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娟/制图
“2016年是虚拟现实(VR)的元年”。自今年初开始,这句话就在文化产业圈盛传。一时间,VR+演唱会、VR+影视……VR产业如火如荼,更是有大量的资本投身到VR产业中。可令人尴尬的是,临近年底,不少VR视频平台不再更新、公司濒临倒闭的消息接连传出。从事IT工作的老何去年改做VR,亲身经历了这场始料未及的火热,以及意料之中的冷清。在他看来,这个行业各个方面都还不成熟,还需要时间发展。
■本报记者 李燕京
低价产品涌现 消费体验较差
今年上半年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大量的VR产品,眼镜、头盔的价格也就几十元,便宜得让人惊讶。如此便宜的产品让老何感到不安,这么便宜的产品在现阶段根本无法让消费者感受到VR的魅力。果然,消费者根本不买便宜产品的账,在经历了短暂的火爆后,各种VR产品卖不动了。
国美、苏宁在年初都引进了VR产品。在国美很多门店还开辟了专门的区域,让消费者体验、购买相关的产品。但是临近年底,有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来这里体验的人比较多,购买的人却很少。贵的硬件产品动辄几千元,而与之相配套的软件并不多,买回家用处不大,而便宜的产品体验效果不太好,消费者不想买。就在这样的尴尬中,产品卖不动了。”
市场调研公司Partners今年早些时候进行的调查显示,逾半数的中国游戏玩家对VR感兴趣,约30%的人愿意购买VR设备。
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以及PicoVR、暴风魔镜、Deepoon等都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销售移动VR设备。移动VR头显价格都不高,天猫商城发布的报告称,在“双11”购物节销售的移动VR头显中,绝大多数价格都低于30元。“归根到底是体验太差,性价比不高。”在老何看来,VR眼镜到现在仍然没有普及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高级的VR穿戴设备价格普遍超过8000元,普通设备也要几千元,小型的VR眼镜价格也是三位数。例如,HTCVive在中国售价为6946元,要求价格为1000美元左右的高端PC与之配合使用。即便是顶尖的VR头盔,还是有不少用户反馈“戴上没半个小时就头晕”,而百元的VR眼镜又被吐槽“效果还不如看3D视频”。
不仅设备价格、体验有问题,内容的制作也严重跟不上市场火爆的需求。在国内,能够制作优质VR视频的团队仍属少数,内容生产能力不足,观众能看到的作品更是少得可怜。精品内容过于匮乏,导致观众体验差、不买账,市场自然做不起来。老何认为,没有被观众普遍认可、尚未建立起盈利模式的VR产业,不可能在2016年就火起来。
各大网络公司虽然纷纷试水VR,但也都是浅尝辄止。阿里巴巴在VR应用方面初步试水:在“双11”期间上线了VR购物,但“双11”一过就全部下线。该项目负责人袁岳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11”一天内,有800万用户体验了VR功能,“未来,我们还是着重于复刻线下购物场景。”袁岳峰坦言,虚拟购物体验从技术到市场都未成熟,想要使这种技术适合生活,VR模式还为时过早。
“这一年VR这个词被炒得很火,但对于大众来说,它还只是个概念。”说起VR行业现状,完美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伊迪认为,现在大多数消费者还不知道VR究竟是什么,距离“飞入寻常百姓家”还太遥远。
年初投资热 年末倒闭多
老何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美国公司,原本计划2016年仅仅是在中国尝试进行业务开展,没想到市场一下子火了,不少企业找他们制作VR的宣传片,也有找他们制作娱乐节目的。不仅如此,市场上大量资本的进入,冒出了很多竞争者,甚至出现了价格战的苗头。没想到,到了年底,那些涌现出的新公司有的业务停止,有的干脆关门。
数字显示,2016年一季度,VR行业融资总规模达8.16亿元,共有18家创业公司获得融资;而第二季度后,新获得融资的创业公司仅有5家。失去了资本“输血”的支持,又缺乏“造血”能力的VR产业,面临寒冬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据老何介绍,到了年底,一些公司都已经处于停工状态,有的索性停业。就在10月末的一天,一条红色的条幅出现在盛景网联办公大楼的门口。这家公司的员工投诉其下属AR/VR公司众景视界,因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员工工资。而为鹿晗、汪峰、尚雯婕等明星提供VR直播和视频服务的米多娱乐,也被爆出解散内容部门与拖欠工资的消息。
VR公司出现运营问题绝非以上两例。作为第一视频榴莲VR项目的负责人,赵彦在筹备谭维维11月首场VR演唱会直播时,曾与多家视频拍摄、眼镜售卖、技术研发等上下游公司接触。“今年七八月以后,每个月都会听说有一两家做VR的公司倒闭了。”他发现,还有不少提供VR视频的手机APP或平台也不再更新内容,“就算公司名义上还存在,项目也早就不做了。”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市面上有米多娱乐、爱奇艺VR、优酷VR、VR看片王、VR世界等数十个VR视频APP,但可供点播的内容不多,不少平台上最近上传的视频还停留在9月份。有些节目的点击量更是在万人左右徘徊,这样的APP早已成为僵尸空壳。
VR产业就这样在2016年春天火爆起步,并在这年的冬天走进了寒冬。
直播渐流行 技术是短板
老何的公司今年推广VR的方向主要是娱乐,他们应客户的要求制作演唱会、拍摄现场探班的各种视频,而这个方向正好也是今年VR市场看似火爆的一个重要应用。艺人们纷纷涉足VR,让市场看起来甚是繁荣,但是到了年底,一些为歌手做VR演唱会的公司开始纷纷倒闭。
7月初,鹿晗宣布通过米多娱乐APP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VR演唱会”——“鹿晗《Reloaded》全国巡回演唱会”。随后,莫文蔚世界巡回演唱会的最后一站在杭州落幕;谭维维在成都举办户外演唱会,分别通过爱奇艺及榴莲VR进行直播。
尽管VR的直播很是流行,但是业内人士吐槽:制作优质的VR视频同样存在难点,让观众有优良的浸入式体验并不简单。赵彦以演唱会的VR直播为例分析指出,由于VR拍摄镜头无法像传统摄像机一样变焦,歌手离镜头太远,观众视线里就会一片模糊;如果走得太近,面部成像又会严重变形,甚至出现双影。此外,由于观众戴上眼镜后,感觉如同站在歌手身边的舞台上;直播时,如果机位直接从歌手正对面切换到背面,他就会一下从观众的视线中消失,观众不得不转身180度,才能再看到歌手。
不管直播如何受追捧,我们都不得不承认VR的技术还不成熟。今年9月份,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VR产业发展白皮书》细数了当下VR产业的发展问题,包括硬件技术的局限、软件可用性差、应用领域有限、效果不够理想等,可谓一针见血。
缺乏核心技术是国内VR设备的一大短板。有专家表示,目前国内VR企业的底层设备大多来自国外,由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很多设备的制造相当于“只做了个壳”。
腾讯智能创新业务部负责人田刚表示,VR行业目前最需要的是整个产业链携手合作,共同制定标准。腾讯将对所有合作伙伴全面开放自己的平台和接口,为VR开发者提供完整的生态支持。
网易杭州研究院院长汪源认为,VR产业会诞生两类领军公司:一是硬件公司,目前看来技术水平还是不够,必须要在分辨率上做到8K或16K才能有真实感;二是产业面的内容输入公司,比如腾讯和网易之类的平台,原本擅长的就是内容,包括电影、游戏、新闻等都在这个范畴,最终可能有三五家来吃掉市场份额。“我认为现在对VR的预期有点太高,真正要做到体验成熟,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汪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