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茅在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十三五”市场监管工作开局良好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商事制度改革深化之年。全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精神,把商事制度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把改善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作为供给需求两端发力的重要着力点,充分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在改革发展全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十三五”市场监管工作的良好开局。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
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今年持续形成一些改革热点,降低投资创业的制度性成本,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成为释放改革红利的重要标志。
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两证整合”改革。在巩固和扩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果基础上,落实国务院“五证合一”改革部署,报请国务院下发了《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加强与发改委等五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完善配套措施,做好改革衔接。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跟踪,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确保了10月1日全面实施。至11月底,全国发放“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233.5万张。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多证合一”改革工作。积极推进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改革,12月1日在全国顺利实施;至12月19日,发放“两证整合”营业执照186.3万张。
全面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推进企业名称登记改革,推动修订企业名称法规,开放县级企业名称库。完善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由注册大厅向网上延伸。有序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试点工作,10个省发放了电子营业执照,18个省(区、市)开展了全程电子化试点。各地进一步放宽住所登记条件,释放住所资源。研究拟定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方案。
推进“先照后证”改革。修订企业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目录,实现工商登记审批事项目录的动态管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和后置审批事项,支持上海浦东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着力解决“办照容易办证难”的问题。严格落实“双告知”职责,推动实现工商登记和审批监管的有序衔接。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发挥小微企业名录功能,集中公示中央和地方扶持政策文件2900多件。优化小微企业服务机制,指导落实扶持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开展就业服务。继续开展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示范活动,加快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建设。开展小微企业跟踪调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深入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全系统举办非公经济党组织书记培训班1000多期,党组织及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完善企业退出机制。配合去产能、去库存等结构调整工作,鼓励各地开展企业、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改革试点,试点地区已达到39个。总结试点经验,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企业简易登记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大对僵尸企业清理力度,与税务总局联合,在全国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未纳税企业。前11个月,全国注吊销企业合计129.4万户,同比增长83.9%,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61.2万户。
商事制度改革效应持续释放,新设企业保持旺盛增长势头,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动力。众创空间、创客工场以及“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改革激发出的创业就业热潮,对扩大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前11个月,全国新设企业498.3万户,同比增长27.9%,日均新设企业1.49万户,超过 2015年的1.2万户,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第78位,比2015年提升了6位,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排名提高了18位。
事中事后监管探索了新机制
与放宽市场准入相适应,推动新形势下监管机制、监管方式创新,以企业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初步形成,“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全面推行。
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制度有效实施。年报公示率稳步提升,2015年度企业年报公示率88.3%,比上年度提高3.2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年报率73.4%,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率为80.3%,分别比上年度提高1.6和3.5个百分点。企业即时信息公示进一步扩大,至11月底全国累计有768.6万户企业,公示即时信息1735.2万条。
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扎实推进。
至11月底,全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504.4万户,其中企业460.6万户,累计移出经营异常企业64.4万户。
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成效显现。制定出台《政府部门企业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方案》,推动部门间信息归集共享,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建立了部门间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工商系统累计向其他部门提供数据154亿条,其他部门向工商系统提供数据16.2亿条。加大联合惩戒力度,联合限制“老赖”担任公司各类职务共计7.11万人次。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全面推行。印发《关于新形势下推进监管方式改革创新的意见》,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抽查机制,推动部门联查,建立市场监管新模式。今年全国以省为单位开展抽查150批次,共抽查企业105.4万户。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对“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给予了通报表扬。
“全国一张网”基本建成。初步建成了涉企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的应用平台。今年,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日均访问量6105万人次,日均查询量2777.1万人次,分别是去年同期的3.21倍和3.17倍。对降低市场交易风险和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形成新亮点
针对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突出问题,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竞争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反垄断执法,2016年共立案调查涉嫌垄断案件14件,结案12件。查处利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罚款6.68亿元,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集中整治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严厉查处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等行业滥收费用、强制交易等违法行为,共立案1267件,罚没1.67亿元,责令退赔4.7亿元,减轻了企业负担,提升了政府形象。加大传销特别是网络传销打击防范力度,查处了一批案件。加强直销行业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促进直销企业规范发展。认真开展经济检查各项工作,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等行为。
网络市场等各类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开展2016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共检查网站网店191.8万个次,责令整改网站1.95万个次,查处违法案件1.34万件。“双11”前,对15家大型网络经营企业进行行政指导,加强企业自治和规范管理。建立了网络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全国网络商品交易平台监管服务系统上线运行。启动创建全国首个“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开展重点领域合同格式条款监管工作,完善合同帮农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成品油、旅游、二手车等重点市场整治。
广告市场进一步净化。加强导向监管,组织开展对互联网金融广告、不良影响广告、含有“特供”“专供”内容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至11月底,全国查处广告违法案件1.8万件,广告市场秩序持续向好。妥善处置由“魏则西”事件引发的竞价排名商业推广等问题。规范和强化广告监测工作,全国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一期建设初步完成并投入试运行。出台《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广告发布登记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定《广告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广告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消费维权工作有了新拓展
围绕百姓消费升级趋势和消费热点,加大消费维权力度,不断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
消费维权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建议,建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协同共治的消费维权机制。研究起草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实施办法》等法规规章,为创新消费维权工作夯实了基础。
加大流通领域监管执法力度。以保障商品和服务质量为重点,集中开展重点商品抽查检验专项整治,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部署了网络消费维权工作,组织对电商平台抽查。开展红盾质量维权行动,以家用电器、儿童用品等商品为重点,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前11个月,查处消费侵权案件4.6万件,案值2.9亿元。
全面推进12315体系建设。以高效便捷为核心,加强12315体系纵向一体化建设。启动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消费者诉求渠道。推进12315“五进”工程和放心消费创建工作。以落实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责任和赔偿先付制度为抓手,督促企业落实消费维权主体责任。
充分发挥消协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在张平会长的领导下,中消协的影响力、公信力和维权能力不断提升。认真落实公益诉讼职责,积极提起消费公益诉讼。组织开展春运铁路运输、网约车等体验式调查和比较试验。针对消费投诉事件,组织约谈三星、苹果等企业。加强投诉处理信息化建设,开通消协电商消费维权绿色通道平台。全国消协组织创新维权方式,加大维权力度,成为消费维权的一大亮点。
商标注册管理改革有了新举措
适应商标快速发展趋势,加快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提升商标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商标品牌引领作用。
开展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拓展商标申请渠道,在全国设立15个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积极推行网上申请,简化手续优化流程。缩短商标审查周期,在广州设立了京外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前11个月,商标注册申请量332.6万件,审查量285万件。不断强化商标行政确权保护,缩短案件审理时间,前11个月收到评审案件申请13.4万件,审结完成10.3万件。
加强商标监管执法力度。以高知名度的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为重点,深入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前11个月,全国查处商标监管案件2.5万件,案值3.4亿元。
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商标品牌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商标合作协议,支持广州建设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深化商标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举办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成立125周年纪念活动,促进商标国际保护和全球化发展。运用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促进企业发展,今年共办理质权登记申请1202件,帮助企业融资576.3亿元。持续推进“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工作,累计核准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3344件。
基础建设取得新成效
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保障,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市场监管提供了重要支撑。
党风廉洁建设扎实推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教育引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积极支持配合中央巡视组工作,完善各项制度,促进整改落实。认真贯彻中央反腐倡廉建设各项部署,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认真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扎实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法》《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工作,立改废规章19部。强化执法监督,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持续推进法治建设评价工作,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基层建设全面深化。深入开展基层体制调整和综合执法改革调研,及时向国务院提出政策建议。贯彻落实总局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指导意见,健全基层联系工作机制,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扎实开展省市县三级领导班子和专业人才培训,共举办培训班62期,培训学员6030人次。
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加强技术统筹,做好相关业务和改革工作的技术服务和支撑,全面推进国家法人库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名录、电子营业执照等相关项目建设,整合完善市场监管综合业务平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为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际合作广泛开展。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市场监管国际化水平为着力点,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与15个国外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3项中外合作协议,目前生效的中外合作协议60个。积极参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俄知识产权工作组等机制,深化了大国部门间合作。举办第二届中国—东盟工商论坛,加强了与周边邻国的部门间交往。总局国际合作平台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综合分析研究进一步深化。加强重大战略规划,编制了《“十三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围绕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了商事制度改革、竞争政策等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开展小微企业活跃度、市场秩序评价等专题研究。运用工商大数据资源,定期开展市场环境形势分析,为国务院经济形势分析会议提供基础材料。
直属单位作用进一步发挥。中个协召开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李克强总理等领导同志接见会议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个体私营经济和个私协会组织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华商标协会举办国际商标品牌节,制定商标品牌价值评价体系。市场监管学会举办市场监督管理论坛,为创新市场监管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中广协举办中国国际广告节,推动了广告新理念、新技术的传播交流。宣传中心统筹协调成效明显,“两报一刊”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离退办、研究中心、行政学院、机关服务中心等单位,积极服务大局,为促进工商和市场监管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先后作出47次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和有力指导。张高丽副总理、杨晶和王勇国务委员多次召开会议、作出批示指示,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各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这为我们做好全年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重要保障。特别是全国各地的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发扬基层首创精神,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为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主要是:市场准入环境仍有改善空间,投资创办企业的便捷性还有待提高。市场竞争秩序仍有待规范,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行业垄断、地方保护等,仍是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突出问题。消费维权力度仍需发力,一些新的消费领域、消费模式、消费环节成为百姓投诉的热点。这些问题,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深刻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市场监管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和改革举措,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做好明年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稳和进上下功夫。稳,就是要巩固扩大商事制度改革的宏观效应,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保持新设市场主体较快增长、繁荣发展的势头;进,就是要积极推进市场监管改革与创新,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持久动力。
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形势,充分认识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
明年,世界经济复苏依然缓慢,部分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明显上扬,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呈现趋稳向好的趋势,但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仍较多,经济运行仍面临许多压力。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发挥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作用,另一方面要更多地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
今年以来,按照“放管服”改革部署,商事制度改革的宏观效应愈发显现,激发出巨大的创业创新热潮,充分体现出改革的力量,体现出市场的活力,体现出我国经济蕴藏着的巨大潜力。虽然市场准入的制度性成本大幅度降低,但政府对微观市场主体的行政干预仍然过多,各种审批仍然过多,行政主导经济仍然过多,很大程度上束缚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的营商环境极大改善,但在世界190个经济体中的排名还比较靠后。一些调研报告反映,推进“多证合一”改革、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还有许多薄弱环节需要改进。
明年,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通过释放改革红利,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还有巨大潜力和空间。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制定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清单和企业设立后的经营许可清单,确需保留的实行多证合一、证照联办,扩大“证照分离”试点,加快企业登记注册、注销便利化改革。落实这些改革任务,要求我们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要按照国际先进水平开展对标行动,把开办企业时间缩短了多少、审批流程简化了多少、办事成本减少了多少、群众满意度提高了多少,作为衡量商事制度改革成效的标准,进一步在深化、拓展、创新、协同上下功夫,为促进创业创新、释放发展活力营造更优环境。
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充分认识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
明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强调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对此,我们要深刻认识。
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忽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如同自然规律,只能认识和遵循,不能创造和违背。违背规律,都要付出代价。明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实质性进展,需要有数量化的衡量指标,更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化解供给不适应需求的体制机制矛盾。历史经验表明,用行政手段、计划指标的方式,短期能发挥重要作用,但建立结构转型的长效机制,还要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大有作为。通过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形成僵尸企业退出机制,才能减少社会资源消耗,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打击各种假冒伪劣、侵害企业权益行为,才能为诚信企业的发展腾出市场空间。通过鼓励竞争,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活力。通过改革扭曲市场竞争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消除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