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采摘柿子。
图二:集市销售。
图三:柿子放满了大棚。
每年一到冬季,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满山遍野的柿子树硕果累累,老乡们通过销售磨盘柿走上了致富路。近日,记者来到种植大户朱启明的果园采访,目睹了磨盘柿加工的全过程。果园有2000多株柿子树,而且都是在梯田上种植。谈起今年的收成,朱启明很高兴,“7.5万公斤,比去年多了一倍,能收入20多万元。”记者看到,还有部分柿子挂在枝头,犹如一个个红灯笼十分显眼。
果园的一角搭起了一个暖棚,里面码放着40余个大桶,这就是朱启明的新产品——柿子醋和酵素。制作柿子醋就是将柿子放入桶内,然后盖上盖子任其发酵,大概需要放置一年时间。
张坊镇磨盘柿的种植可以追溯到明朝。据史料记载,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9年)房山就有柿树栽培。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编修的《房山县志》记载“柿为本境出产之大宗,西北河套沟,西南张坊沟,无村不有,售出北京者,房山最居多数,其大如拳,其甘如蜜”。
本报记者董芳忠摄影报道