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实践报告》发布
本报讯 11月19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指导、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实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媒体多元化融合发展环境下,虽然多数产经媒体建立新兴媒体阵营,但仍有不少纸媒还停留在“报纸网络版”的初级阶段,并未突出所属媒体的优势。产经媒体应着力发挥专业特长,深度挖掘优质原创内容,积极开展新媒体业务,使纸媒与新媒体形成资源共享,才能实现报网互动和全媒体发展的双赢局面。
《报告》称,参加调查报告的产经媒体普遍意识到了新媒体建设的重要性,其中,46%的产经媒体覆盖“两微一端一站”,有36.67%的产经新媒体处于投入阶段,尚未营收;53.33%实现部分营收,但处在盈利初期;仅10%实现收支平衡。这表明在推进产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同时,在行业垂直媒体的特性方面,产经媒体“两微”还存在热文紧密贴合行业特色和内容商业化特点。《报告》指出,产经媒体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等优势,应着力发挥专业特长,深度挖掘优质原创内容,补足短板,汇聚高质量受众群,提高微信自媒体运营能力和品牌意识。为此,创新思维只有更好地服务用户、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新闻传播价值,实现自身价值不断增长。
《报告》称,在传统主流媒体收入锐减的情况下,多元化经营明显成为当下产经媒体的经营策略,九成以上的传统媒体认为线下活动是传统纸媒整合资源的好舞台,认识到了举办线下活动的重要性。
《报告》还指出,虽然大部分纸质媒体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客户服务意识,但对此真正重视并落实的纸媒只有一半,实际工作中并未与客户开展互动,落实情况有待推进。部分纸媒仍在呐喊“内容为王”的口号,甚至延续着“一心办报”的传统行业观点,长期的单向传播导致纸媒很难接触到客户反馈。实际上,只有当读者认为纸媒有用时,纸媒才具备存在价值。
《报告》最后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为范本,提出了媒介融合的四个趋势与建议:
首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借力,助推合力发展。其次,要提升新闻可视化水平,实现用户愿读、悦读。同时,要以人为本,为受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真正做到受众如何转变,媒体技术就如何转变,从而实现“精准发行”。再则要创新传播方式,增加传播灵活性。不再单靠发行报刊这种单一的方式传播信息,而是顺应受众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实现同一内容不同形式传播。另外,还需要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和对技术人才的储备,加强可折叠设备、移动智能设备等新型信息传播技术的研发应用。 (冯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