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建
售后维修网点难找、零件难配套、三包期内不履行服务承诺、服务标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日前,河北省石家庄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发布《家电售后服务市场专项分析》,针对家电售后市场存在的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点评。
今年1-11月,石家庄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共计受理家电类信息1452件,其中投诉633件,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26.81%;举报51件,占服务类举报的9.59%。投诉涉及问题最多的是不履行国家规定的三包义务,共134件,占家电类投诉总量的21.17%;其次是不履行自己明示或与消费者约定的三包义务,共70件,占家电类投诉总量的11.06%;再次是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承诺)的侵权行为,占家电类投诉总量的9.32%。
家电售后服务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三包期内不能履行服务承诺,拒绝上门服务。不履行三包义务,三包期内保修而产生的费用要消费者承担;或以公司规定、人为损坏为由逃避三包责任;或多次维修不在保修卡上注明维修记录,给消费者退换货带来障碍。有些消费者家庭住址比较偏远,维修时售后部门常常以各种借口搪塞、拒绝上门维修,甚至要求消费者负担交通费。同时相关服务部门态度较差,条件苛刻,造成消费者享受不到合理的售后服务。
二是售后维修网点难找。企业在维修点搬迁或联系电话更改后没有及时更改用户手册,消费者所购商品一旦出现问题无法及时与其联系。按规定,生产者自行指定的维修单位,必须随产品向消费者提供三包凭证及维修网点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但厂家更换维修网点,而不通知销售商和消费者,导致消费者在寻求服务的时候上当受骗的事,屡见不鲜。同时由于偏远地区售后服务跟不上,造成消费者找不到相应售后服务网点。部分维修点资质低、职业操守差。有的打着厂家维修点旗号,大多数却是非正规的黑维修点,与企业提供的授权信息比对后,发现其中的“特约授权”“指定维修”网点都是假的。一些在互联网上显示的维修单位,无实体店,仅有手机号,需要再次返修时却找不到该店。
三是服务标准不规范,行业缺乏权威的法律规范。正规的厂家售后部门管理有序,针对不同的顾客设立单独的资料档案、有专业的技师、并有跟踪回访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个别小厂家为节约成本依托当地一些小的维修点进行售后服务。有的管理混乱,顾客信息杂乱无章、甚至送修的商品散落一地,张冠李戴、物品丢失的问题时有发生。同时缺乏社会监管,造成投诉无门,甚至投诉不起作用的局面,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四是售后维修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技术水准不高。一些售后维修网点的技术工人,专业性欠佳,售后维修商只是对招收的普通员工进行简单培训后即让其上岗,维修不到位,易发生二次故障,售后服务问题由此层出不穷,特别是涉及到高技术产品维修时问题比较突出。
五是零件难配套,保修期外家电维修如“鸡肋”。 超过三包期需要付费维修时,收费标准不统一、维修质量无保障,用次品或者其他牌子的配件糊弄消费者,有的维修店甚至使用劣质材料或废旧材料提供维修服务;缺少零配件、维修周期长,不能按预定时间送取货,保修期外家电面临着“维修不值、回收便宜、扔掉浪费”的难题,其中维修更成为“鸡肋”。
此外,消费者缺乏对家电行业国家三包政策的了解。大多数消费者对于相关售后服务的政策标准只停留在一个概念上,甚至一些不负责任的经销商刻意隐瞒,造成消费者的权利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