C-NCAP试验能力不断加强、评价规则持续改进,C-NCAP历经3次改版提升。
  据中汽中心标准所所长、C-NCAP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冯轶介绍:“C-NCAP设定了周期性更新完善的发展目标,基本每3年会对评价规则进行一次完善和升级。
  C-NCAP改进提高,特别注重保持中国特色。例如,加分项的设置,就是根据中国具体情况进行;例如,安全带提醒装置、ESC配置……另外,基于中国乘用车人员乘坐特点,C-NCAP将后排乘员安全性纳入评价体系。这在世界范围尚属首次。
  随着C-NCAP的推出,不管是进口还是合资车型,国外车企都越来越多地参考了C-NCAP规则进行相应的研发和改进。十年来,C-NCAP规则的版本随着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更新,不断升级,对汽车产品安全技术进行逐步引导,稳步提升。
  在C-NCAP实施之初,取得5星级评价的车型数量有限,随着车企对C-NCAP评价体系重视程度的提高,逐步加大在车型安全性方面的前期研发投入,高分车型在C-NCAP评价中比例逐步提升。
  目前,C-NCAP正在加紧2018版规则的研究,将新增加行人保护、电动汽车测评及更多主动安全技术配备加分项的设置。
为自主品牌担心的人放心了
  C-NCAP十年,自主品牌可谓是最大受益者。
  十年前,一些自主品牌的出口产品,在国外机构测试中,出现0星、1星成绩,被称为“铁皮罐头”。
  C-NCAP的实施伊始,参加测试的自主品牌部分车型,其星级评价结果位于垫底水平。
  一些人曾担忧,C-NCAP会不会将刚起步的自主品牌扼杀在摇篮中……
  于凯分析说:“十年前,自主品牌车企安全研发技术落后原因,与当时国家安全规范缺失有密切关系。当时,除了标准符合性要求外,没有其他更高的规范要求。这导致自主品牌在产品安全性能开发方面,既缺乏依据也缺乏经验。”
  C-NCAP的创立,为自主品牌明确了开发设计目标,企业纷纷加大对安全研发的投入,将获得C-NCAP高星级评价作为提升产品安全性的最高目标。
  10年来,自主品牌伴随着C-NCAP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自主品牌品牌形象和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使其在国外市场上能够从容面对各种考验。其被动安全技术水平,有的已达到“5星+”的境界,完全不逊于很多国外汽车品牌。
C-NCAP未来
“十年来,C-NCAP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对整个汽车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成长过程,这推动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安全技术从起步到全力提升的发展。”谈到C-NCAP下一个十年的发展目标,于凯说,C-NCAP十年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深切感到,国内汽车技术及道路交通方面的基础研究非常薄弱,比如事故研究、人体伤害机理等。一些新的试验形态和新技术应用,也存在经验不足、无法充分消化吸收等问题,另外,如何更加全面地、科学地评价车辆安全性,也是C-NCAP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未来十年,C-NCAP将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如交通事故数据分析、新技术的跟踪和应用分析、针对中国车型特点的数据统计和试验分析等;持续提升评价标准,引领汽车行业持续提升安全水平。
  与此相应,中汽中心的技术人才队伍也会不断进行储备和扩大,试验室会不断进行新项目的实施预演和论证工作,让试验能力有更快的提升,力争成为国际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丰富的试验室之一。同时,也将为行业造就更多的专业人才,使其在汽车安全领域得到进步和成长,带动整个汽车行业在安全领域的试验能力全面提升。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C-NCAP:十年博弈汽车安全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