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
作者:田珍祥
图片


    图:近几年,国内不少城市举办了国际马拉松赛事,引来大批爱好者参与。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田珍祥
  参加马拉松、跑步、健身、游泳、看比赛……不论哪种形式,在今天的中国尤其是城市,体育消费已经无法被人忽视。体育消费对参与者来说,除了运动本身的乐趣之外,更多的是获得精神的满足。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到来,对我国体育消费之火来说,更是起到了“加油”的作用。
专业装备走俏
  如果想了解消费者在运动装备方面的消费,你可以找一个爱好者好好聊一聊。以跑步而言,除了鞋子、速干衣裤、防风卫衣、帽子、运动内衣、腰包、手套等,甚至还有各类心率仪、手环等智能设备。
  北京市民谭恒斌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现在的跑步已经不是随便穿上一双鞋就跑的时代。“满大街都是专业跑鞋,就连在小区遛弯,也能看到很多人穿着专业跑鞋、速干衣,带着运动手环等装备”。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近40%的20岁及以上的人群有过体育消费,这部分人群中的94%消费过体育服饰。对这一数字,谭恒斌表示,“这两年体育消费火爆,无论是参与的人数,还是消费金额,肯定是大幅增长”。
  多则上万元,少则几千元。这是谭恒斌过去的一年内在体育运动装备上的花费。“跑鞋三双,速干衣两套,外加各种配套设备,还不算买的跑步机,以及日常通过网络购买的其他运动服务项目,如团购的游泳、健身、羽毛球等消费卡。”
  1个月前,运动品牌亚瑟士(A-sics)在上海开设了中国首家旗舰店,开店的原因之一是“最近3年在华销售额以每年2倍的速度增长”。在这家品牌体验店中,不仅设有3D足测服务(动态FOOTID),还有跑步实验室(RunningLab),对跑步者的身体能力进行测试和分析。除了跑步鞋和专业装备外,该门店还销售训练、网球、羽毛球、排球和儿童用品等近450种产品。
  连日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走访北京市adidas、NIKE、PUMA等多家运动品牌专卖店发现,运动专业装备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8月21日,在西单大街一家品牌运动服饰专卖店,工作人员称,仅周末两天,销售的跑鞋就多达40多双,速干衣20余套。
智能设备频出
  体育运动带动了智能设备的发展。近几年来,可穿戴运动智能设备更是炙手可热。体育用品智能化始于2009年美国Fitbit公司的创立,其产品将互联网与传统计步器结合,开启了可穿戴运动设备的时代。在随后的几年内,可穿戴设备运动产品热潮在全球范围引爆。
  过去的3年内,在中国许多城市风靡的跑步、健身等运动,刺激并带动了诸多运动消费。30岁的“海归派”上海市民王睿对此深有感触。
  “在国外留学时就喜欢跑步、骑车,回到上海我也一直坚持,觉得很酷,也很好玩,关键是既能锻炼身体,还能减压。”王睿称,自己还热衷于购买智能设备,带芯片的跑鞋就有好几双,智能手环也买了2款,还有一辆智能自行车以及心率仪等。“这些智能设备很实用,也让我更加喜欢运动。比如手环,只要打开,就可以把每天行走的步数记录下来,运动时间、走路步数和能量消耗等情况一应俱全,还可以通过手机和朋友圈分享,甚至和朋友比赛。”王睿说。
  近年来,运动智能设备品牌层出不穷。仅以智能手环为例,目前市场上就有 Fitbit、小米、华为、乐心、GARMIN等品牌,这些产品普遍具有计算运动路程的功能,还可以根据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及活动的强度和时间来计算消耗的热量。
  加入高科技元素已经成为众多体育产品的设计趋势。除了智能手环,衣服鞋帽等也是如此。“如跑鞋中加入传感器及智能芯片,通过APP,对运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智能自行车则有测速功能,通过蓝牙,可以控制它的速度。一些智能设备甚至还具有监测心率、血压、血脂等功能。”说到这些,王睿头头是道。
  在手机中安装和运动相关的App也成了不少消费者的选择。通过软件记录运动轨迹,计算卡路里,这些APP可为消费者提供骑行、步行、跑步和室内健身等数据。王睿的手机上安装了一款名为“keep”的APP,这款号称“24小时移动健身教练”APP能提供多种健身计划,并提供相关教学视频。
体育赛事助推
  亲历现场观看体育赛事已经成为时尚。除了国内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比赛,国外成熟的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等,也吸引了不少国内消费者不远万里前往观看。
  曾经“高大上”的专业体育赛事也吸引了不少粉丝的亲身参与。以马拉松为例,近几年,国内不少城市举办了国际马拉松赛事,引来大批爱好者参与。32岁的武汉市民王远谋就是其中的一位。“我现在每天从小区出发,沿着东湖跑1个半小时。”王远谋说,近几年来,他参加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事达30余场,跑步让他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报名费很便宜,一般100-200元。从北京马拉松到南京马拉松,从上海马拉松到哈尔滨马拉松,能去的都去,”王远谋说,参加马拉松赛事不仅是他的爱好,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今年他还报名参加了9月份在北京举行的2016北京马拉松比赛,现在已经订好了机票和酒店。
  马拉松运动员、南京户外精灵俱乐部秘书长孙学兵的微博上,公布了其近年参加全国各地大小10余个马拉松比赛的相关图文信息。最近的一次是7月份在六盘水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孙学兵“展出”了专门为这场赛事准备的一双跑鞋。
  主攻消费心理学研究的清华大学心理系博士蔡浏阳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分析指出,体育赛事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体育消费。“消费者参加一些感兴趣的赛事,可提升自我认可度,提升社会赞许度,增强社会认同感,这是积极的方面,也是体育赛事吸引消费者参与的重要因素”。
●专家观点
体育消费是“高”消费
  清华大学心理系博士蔡浏阳认为,体育消费是属于高层次的、享受型、发展型的消费,能够提高消费者精神层面的满足感,是消费者在基本生活需要达到满足后才会产生的一种消费行为。
  蔡浏阳认为,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基本上达到了全民运动或全民健身。体育消费发展的背后折射出了消费者消费心理的转变。“这种消费心理的转变其实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消费者通过社交平台展示个人生活包括体育运动的方方面面,比如晒专业装备,既是一种趋同心理的作用,也是为了表达自我认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田珍祥)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新消费·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